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567发布日期:2020-05-26 18:1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



背景技术:

高炉风口是向炼钢高炉送风的重要装置,贯流风口由外套、中套和小套组成,由于小套伸入炉内,工作在高温环境,容易损坏,因此对于小套的循环冷却非常重要。现有的小套其基本结构包括锥套,锥套的内腔为进风孔,锥套的腔壁内环设有水腔,上壳粗端的端面上设有与水腔连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通过向水腔内供循环水以冷却风口小套,由于冷水从进水孔进入水流腔后,大部分会从出水孔流出,致使水腔靠近锥套细端部段水循环不畅,从而导致小套的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在水腔内装入本导流内芯,延长冷却水的水流通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本体的外壁上从下至上盘绕设置有导流片,所述本体的顶部外周上设置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上开设有进水凹口,所述本体底部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上开设有出水凹口。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最顶部与所述进水凹口内的一侧边相连;述导流片最底部与所述出水凹口内的一侧边相连。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的厚度h=5.0mm,所述导流片的宽度w=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形成盘绕式的水流通路,增加冷却水在本内芯内的滞留时间,最大程度利用水的冷却效果,降低能源的使用量,降低冷却的成本,实现充分冷却,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的使用安装意图。

图4是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的使用时安装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使用时组装完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包括本体11,所述本体11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本体11的外壁上从下至上盘绕设置有导流片12,所述本体11的顶部外周上设置有第一挡圈13,所述第一挡圈13上开设有进水凹口15,所述本体底部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挡圈14,所述第二挡圈14上开设有出水凹口16,形成盘绕的水流通路,增加冷却水的滞留时间,最大程度利用水的冷却效果,实现充分冷却。

请继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12最顶部与所述进水凹口15内的一侧边相连;述导流片12最底部与所述出水凹口16内的一侧边相连;以利于形成畅通的冷却水水流通路。

请继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12的厚度h=5.0mm,所述导流片12的宽度w=15mm,在保证结构强度同时尽量节省制造原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工作原理:

使用时在下壳2内套入内筒3,将本内芯1装入下壳2和内筒3之间,并装上上壳4;装好后安装在炼铁或炼钢炉送风送氧管道通风口端,由送风管道送来的压力气体经过贯流风口进入炉体内用于助燃等。冷却从上壳的进水口通入,经进水凹口15处进入内芯1与下壳2之间形成的盘绕式导流腔,并沿此腔体流动流动。在冷却水进行螺旋形环流(见附图中箭头指示说明)后经出水凹口16流到本内芯1与内筒3之间形成的回流腔,最后从上壳4上的出水口42流出。对贯流风口进行充分冷却,以免高炉内高温气体烧坏贯流风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

本技术:
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本体的外壁上从下至上盘绕设置有导流片,所述本体的顶部外周上设置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上开设有进水凹口,所述本体底部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上开设有出水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最顶部与所述进水凹口内的一侧边相连;所述导流片最底部与所述出水凹口内的一侧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的厚度h=5.0mm,所述导流片的宽度w=1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贯流风口小套内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本体的外壁上从下至上盘绕设置有导流片,所述本体的顶部外周上设置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上开设有进水凹口,所述本体底部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上开设有出水凹口。形成盘绕的水流通路,增加冷却水的滞留时间,最大程度利用水的冷却效果,降低能源的使用量,降低冷却的成本,实现充分冷却,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吕棉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海西宏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