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1105发布日期:2020-09-08 14:1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特别地涉及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电机的转子模,该电机转子模具有分别一体设置的转子模头、连接杵和定子模头,连接杵的侧壁上具有若干顺风片,顺风片的横截面自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顺风片为两个,连接杵横向开设中空柱,顺风片的较小横截面端紧贴中空柱,顺风片的较大横截面端为于中空柱的腰部,顺风片的靠近较小横截面端处开设有一列第一加强筋槽,顺风片的靠近较大横截面端处的连接杵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列第二加强筋槽,中空柱的一端具有一环抵住环,在中空柱的内壁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四个导向柱,中空柱的侧壁上具有一缺卡口,缺卡口内固定有一插接舌,顺风片上开设有导向插槽,导向插槽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与长方形接合状,导向插槽贴紧连接杵的侧壁为长底边,远离连接杵的侧壁为短底边,定子模头包括定子柱,固定在定子柱周向的若干限位柱,定子柱与连接杵的接合面上固定有一外环壁和内环壁。

针对于此种转子模,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制备该种转子模的转子模浇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制备该种转子模的转子模浇筑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包括:左插部、右插部、下抵座和上抵座,所述上抵座上自上端到下端开设有上浇筑口,所述上抵座的下端面开设有依次连通的上左缺槽、上中半槽和上右缺槽,所述下抵座的上端面开设有依次连通的下左缺槽、下中半槽和下右缺槽,所述上左缺槽与所述下左缺槽一体形成整圆左槽,所述上中半槽与所述下中半槽一体形成整圆中槽,所述上右缺槽与所述下右缺槽一体形成整圆右槽,所述上中半槽与所述下中半槽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列定位凸片,所述左插部上插接有可拔插在导向缺槽内的抵住杆;

所述左插部卡设在所述整圆左槽内,所述右插部卡设在所述整圆右槽内以形成制模内腔。

作为优选,所述左插部包括左插座以及和所述左插座固定的左插头,所述左插头的端部具有与转子模头适配的左配合头,所述抵住杆固定在所述左插头一侧的所述左插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右插部包括右插座以及和所述右插座固定的右插头,所述右插头的端部具有与定子模头适配的右配合头。

作为优选,上浇筑管固定在所述上浇筑口内,所述上浇筑管上开设有贯通的注入管,所述上浇筑管的下端固定有插接柱;

下浇筑管固定在所述下抵座的下浇筑口内,所述下浇筑管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柱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子模浇筑模具还包括底支座和顶支座,所述下抵座固定在所述底支座上,所述上抵座固定在所述顶支座下,

所述顶支座的周向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底支座的周向开设有导向贯通孔,每个所述导向柱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贯通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支座上镜像设置有两框座体,所述框座体上分别固定所述左插座和所述右插座。

作为优选,所述框座体上具有一框板倾斜台,所述左插座/右插座的背部具有一配合坡面,所述框板倾斜台与所述配合坡面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子模浇筑模具还包括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包括锁紧板和固定在所述锁紧板上的提拉把手,所述锁紧板上镜像设置有两个锁紧柱,所述底支座和所述顶支座上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紧柱能够插接在所述锁止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此种转子模浇筑模具,通过左插部、右插部、下抵座和上抵座之间的配合以及借助整圆中槽内的定位凸片,促使转子模其初步形成在整圆左槽、整圆中槽和整圆右槽内,通过抵住杆的设置,促使形成转子模的导向缺槽,从而形成完整便于安装的转子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需要浇筑的电机的转子模;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插部和框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插部和框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浇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浇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支座1,顶支座2,锁紧部3,锁紧板301,提拉把手302,左插部4,抵住杆401,左插座402,左插头403,左配合头404,右插部5,右插座501,右插头502,右配合头503,下抵座6,下左缺槽601,下中半槽602,下浇筑口6021,下右缺槽603,下浇筑管604,插接槽6041,上抵座7,上浇筑口701,上左缺槽702,上中半槽703,上右缺槽704,定位凸片7031,上浇筑管705,注入管7051,插接柱7052,框座体8,框板倾斜台801,配合坡面802,转子模头a1,连接杵a2,顺风片a201,中空柱a202,第一加强筋槽a203,第二加强筋槽a204,抵住环a205,导向柱a206,插接舌a207,定子模头a3,定子柱a301,限位柱a302,外环壁a303,内环壁a30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9所示,一种转子模浇筑模具,包括:左插部4、右插部5、下抵座6和上抵座7,所述上抵座7上自上端到下端开设有上浇筑口701,所述上抵座7的下端面开设有依次连通的上左缺槽702、上中半槽703和上右缺槽704,所述下抵座6的上端面开设有一次连通的下左缺槽601、下中半槽602和下右缺槽603,所述上左缺槽702与所述下左缺槽601一体形成整圆左槽,所述上中半槽703与所述下中半槽602一体形成整圆中槽,所述上右缺槽704与所述下右缺槽603一体形成整圆右槽,所述上中半槽703与所述下中半槽602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列定位凸片7031,所述左插部4上插接有可拔插在导向缺槽内的抵住杆401;

