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船抛丸装置及抛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88200发布日期:2020-05-19 21:5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船抛丸装置及抛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轮船抛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轮船抛丸装置及抛丸方法。



背景技术:

轮船可以实现对货物或人的海上运输,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轮船的下半部分,尤其与海水或河水接触的位置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生锈。此时,需要对生锈位置进行及时的处理,以避免生锈的加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船抛丸装置及抛丸方法,用于实现对轮船的抛丸处理,以去除轮船下部的锈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船抛丸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抛丸池,抛丸池与海水连通,在抛丸池内设有支撑轮船的支撑座;

导轨,导轨设置在抛丸池内;

抛丸机,抛丸机设置在导轨上并能沿导轨移动,在抛丸机上设有抛丸器和回收单元,回收单元回收抛丸器抛出的弹丸并将其转移至抛丸器内;

储存箱,其内设有弹丸用于向抛丸器供给弹丸。

进一步地,导轨包括设置在支撑座周围的第一轨道、设置在相邻支撑座之间的第二轨道、设置在整条导轨两端的第三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座设置有三个,此时导轨呈“丰”字形。

进一步地,回收单元包括固定在抛丸机顶部的回收器、工作状态下与地面接触的回收嘴、设置在回收嘴与回收器之间的回收管、驱动回收嘴相对回收器移动的伸缩机构。

进一步地,伸缩机构包括与回收嘴平行设置的横杆、设置在横杆与回收嘴之间的一对第一摆杆、设置在横杆与其中一根摆杆之间的第一摆动油缸、与横杆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竖杆、与第一竖杆平行设置且与回收器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杆、设置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一对第二摆杆、设置在其中一根第二摆杆与第二竖杆之间的第二摆动油缸。

进一步地,回收嘴的底部和一侧面敞口,在回收嘴的内侧设有一对汇集板,两汇集板围成锥形的腔体,该锥形腔体的大端朝向敞口的该侧面。

进一步地,在回收器的下端固定有风机,在风机的下方设有筛分机构,筛分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筛分槽和收集槽,在筛分槽上设有筛孔,筛分槽倾斜设置在,且在筛分槽的下端设有引出管,在储存箱外壁设有导管,在导管与引出管之间设有风机。

进一步地,在抛丸机的内侧设有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在第一、第二通道板上均设有板槽,在第一通道板的板槽内铰接有外导向板,在第二通道板的板槽内铰接有内导向板,内、外导向板均置于板槽内时第一通道板、第二通道板、外导向板、内导向板围成第一抛丸通道;在外导向板与抛丸器内壁之间设有第一油缸,在内导向板与抛丸器内壁之间设有第二油缸,在第一、第二油缸的作用下内、外、导向板均从板槽内移出,此时第一通道板、第二通道板、内导向板和外导向板围成第二抛丸通道,第二抛丸通道的抛丸高度小于第一抛丸通道的抛丸高度。

一种轮船抛丸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轮船开至抛丸池内,然后关闭抛丸池;

(2)、将抛丸池内的海水逐渐排出,使得轮船逐渐下降直至与支撑座接触;

(3)、当抛丸池内地表晾干后,驱动抛丸装置沿导轨移动并执行第一次抛丸作业;

(4)、抛丸装置沿导轨移动一周后,向抛丸尺内加水,将轮船再次升起,并使得轮船前后移动一段距离,改变轮船与支撑座之间的接触点,然后再次排空抛丸池内的水;

(5)、对轮船外壁未进行第一次抛丸处理的区域执行第二次抛丸作业,进而实现对轮船下部整个外壁的抛丸;

(6)、抛丸完成后,向抛丸池内注水,使得轮船浮起,然后将轮船移出抛丸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船抛丸装置及抛丸方法,使得抛丸机沿固定的导轨移动,抛丸机一边移动一边对轮船外壁进行抛丸处理,通过海水的浮力实现对轮船的升起和降落,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抛丸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抛丸机的正视图;

图3为抛丸机的侧视图;

图4为抛丸示意图;

图5为回收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回收嘴的仰视图;

图7为筛分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抛丸通道的示意图;

图9为抛丸通道的转换示意图;

图10为抛丸池与海水的位置示意图;

图11为轮船进入抛丸池内的示意图;

图中:1抛丸池,11支撑座,12导轨,121第一轨道,122第二轨道,123第三轨道,2抛丸机,21行走轮,3抛丸器,31第一通道板,32外导向板,33第二通道板,34内导向板,35板槽,36第一油缸,37第二油缸,38挡板,4弹丸,5回收器,51回收管,52回收嘴,521汇集板,522毛刷,523通孔,53横板,54第一摆杆,55第一摆动油缸,56第一竖杆,57第二摆杆,58第二竖杆,581加强筋,59第二摆动油缸,6风机,7筛分槽,71筛孔,72引出管,73收集槽,8储存箱,81导管,9海水,10轮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轮船抛丸装置包括抛丸池1和抛丸机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抛丸池1为长方体形结构,抛丸池的第一端与海水9连通,抛丸池的顶部、第一端均敞口,在抛丸池的内侧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支撑座11,通过支撑座和拉绳的配合实现对轮船的支撑、固定。在抛丸池内设有导轨12,导轨包括设置在支撑座周围的第一轨道121、设置在相邻两支撑座之间的第二轨道122、设置在两末端的第二轨道上的第三轨道123,支撑座设置有三个时,整个导轨呈“丰”字形。

在导轨上设有抛丸机2,抛丸机工作时沿导轨移动,抛丸机在沿导轨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轮船的抛丸处理。

