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4703发布日期:2021-06-11 19:3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模具中的浇道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浇注系统对金属液体的流动方向、排气条件、模具热分布、压力的传递等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和控制作用。

斜床身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斜床身数控车床的两根导轨所在平面则与地平面相交,成一个斜面,角度有30°,45°,60°,75°之分,斜床身数控车床的床身呈直角三角形,很明显,在相同导轨宽度的情况下,斜床身的x向拖板比平床身的要长,应用在车床的实际意义是可以安排更多的刀位数,斜床身数控车床的截面积要比同规格平床身的大,即抗弯曲和抗扭能力更强,斜床身的优点稳定性好、提高空间利用率、便于排屑。

浇筑就是把熔融金属、混凝土等注入模具,进行金属部件的铸造或水泥板及混凝土建筑的成型;浇注的方法常有两种:模注法和连续注钢法,浇注系统是铸型中液态金属进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基本组元有: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和内浇道。内浇道是液态金属进入铸型型腔的最后一段通道,主要作用:控制金属液充填铸型的速度和方向,调节铸型各部分的温度和铸件的凝固顺序,并对铸件有一定的补缩作用。可以有单个也可以设计多个内浇道,横浇道是直浇道的末端到内浇口前段的连接通道。横浇道的结构和尺寸,主要取决于压铸件的形状、大小、型腔个数,以及内浇道的形式、位置、方向和流入口的宽度等因素。

但是有与斜床身的结构特殊,导致在浇筑的过程中浇筑出的质量不达标,没有一定缓冲,造成产品的缺陷较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所以急需一种浇筑模具的浇道,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模具中的浇道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所述浇道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所述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为空心的管路,直浇道上端设置在浇口杯下端,所述横浇道设置在直浇道下端两侧,使横浇道与直浇道相通,横浇道与直浇道呈90-120°夹角,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侧面,所述侧内浇道与斜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下方,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均与横浇道相通,所述斜内浇道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倾斜面平行,所述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设有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连接。

优选的,所述设置在直浇道下端的两个横浇道形状及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的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连接位置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横浇道设置在加工中心斜床身三边的斜上方,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加工中心斜床身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位于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最下端的出液孔与浇道之间呈弧形过渡。

优选的,所述侧内浇道设置在设在加工中心斜床身两侧。

优选的,所述横浇道弯折部位呈圆弧形过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浇道结构中,浇注时,液体从浇口杯流入直浇道,通过直浇道下端两侧的横浇道分流,遇到拐角时,液体受到阻挡而拐弯,使部分液体流向两侧的横浇道,通过横浇道上的顶内浇道、斜内浇道、侧内浇道将横浇道中的液体进行分配,对空气进行排空,防止因空气残留,造成的铸造缺陷,提高加工中心斜床身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浇口杯;2、直浇道;3、横浇道;4、顶内浇道;5、侧内浇道;6、斜内浇道;7、加工中心斜床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所述浇道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所述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为空心的管路,直浇道上端设置在浇口杯下端,所述横浇道设置在直浇道下端两侧,使横浇道与直浇道相通,横浇道与直浇道呈90-120°夹角,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侧面,所述侧内浇道与斜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下方,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均与横浇道相通,所述斜内浇道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倾斜面平行,所述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设有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连接。

本实例中,所述设置在直浇道下端的两个横浇道形状及大小相同。

本实例中,所述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的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连接位置相互垂直。

本实例中,所述横浇道设置在加工中心斜床身三边的斜上方,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加工中心斜床身的顶端。

本实例中,所述位于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最下端的出液孔与浇道之间呈弧形过渡。

本实例中,所述侧内浇道设置在设在加工中心斜床身两侧。

本实例中,所述横浇道弯折部位呈圆弧形过渡。

在本浇道结构中,浇注时,液体从浇口杯流入直浇道,通过直浇道下端两侧的横浇道分流,遇到拐角时,液体受到阻挡而拐弯,使部分液体流向两侧的横浇道,通过横浇道上的顶内浇道、斜内浇道、侧内浇道将横浇道中的液体进行分配,对空气进行排空,防止因空气残留,造成的铸造缺陷,提高加工中心斜床身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所述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为空心的管路,直浇道上端设置在浇口杯下端,所述横浇道设置在直浇道下端两侧,使横浇道与直浇道相通,横浇道与直浇道呈90-120°夹角,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侧面,所述侧内浇道与斜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下方,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均与横浇道相通,所述斜内浇道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倾斜面平行,所述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设有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直浇道下端的两个横浇道形状及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的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连接位置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浇道设置在加工中心斜床身三边的斜上方,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加工中心斜床身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最下端的出液孔与浇道之间呈弧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内浇道设置在设在加工中心斜床身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浇道弯折部位呈圆弧形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床加工中心斜床身浇筑的浇道结构,所述浇道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所述直浇道、横浇道、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为空心的管路,直浇道上端设置在浇口杯下端,所述横浇道设置在直浇道下端两侧,使横浇道与直浇道相通,横浇道与直浇道呈90‑120°夹角,所述顶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侧面,所述侧内浇道与斜内浇道设置在横浇道的下方,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均与横浇道相通,所述斜内浇道与加工中心斜床身的倾斜面平行,所述顶内浇道、侧内浇道、斜内浇道上设有出液孔与加工中心斜床身连接,该浇道结构对空气进行排空,防止因空气残留,造成的铸造缺陷,提高加工中心斜床身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周秀琴;夏志祥;周明山;吴军辉;蔺大鹏;任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国盛机床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