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主要工艺参数的校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72521发布日期:2020-06-20 17:15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换热器主要工艺参数的校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主要工艺参数的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热风炉板式换热器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高效节能型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低、耐高温、结构紧凑、耐腐蚀、寿命长,不易积灰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助燃空气进口温度、预热后助燃空气出口温度、煤气进口温度、预热后煤气出口温度、烟气进口温度、烟气出口温度、助燃空气流量、煤气流量、烟气流量等。这些参数如果核定不准确,可造成的影响有:预热后空气或煤气温度达不到预定目标和效益,影响高炉风温和燃料成本上升;预热后烟气温度超标,造成余热回收效果达不到预定目标;预热后烟气温度超低(特别是煤气预热器),长时间运行将缩短其运行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助燃空气、煤气、烟气流量校核不准,可能导致助燃空气、煤气、烟气实际运行阻损超过其设计值,影响热风炉正常烧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主要工艺参数的校核方法,通过测定空气、煤气、烟气的数值确定运行状态,设定烟气出口温度值,再对烟气进行合理分配,避免换热器发生运行阻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主要工艺参数的校核方法,其测定步骤包括有:

s1:设定参照数值,助燃空气进口温度、煤气进口温度、烟气进口温度以全年平均温度作为参照数值,煤气流量以年平均小时流量的1.2~1.3倍作为参照数值;烟气流量按校核后煤气流量的1.50~1.80系数作为参照数值;空气流量按年平均小时流量1.2~1.3倍为基础,再按热风炉烧炉空燃比上限值作为参照数值;

s2:测量实际数值,将助燃空气进口温度、煤气进口温度、烟气进口温度、煤气流量、助燃空气流量实际数值进行测量;

s3:实际数值校核,将实际数值与参照数值进行比对,判断实际数值是否过低,再以烟气出口温度达到某一数值为目标,计算空气预热器、煤气预热器各自的烟气分配量、设计换热量以及预热后热风炉烧炉用助燃空气、煤气出口温度,对烟气流量进行重新分配,使烟气出口温度达到该数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考虑冬季大气温度比全年平均大气温度都低>5~10℃,助燃空气进口温度按小于年平均温度5~10℃进行校核;煤气进口温度以煤气管网或高炉煤气经过trt等余压发电后进入热风炉煤气管网的年平均温度;烟气进口温度以热风炉工况正常时年平均温度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炉烧炉用助燃空气、煤气出口目标温度均为:>190℃;助燃空气、煤气、烟气的流量阻损值均控制在≤800pa。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对助燃空气进口温度、煤气进口温度、烟气进口温度、煤气流量、助燃空气流量等数据与参照数据进行比对,完成换热效率的校核;

其二,针对换热效率选择合适的温度流量标准,从而确保换热效率;

其三,避免因为参数不达标而造成设备的损伤,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中:1-烟气预热器一,2-烟气预热器二,3-煤气预热器,4-空气预热器,5-烟气进口,6-烟气出口,7-煤气进口,8-煤气出口,9-空气进口,10-空气出口,a1-空气进口测定点,a2-空气出口测定点,b1-煤气进口测定点,b2-煤气出口测定点,c1-烟气进口测定点,c2-烟气出口测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参见图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并联的烟气预热器一1和烟气预热器二2,烟气预热器一1与煤气预热器3相连进行换热,烟气预热器二2与空气预热器4相连进行换热,而烟气预热器一1和烟气预热器二2一端设置有烟气进口5,烟气进口5一分为二,分别与烟气预热器一1和烟气预热器二2连通,烟气预热器一1和烟气预热器二2另一端汇集成一条烟气出口6,煤气预热器3设置有煤气进口7及煤气出口8,空气预热器4设置有空气进口9与空气出口10。由上可知,烟气与助燃空气及煤气进行换热时,温度和流量起到决定性因素,影响换热效率。

通过测定空气、煤气、烟气的进入温度和流量即可获知工作效率,再根据参考值重新分配流量和温度以达到最佳换热效率。

参见图2,一种板式换热器主要工艺参数的校核方法,其测定步骤包括有:

s1:设定参照数值,助燃空气进口温度、煤气进口温度、烟气进口温度以全年平均温度作为参照数值,煤气流量以年平均小时流量的1.2~1.3倍作为参照数值;烟气流量按校核后煤气流量的1.50~1.80系数作为参照数值;空气流量按年平均小时流量1.2~1.3倍为基础,再按热风炉烧炉空燃比上限值作为参照数值;

s2:测量实际数值,在图1中空气进口测定点a1上测定助燃空气进口温度和流量,在空气出口测定点a2测定助燃空气出口温度和流量;在煤气进口测定点b1测定煤气进口温度和流量,在煤气出口测定点b2测定煤气出口温度和流量;在烟气进口测定点c1测定烟气进口的温度和流量,在烟气出口测定点c2测定烟气出口的温度和流量,在各个测定点上分别设置有温度检测设备和流量检测设备实现参数测定;

s3:实际数值校核,将实际数值与参照数值进行比对,判断实际数值是否过低,以烟气出口温度140~150℃为目标,分别计算空气预热器与煤气预热器各自的烟气分配量、设计换热量以及预热后热风炉烧炉用助燃空气、煤气出口温度,通过调控空气预热器或煤气预热器对应的烟气流量,确保烟气出口温度在140~150℃的区间内;在烟气预热器一及烟气预热器二上分别设置有烟气控制阀门,通过调节控制阀门大小实现烟气流量的重新分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实际数值与参照数值进行比对后,以保障设备寿命为目标设定烟气出口温度,再通过调控烟气阀门加强与空气预热器或煤气预热器至少一个预热器的烟气流量,实现达到烟气出口温度的目标,提高使用寿命。

在所述步骤s3中考虑冬季大气温度比全年平均大气温度都低>5~10℃,助燃空气进口温度按小于年平均温度5~10℃进行校核;煤气进口温度以煤气管网或高炉煤气经过trt等余压发电后进入热风炉煤气管网的年平均温度;烟气进口温度以热风炉工况正常时年平均温度即可。

所述热风炉烧炉用助燃空气、煤气出口目标温度均为:>190℃;助燃空气、煤气、烟气的流量阻损值均控制在≤800pa。

实施例1

助燃空气、煤气、烟气进口温度按25~30℃、35~45℃、290~300℃进行校核;煤气流量按年平均小时流量1.2~1.3倍进行校核;助燃空气流量按年平均小时流量1.2~1.3倍为基础,再按热风炉烧炉空燃比上限值进行校核;烟气流量按校核后煤气流量的1.50~1.80系数进行校核;烟气出口目标温度为140~150℃,分别计算空气、煤气预热器3各自的烟气分配量、设计换热量,调控烟气流量,实现烟气出口温度在140~150℃区间内;预热后热风炉烧炉用助燃空气、煤气出口目标温度均为:>190℃;同时助燃空气、煤气、烟气实际运行阻损值均控制在≤800pa下,符合热风炉正常烧炉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