如图2至图9所示,在抛丸机的底部设有行走轮21,行走轮沿导轨滚动。在抛丸机的顶部固定有抛丸器3,抛丸器为现有技术,如图8所示,抛丸器内设有抛丸通道,抛丸通道包括设置在抛丸器内腔中的第一通道板31、设置在第一通道板的板槽内的外导向板32、设置在抛丸器内腔中的第二通道板33、设置在第二通道板的板槽内的内导向板34、设置在外导向板与抛丸器内壁之间的第一油缸36、设置在内导向板与抛丸器内壁之间的第二油缸37,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均为圆弧形板,第一油缸活塞杆完全缩回、第二油缸活塞杆完全伸出时,外导向板和内导向板均置于板槽内此时抛丸器内的弹丸经第一通道板、第二通道板和抛丸器侧壁围成的第一抛丸通道飞出抛丸器。如图9所示,第一油缸动作使得外导向板摆动,第二油缸动作使得内导向板摆动时,外导向板和内导向板可以从板槽内移出,此时外导向板、内导向板和抛丸器内壁之间围成第二抛丸通道,弹丸经该抛丸通道飞出时的高度小于弹丸经第一抛丸通道飞出时的高度。在抛丸器的内侧还设有圆弧形的挡板38,外导向板置于板槽内时,挡板内壁与外导向板外壁接触。

如图4所示,抛丸器抛出的弹丸4与轮船外壁之间面接触,且接触面的形状为长度远大于宽度的矩形。

为实现对抛出的弹丸的收集,在抛丸机上设有回收单元,如图3、图5所示,回收单元包括固定在抛丸机上的回收器5、与抛丸器连接的回收管51、与回收管连接的回收嘴52、设置在回收嘴与回收器之间的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与回收嘴平行设置的横杆53、设置在横杆与回收嘴之间的一对第一摆杆54、设置在其中一根第一摆杆与横杆之间的第一摆动油缸55、与横杆垂直设置的第一竖杆56、与第一竖杆平行设置且与回收器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杆58、设置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一对第二摆杆57、设置在其中一根第二摆杆与第二竖杆之间的第二摆动油缸59,在第二摆动油缸的作用下驱动第一竖杆和横杆的移动,在第一摆动油缸的作用下驱动回收嘴的移动,进而驱动回收嘴在竖直面内的移动。

如图6所示,回收嘴为长方体形的中空结构,回收嘴的底部、前侧面敞口,在回收嘴的内腔中设有一对汇集板521,汇集板包括呈钝角夹角设置的两段,两汇集板围成一个锥形的腔体,在该腔体的小端之间设有毛刷522,在回收嘴的上表面内设有通孔523,回收嘴内的弹丸经通孔、回收管进入回收器内,汇集板用于对弹丸进行集中,毛刷用于将地面上的弹丸扫起,避免回收嘴经过时对弹丸的遗漏。弹丸进入回收嘴内后,大部分弹丸进入回收管内,少部分弹丸被毛刷扫起,然后逐渐移动至腔体的小端,进而进入回收管内。

在第二竖杆与回收器之间设有加强筋581,以实现回收器与第二竖杆之间的牢固连接。在第一竖杆与横杆之间也设有加强筋。

在回收器的底部设有风机6,通过风机产生负压进而通过回收嘴回收弹丸。

在回收器的下方设有筛分槽7,筛分槽倾斜设置,在筛分槽的底部设有筛孔71,筛孔仅允许铁锈碎片通过。弹丸沿筛分槽的底部由上而下滚动,在筛分槽的下端设有引出管75,弹丸与铁锈分离后弹丸经引出管移出筛分槽。在筛分槽的下方设有收集槽73,铁锈穿过筛孔后落入收集槽内。筛分槽、收集槽构成了筛分机构。

如图2所示,在抛丸机的顶部固定有储存箱8,在储存箱内放置有弹丸。在储存箱的侧壁上设有导管81,导管与引出管连接。在导管与引出管之间也设有风机,通过风机将筛分后的弹丸转移至储存箱内。

使用时,驱动抛丸机沿导轨的移动,抛丸机在移动的过程中,抛出弹丸,对轮船10的外表面进行抛丸处理。抛丸机在进行抛丸的过程中,通过回收单元对抛出的弹丸进行回收,回收后的弹丸经过筛分(弹丸与铁锈的筛分)后,弹丸经导管进入储存箱内,准备再次进入抛丸器内执行抛丸作业。

轮船的下部与海水接触较多,生锈快且生锈严重,第一抛丸通道和第二抛丸通道抛出的弹丸可以与轮船下部生锈的外壁充分接触,且第一抛丸通道内抛出的弹丸运动轨迹与第二抛丸通道内弹丸运动轨迹衔接,以避免抛丸死角,实现抛丸作业。

下面对轮船的抛丸方法进行描述:

(1)、将轮船开至抛丸池1(抛丸池与海水9连通)内,然后关闭抛丸池;

(2)、将抛丸池内的海水逐渐排出,如图11所示,此时轮船逐渐下降直至与支撑座接触;

(3)、当抛丸池内地表晾干后,驱动抛丸机沿导轨移动并执行抛丸作业,抛丸机沿导轨移动时与轮船之间的间距最小,可以很好的实现抛丸作业;

(4)、抛丸机沿导轨移动一周后,可以向抛丸尺内加水,将轮船再次升起,并使得轮船前后移动一段距离,使得轮船与支撑座之间的接触点改变,然后再次排空抛丸池内的水;

(5)、对轮船外壁未进行第一次抛丸处理的区域(与支撑座接触的区域)执行第二次抛丸操作,进而实现对轮船下部整个外壁的抛丸;

(6)、抛丸完成后,向抛丸尺内注水,使得轮船浮起,然后将轮船移出抛丸池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