所述左插部4卡设在所述整圆左槽内,所述右插部5卡设在所述整圆右槽内以形成制模内腔。

此种转子模浇筑模具,通过左插部4、右插部5、下抵座6和上抵座7之间的配合以及借助整圆中槽内的定位凸片7031,促使转子模其初步形成在整圆左槽、整圆中槽和整圆右槽内,通过抵住杆401的设置,促使形成转子模的导向缺槽,从而形成完整便于安装的转子模。

进一步地,所述左插部4包括左插座402以及和所述左插座402固定的左插头403,所述左插头403的端部具有与转子模头a1适配的左配合头404,所述抵住杆401固定在所述左插头403一侧的所述左插座402上。

其中左配合头404的形状为转子形状,包括圆环体和环设在圆环体周向的若干转子头,在圆环体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流风叶,其圆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每个流风叶的端部指向凹陷槽的中线,每个转子头呈t形,转子头包括t形短边和长接边,t形短边的中部与长接边的端部固定连接,长接边的另一个端部与圆环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t形短边包括外接圆弧、分别与外接圆弧一端接合的导向外圆弧,与导向外圆弧接合的过渡外圆弧,以及过渡外圆弧与长接边的端部接合,外接圆弧上开设有向圆环体凹陷的凹陷弧。

此种转子还具有圆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凹陷槽,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六边形,每个凹陷槽开设在相邻两个转子头的间隙之间,在每个凹陷槽底上具有一出风口,出风口的直径值与凹陷槽的长度值相等,在每个转子头与圆环体的接合部开设有线缺槽。

而抵住杆401则是促进形成转子模一侧的导向缺槽。

进一步地,所述右插部5包括右插座501以及和所述右插座501固定的右插头502,所述右插头502的端部具有与定子模头适配的右配合头503。其中,定子模头包括定子柱,固定在定子柱周向的若干限位柱。定子柱与连接杵a2的接合面上固定有一外环壁和内环壁。而右配合头503则正是与该定子模头相适配。

进一步地,上浇筑管705固定在所述上浇筑口701内,所述上浇筑管705上开设有贯通的注入管7051,所述上浇筑管705的下端固定有插接柱7052;下浇筑管604固定在所述下抵座6的下浇筑口6021内,所述下浇筑管604上开设有插接槽6041,所述插接柱7052插接在所述插接槽6041内。

所述的转子模浇筑模具还包括底支座1和顶支座2,所述下抵座6固定在所述底支座1上,所述上抵座7固定在所述顶支座2下,所述顶支座2的周向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底支座1的周向开设有导向贯通孔,每个所述导向柱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贯通孔内。

其中,当顶支座2上升的时候,带动导向柱在贯通孔内竖直向上,当顶支座2下降的时候,带动导向柱在贯通孔内下降,整个升降的过程中,都有导向柱配合贯通孔实现竖直导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支座1上镜像设置有两框座体8,所述框座体8上分别固定所述左插座402和所述右插座501。所述框座体8上具有一框板倾斜台801,所述左插座402/右插座501的背部具有一配合坡面802,所述框板倾斜台801与所述配合坡面802相互贴合。

其中,框板倾斜台801与配合坡面802实现错位倾斜定位,保证竖直方向定位的同时促进其错位贴合定位。

进一步地,当转子模浇筑模具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为了便于较好的收纳该整体模具,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所述转子模浇筑模具还包括锁紧部3,所述锁紧部3包括锁紧板301和固定在所述锁紧板301上的提拉把手302,所述锁紧板301上镜像设置有两个锁紧柱,所述底支座1和所述顶支座2上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紧柱能够插接在所述锁止孔内。

当不要使用的时候,通过操控锁紧板301,带动锁紧柱插入到锁止孔内,从而实现锁紧定位。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