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4742发布日期:2021-06-08 14:2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工件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在进行模具的使用中,高温、高腐蚀和高摩擦的环境下,模具自身材质的性质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和生产质量,所以需要对模具进行优化改善。
3.现有的模具自身的强度多通过热处理获得,比如淬火回火工艺,但是单单采用淬火回火工艺,无法对表面等易损部位进行单独提升,导致使用中易损部位早早损坏,导致模具无法使用,所以需要对模具进行内外兼施的提升强化,以适应现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1)工件在盐浴炉中淬火,盐浴的温度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附近,工件在这一温度停留 2min

5min,然后取出空冷,分级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内外温度较为均匀,同时进行马氏体转变,可以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分级温度为在略低于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温度分级。实践表明,温度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
8.2)工件淬火后加热到在550℃

580℃进行一次回火,钢中p、sn、sb、as等杂质元素在500~550℃温度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硬度显著升高达到48

52hrc,使钢材芯部具有高强硬度,但是会导致钢材表面高温回火脆性,所以需要再此升温,在600℃

650℃二次回火后快速冷却,可以恢复韧性;ni、mn等元素可以和p、sb等杂质元素发生晶界协同偏聚,cr元素则又促进这种协同偏聚,所以这些元素都加剧钢的高温回火脆性,钢在600℃以上温度回火后快速冷却可以抑止磷的偏析,进而使钢材获得较高韧性;
9.3)然后在570℃的环境下,采用ceo2对工件进行一定时间的s

n

c离子共渗加工处理,形成渗氮层,使其耐磨性和高温抗氧化性有所提高,工件表面产生的渗层热疲劳性能显著提升,但是热熔蚀性有所下降;
10.4)等离子沉积采用c2h2和n2为反应气体,ar为载气,采用多弧离子镀的加工方式,在工件表面的渗氮层上沉积形成ticn硬质膜。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工件经过1020℃的加热后,在500℃和200℃的两种盐浴溶液中进行两级分级淬火。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淬火后的工件在570℃和630℃的温度下进行两次回火,硬度可以达到46hrc。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带有渗氮层的工件转入350℃熔融状态下的氧化性盐中浸泡,浸泡时长25

30min进行氧化处理,取出后进行水浴冷却,使得渗氮层硬度再度提高到890hv,不氧化处理的话,只有500hv左右,渗氮层的热熔蚀性进一步提高,加强工件表层的硬度,更适合作为等离子沉积的基体。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硬质膜的硬度会随着c2h2和c2h2+n2的比例提升而提升,即硬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比值为0.1时,硬度科大2440hv,硬质膜与渗氮层的结合力达到34n,当c2h2和c2h2+n2的比例达到0.29时,过多的碳基混合物会在硬质膜上形成微小气孔,开始对涂层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将c2h2和c2h2+n2的比例控制在 0.1

0.29之间。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ticn硬质膜的厚度为1.5

2.0μ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将钢材进行分级淬火和二次回火,配合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得钢材韧性好强度高,同时采用共渗氧化辅以电离沉积的方式,在工件表面生成结合紧密的渗氮层和硬质膜,相比单一的电离沉积和共渗加工,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结合和防护效果,膜层和渗氮层的应力分布连续性好,提高钢材对硬质膜的承载能力,避免硬质膜受力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0.实施例一:
2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2.1)工件在盐浴炉中淬火,盐浴的温度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附近,工件在这一温度停留 2min

5min,然后取出空冷,分级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内外温度较为均匀,同时进行马氏体转变,可以大大减小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开裂,分级温度为在略低于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温度分级。实践表明,温度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以下分级的效果更好;
23.2)工件淬火后加热到在550℃

580℃进行一次回火,钢中p、sn、sb、as等杂质元素在500~550℃温度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硬度显著升高达到48

52hrc,使钢材芯部具有高强硬度,但是会导致钢材表面高温回火脆性,所以需要再此升温,在600℃

650℃二次回火后快速冷却,可以恢复韧性;ni、mn等元素可以和p、sb等杂质元素发生晶界协同偏聚, cr元素则又促进这种协同偏聚,所以这些元素都加剧钢的高温回火脆性,钢在600℃以上温度回
火后快速冷却可以抑止磷的偏析,进而使钢材获得较高韧性;
24.3)然后在570℃的环境下,采用ceo2对工件进行一定时间的s

n

c离子共渗加工处理,形成渗氮层,使其耐磨性和高温抗氧化性有所提高,工件表面产生的渗层热疲劳性能显著提升,但是热熔蚀性有所下降;
25.4)等离子沉积采用c2h2和n2为反应气体,ar为载气,采用多弧离子镀的加工方式,在工件表面的渗氮层上沉积形成ticn硬质膜。
26.工件经过1020℃的加热后,在500℃和200℃的两种盐浴溶液中进行两级分级淬火。
27.淬火后的工件在570℃和630℃的温度下进行两次回火,硬度可以达到46hrc。
28.带有渗氮层的工件转入350℃熔融状态下的氧化性盐中浸泡,浸泡时长25

30min进行氧化处理,取出后进行水浴冷却,使得渗氮层硬度再度提高到890hv,不氧化处理的话,只有500hv左右,渗氮层的热熔蚀性进一步提高,加强工件表层的硬度,更适合作为等离子沉积的基体。
29.硬质膜的硬度会随着c2h2和c2h2+n2的比例提升而提升,即硬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比值为0.1时,硬度科大2440hv,硬质膜与渗氮层的结合力达到34n,当c2h2和 c2h2+n2的比例达到0.29时,过多的碳基混合物会在硬质膜上形成微小气孔,开始对涂层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将c2h2和c2h2+n2的比例控制在0.1

0.29之间。
30.ticn硬质膜的厚度为1.5

2.0μm。
3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32.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模具钢表面复合双重处理工艺,将钢材进行分级淬火和二次回火,配合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得钢材韧性好强度高,同时采用共渗氧化辅以电离沉积的方式,在工件表面生成结合紧密的渗氮层和硬质膜,相比单一的电离沉积和共渗加工,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结合和防护效果,膜层和渗氮层的应力分布连续性好,提高钢材对硬质膜的承载能力,避免硬质膜受力脱落。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