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1434发布日期:2020-08-07 18:1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模具在生产时会用到抛光打磨装置。然而,现有的抛光打磨装置只能打磨一面,需要打磨完一面才能继续打磨另一面,这样严重耽误模具的打磨速度,且现有的模具抛光打磨都是依靠人工进行打磨,极大的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抛光打磨装置只能打磨一面,需要打磨完一面才能继续打磨另一面,这样严重耽误模具的打磨速度,且现有的模具抛光打磨都是依靠人工进行打磨,极大的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二支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支板前表面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焊接块,两个焊接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靠两侧位置均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后端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其位于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贯穿第一活动槽并延伸至第一支板的外部,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辊,所述打磨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第一活动槽并延伸至第二支板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板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分别延伸至滑槽的外部,两个滑块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两个第二气缸相对一侧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板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环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活动槽的内部且与第二活动槽的内壁接触,第二支板前后表面的靠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凹块,所述凹块的内部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部延伸至凹块的外部,所述凹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支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架,两个立架相对一侧的靠底部位置均与第二支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槽、第二活动槽、滑槽、第一气缸、电机、第二气缸以及打磨辊的设计,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自动对模具进行打磨,无需人工进行作业,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负担,且本装置采用立式双边打磨设计,可以同时对模具的双面进行打磨,使得模具的双面处于同一时间作业,不需要打磨完一面才打磨另一面,极大的提高了模具打磨的效率,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缸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动槽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活动槽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第一活动槽;4、焊接块;5、滑杆;6、滑套;7、第一连接板;8、第一气缸;9、第二连接板;10、电机;11、转杆;12、打磨辊;13、连接杆;14、滑槽;15、滑块;16、第二气缸;17、环形块;18、轴承;19、第二活动槽;20、凹块;21、挡块;22、螺纹杆;23、立架;24、卡槽;25、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包括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3,第二支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第一支板1前表面的靠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焊接块4,两个焊接块4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5,滑杆5的靠两侧位置均套设有滑套6,滑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位于后端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9,两个第二连接板9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通过其位于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1,转杆11的底部贯穿第一活动槽3并延伸至第一支板1的外部,转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辊12,打磨辊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

连接杆13的底部贯穿第一活动槽3并延伸至第二支板2的内部,第二支板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4,两个滑槽1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滑块15,两个滑块15分别延伸至滑槽14的外部,两个滑块1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16,两个第二气缸16相对一侧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块17,环形块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8,轴承18的内部与连接杆13活动连接,第二支板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9,环形块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25,活动块25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活动槽19的内部且与第二活动槽19的内壁接触,第二支板2前后表面的靠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凹块20,凹块20的内部设置有挡块21,挡块21的顶部延伸至凹块20的外部,凹块20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杆22,第一支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架23,两个立架23相对一侧的靠底部位置均与第二支板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缸8采用的型号为cdg1bn63-100,第一气缸8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相对一侧的靠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卡槽24,卡槽24为上下对称设计;通过卡槽24的设置,对需要打磨的模具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气缸16采用的型号为cdg1bn50,第二气缸16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0采用的型号为nmrv,电机10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螺纹杆22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凹块20并延伸至挡块21的内部,螺纹杆22与挡块21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杆22的设置,对挡块21进行锁紧。

工作原理:使用者本装置时,使用者先将需要打磨的模具卡在卡槽24内进行限位,在将挡块21插进凹块20内,插入后再用螺纹杆22将挡块21锁紧,完成对模具的固定,固定后,使用者启动第二气缸16推动环形块17进行移动,通过环形块17移动带动打磨辊12移动至与模具的打磨面接触,模具与打磨面接触时,打磨辊12处于第一活动槽3和第二活动槽19的交接处,然后,使用者启动电机10进行转动,通过电机10转动带动打磨辊12转动对模具进行打磨,然后,使用者在启动第一气缸8推动第二连接板9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板9移动带动电机10在第一活动槽3的纵向槽内纵向移动,通过第一气缸8来回进行往复运动,对整个模具进行打磨,因滑槽14是在第二支板2上纵向开设的,所以当打磨辊12纵向移动时第二气缸16也随着滑块15在滑槽14内进行移动,不会对本装置的行程造成阻碍。

综上所述:该模具生产用抛光打磨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槽3、第二活动槽19、滑槽14、第一气缸8、电机10、第二气缸16以及打磨辊12的设计,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自动对模具进行打磨,无需人工进行作业,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负担,且本装置采用立式双边打磨设计,可以同时对模具的双面进行打磨,使得模具的双面处于同一时间作业,不需要打磨完一面才打磨另一面,极大的提高了模具打磨的效率,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抛光打磨装置只能打磨一面,需要打磨完一面才能继续打磨另一面,这样严重耽误模具的打磨速度,且现有的模具抛光打磨都是依靠人工进行打磨,极大的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