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4014发布日期:2020-06-26 21:49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磨边设备及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



背景技术:

镀膜low-e玻璃是在洁净的玻璃基片上镀几层到十几层纳米级厚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节能产品。在镀膜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良品现象。例如:基片清洗不干净,low-e膜层中残留污迹物质;因low-e膜层保护层较薄或溅射不均匀等造成膜层氧化;基片清洗不干净或溅射设备真空度不足而导致的low-e玻璃膜层脱膜;因溅射物掉落在玻璃上引起的针孔不良等;在生产过程中,各个色系调试的测试板,镀膜后没有重复使用。

以上不良板和调试的测试板,在镀膜后无法返修重复使用,现有技术通常直接抛弃,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是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能有效去除镀膜low-e玻璃的膜层,实现返修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包括具有马达和由马达驱动的若干输送辊的输送机,所述输送机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有:

研磨清洗段,所述研磨清洗段包括位于输送机上方的若干研磨圆盘刷,所述研磨圆盘刷的刷毛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研磨圆盘刷连接有驱动其绕竖直方向转动的第一电机;

抛光清洗段,所述抛光清洗段包括位于输送机上方的若干抛光圆盘刷,所述抛光圆盘刷的刷毛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抛光圆盘刷连接有驱动其绕竖直方向转动的第二电机;

氧化铈桶,所述氧化铈桶管路连接有向研磨清洗段和抛光清洗段喷洒氧化铈溶液的若干喷头;

清洁清洗段,所述清洁清洗段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的清洁辊,所述清洁辊的外圆周面密布清洁刷毛;

烘干段,所述烘干段包括设置于清洁辊远离抛光清洗段一侧的风机。

优选地,所述研磨圆盘刷的直径为130~150mm,所述研磨圆盘刷的刷毛采用直径为0.3~0.5mm,长为20~40mm的尼龙丝。

优选地,所述抛光圆盘刷的直径为130~150mm,所述抛光圆盘刷的刷毛采用直径为0.2~0.4mm,长为20~40mm的尼龙丝。

优选地,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倾斜设置且呈弧形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0°~30°。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的底部设有回流水箱。

优选地,所述回流水箱的底部设有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内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设置研磨清洗段、抛光清洗段、氧化铈桶、清洁清洗段和烘干段,这样可以使已镀膜的low-e玻璃接受粘稠度较高氧化铈溶液氛围的研磨、抛光和清洗,最终得到烘干恢复为原片玻璃,实现镀膜low-e玻璃膜层的去除,以返修再利用,减少浪费,提升成品率;

其中,研磨圆盘刷和抛光圆盘刷的刷毛面均与水平面平行,有利于在绕竖直方向转动时分别进行初步去膜和精细去膜,实现膜层的彻底去除;在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设置外圆周面密布清洁刷毛的清洁辊,清洁辊既可与输送辊平行布置,亦可设置一定夹角,能去除残留于玻璃上的膜层碎片,保证除膜的效果和效率;

采用风机生成风刀实现烘干,干燥效率较高,便于装配、维修维护或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中研磨清洗段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的俯视图。

图中:1、输送机;2、研磨清洗段;21、研磨圆盘刷;22、第一电机;3、抛光清洗段;31、抛光圆盘刷;32、第二电机;4、氧化铈桶;5、清洁清洗段;51、清洁辊;52、清洁刷毛;6、烘干段;61、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镀膜low-e玻璃的除膜设备,包括具有马达和由马达驱动的若干输送辊的输送机1,所述输送机1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有:

研磨清洗段2,所述研磨清洗段2包括位于输送机1上方的若干研磨圆盘刷21,所述研磨圆盘刷21的刷毛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研磨圆盘刷21连接有驱动其绕竖直方向转动的第一电机22;

抛光清洗段3,所述抛光清洗段3包括位于输送机1上方的若干抛光圆盘刷31,所述抛光圆盘刷31的刷毛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抛光圆盘刷31连接有驱动其绕竖直方向转动的第二电机32;

氧化铈桶4,所述氧化铈桶4管路连接有向研磨清洗段2和抛光清洗段3喷洒氧化铈溶液的若干喷头;

清洁清洗段5,所述清洁清洗段5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的清洁辊51,所述清洁辊51的外圆周面密布清洁刷毛52;

烘干段6,所述烘干段6包括设置于清洁辊51远离抛光清洗段3一侧的风机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送机1上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研磨清洗段2、抛光清洗段3、氧化铈桶4、清洁清洗段5和烘干段6,这样可以使已镀膜的low-e玻璃接受粘稠度较高氧化铈溶液氛围的研磨、抛光和清洗,最终得到烘干恢复为原片玻璃,实现镀膜low-e玻璃膜层的去除,以返修再利用,减少浪费,提升成品率;

其中,研磨圆盘刷21和抛光圆盘刷31的刷毛面均与水平面平行,有利于在绕竖直方向转动时分别进行初步去膜和精细去膜,实现膜层的彻底去除;在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设置外圆周面密布清洁刷毛52的清洁辊51,清洁辊51既可与输送辊平行布置,亦可设置一定夹角,能去除残留于玻璃上的膜层碎片,保证除膜的效果和效率;

采用风机61生成风刀实现烘干,干燥效率较高,便于装配、维修维护或更换;

输送机1和风机61均属于公知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研磨圆盘刷21的直径为130~150mm,所述研磨圆盘刷21的刷毛采用直径为0.3~0.5mm,长为20~40mm的尼龙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研磨圆盘刷21的直径既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则去膜效果降低明显,过小则需要过多数量,成本过高,是故选取直径为130~150mm;

采用直径为0.3~0.5mm,长为20~40mm的尼龙丝作为研磨圆盘刷21的刷毛,有利于初步完成去膜、碎膜工作,为后续彻底除膜做铺垫。

优选地,所述抛光圆盘刷31的直径为130~150mm,所述抛光圆盘刷31的刷毛采用直径为0.2~0.4mm,长为20~40mm的尼龙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抛光圆盘刷31的直径既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则去膜效果降低明显,过小则需要过多数量,成本过高,是故选取直径为130~150mm;

采用直径为0.2~0.4mm,长为20~40mm的尼龙丝作为抛光圆盘刷31的刷毛,有利于精细去膜和进一步碎膜,为后续彻底除膜做铺垫。

优选地,所述风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倾斜设置且呈弧形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风干效果,且风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既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则对玻璃的冲击效果过大,不利于保护去膜玻璃原片的表面,过小则气流阻力较大,风干效果不理想。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1的底部设有回流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液体的回收再利用,防止造成污染,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回流水箱的底部设有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内设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方便回流水箱清渣排废,便于维修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已镀膜的low-e玻璃由输送机1带动依次经过研磨清洗段2、抛光清洗段3、清洁清洗段5和烘干段6,并在研磨清洗段2、抛光清洗段3过程中由氧化铈桶4连接的若干喷头喷洒粘稠度较高的氧化铈溶液,从而实现去膜,恢复为原片玻璃,实现镀膜low-e玻璃膜层的去除,以返修再利用,减少浪费,提升成品率。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