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4185发布日期:2020-07-14 17:2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件正火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



背景技术: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在锻造过程中,工件首先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以便于发生塑性变形,在成型完成后,通常靠人工使用夹钳等工具将炙热的工件放入铁桶中,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搬运进入正火炉内再次加热至正火温度,然后再作冷却处理。在此过程中,工件自然冷却至室温需要耗费较多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旨在解决工件自然冷却至室温需要耗费较多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

包括壳体、挡板、壳盖、支撑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电机、第一风扇组、第二风扇组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开有通孔,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靠近所述通孔,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支撑架具有网状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之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网状支撑板一侧,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齿轮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风扇组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一侧,所述第二风扇组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网状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一侧。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送料台,所述送料台位于所述通孔处。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分布于所述壳体内壁上。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耐高温层、保温层和外壳,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耐高温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耐高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耐高温层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耐高温层远离所述支撑架一侧,所述外壳与所述保温层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温层远离所述耐高温层一侧。

其中,所述保温层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靠近所述支撑架一侧。

其中,所述壳盖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扇组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扇组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其中,所述壳盖包括壳盖主体与封口盖,所述壳盖主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封口盖与所述壳盖主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壳盖主体远离所述壳体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所述壳体开有通孔,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放入工件后,使用所述挡板盖住所述通孔,防止散热;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作为支撑工件的主体,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支撑架转动,进而带动工件转动;所述第一风扇组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扇组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打开所述第一风扇组与所述第二风扇组,在所述支撑架转动后,就可以对每个工件上下进行均匀的吹冷降温,并且可以形成一个内部的气体循环,加快温度传导的效率,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壳体内的温度,以指示是否达到目标温度。通过所述第一风扇组与所述第二风扇组,快速对工件进行降温,从而解决工件自然冷却至室温需要耗费较多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同时还将工件自身通过风扇降温出来的热量吹散在所述壳体内进行保温,然后进行正火,也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的剖面图。

1-壳体、11-通孔、12-耐高温层、13-保温层、131-定位槽、14-外壳、15-送料台、16-电加热器、2-挡板、3-支撑架、31-网状支撑板、4-壳盖、41-进风口、42-出风口、43-封口盖、44-壳盖主体、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电机、8-第一风扇组、9-第二风扇组、10-温度传感器、1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

包括壳体1、挡板2、壳盖4、支撑架3、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电机7、第一风扇组8、第二风扇组9和温度传感器10,所述壳体1开有通孔11,所述挡板2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并靠近所述通孔11,所述壳盖4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一侧,所述支撑架3具有网状支撑板31,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壳盖4之间,所述第一齿轮5与所述支撑架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3远离所述网状支撑板31一侧,所述电机7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第一齿轮5一侧,所述第二齿轮6与所述电机7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5啮合,所述第一风扇组8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31一侧,所述第二风扇组9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31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8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10与所述网状支撑板3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31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开有通孔11,所述挡板2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并靠近所述通孔11,所述通孔11就是将工件100放入的入口,放入工件100后,使用所述挡板2盖住所述通孔11,防止散热;所述壳盖4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以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将工件100的热量保存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作为支撑工件100的主体,所述第一齿轮5与所述支撑架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与所述电机7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5啮合,使得在所述电机7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一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6驱动所述支撑架3转动,进而带动工件100转动;所述第一风扇组8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31一侧,所述第二风扇组9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网状支撑板31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8一侧,打开所述第一风扇组8与所述第二风扇组9,在所述支撑架3转动后,就可以对每个工件100上下进行均匀的吹冷降温,并且可以形成一个内部的气体循环,加快温度传导的效率,所述温度传感器10用于感测所述壳体1内的温度,以指示是否达到目标温度。通过所述第一风扇组8与所述第二风扇组9,快速对工件100进行降温,从而解决工件100自然冷却至室温需要耗费较多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另外释放的热量吹散在所述壳体1内进行保温,然后进行正火过程,还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具有送料台15,所述送料台15位于所述通孔11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送料台15减少了所述壳体1与所述网状支撑板31之间的距离,更加方便将工件100送到所述网状支撑板31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具有电加热器16,所述电加热器16分布于所述壳体1内壁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器16用于当所述工件100的余热不足于将所述工件100保持在正火温度时进行补充加热,从而可以让所述工件100顺利完成正火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包括耐高温层12、保温层13和外壳14,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耐高温层12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耐高温层12,所述保温层13与所述耐高温层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耐高温层12远离所述支撑架3一侧,所述外壳14与所述保温层1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温层13远离所述耐高温层12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耐高温层12用于将高温气流保持在所述耐高温层12内循环,减少了流通体积,从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效率;所述保温层13用以阻止所述耐高温层12内热量的散发,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所述外壳14用于保护所述保温层13尽量不受外界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13具有定位槽131,所述定位槽131位于靠近所述支撑架3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131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3,在所述耐高温层12与所述保温层13的支撑下旋转得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壳盖4具有出风口42和进风口41,所述出风口42与所述第一风扇组8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第二风扇组9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42和所述进风口41用于和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换,用于在正火完成后和外界空气交换迅速完成冷却;所述出风口42与所述第一风扇组8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第二风扇组9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可以使得空气运动更加通畅,提高换气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壳盖4包括壳盖主体44与封口盖43,所述壳盖主体44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1一侧,所述封口盖43与所述壳盖主体44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壳盖主体44远离所述壳体1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口盖43用于盖住所述出风口42与所述进风口41,而保持密封作用,在需要与外界通风时再打开,以对工件100进行快速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滑动所述挡板2,将工件100从所述通孔11处放入所述网状支撑板31,关上所述挡板2,开动所述第一风扇组8和所述第二风扇组9对工件100进行降温,然后开动所述电机7使所述支撑架3转动,从而使工件100均匀地散热,所述温度传感器10检测达到正火温度后,就关闭所述第一风扇组8和所述第二风扇组9,进行保温,如果此时温度不够还可以开动所述电加热器16进行补充加热;正火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一风扇组8和所述第二风扇组9,并打开所述封口盖43,通过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出风口42与外界进行换气而快速将温度降至室温以完成正火过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