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7183发布日期:2021-04-13 21:1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脱模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2.压铸模使用顶针顶出产品,产品上会留有凸起于产品表面的顶针痕。出于对产品美观的要求,不同的顶针痕的高度应该尽量一致且高度不宜过大,同时顶针痕应当尽量减少毛边的产生。然而,根据现有的压铸模制作的产品表面的顶针痕普遍存在瑕疵,即顶针痕高度差异大,或者顶针痕存在毛边,影响产品的美观。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根据现有的压铸模制作的产品表面的顶针痕普遍存在瑕疵,影响产品的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模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脱模结构,应用于压铸模中,所述压铸模包括公模板、公模仁、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所述脱模结构包括:
6.顶针和套筒,所述公模仁的顶面具有一型腔,所述公模仁纵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的形状与所述套筒的外壁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套筒固定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套筒的上端与所述型腔的内壁平齐;
7.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公模板;所述套筒具有插孔,所述顶针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插孔。
8.作为优选,所述顶针的外壁凸起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顶针的下端,所述凸台延伸至与所述顶针的下端面平齐;
9.所述上顶出板位于所述公模板和所述下顶出板之间;所述上顶出板与所述下顶出板固定连接;
10.所述上顶出板的底面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盲孔中。
11.作为优选,所述盲孔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厚度,且所述盲孔的深度与所述凸台的厚度之差小于0.03毫米。
12.作为优选,还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导套滑动套设于所述导柱;
13.所述导柱垂直于所述公模板,所述导柱的上端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
14.所述上顶出板纵向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下顶出板纵向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同轴;
15.所述导柱固定插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16.作为优选,所述上顶出板和所述下顶出板均采用p20钢材,并且所述上顶出板和所述下顶出板的表面均经过氮化处理。
17.作为优选,还包括模脚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平行于所述公模板;
18.所述模脚位于所述公模板和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模脚与所述公模板和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
19.所述上顶出板和所述下顶出板位于所述公模板和所述限位板之间。
20.作为优选,还包括回位拉杆;
21.所述回位拉杆穿过所述限位板,所述回位拉杆的端部与所述下顶出板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孔开设在套筒上,套筒插设于公模仁,定期对套筒进行更换,能够避免插孔的孔口边缘出现豁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消除产品的顶针痕的毛边,减少顶针痕的瑕疵。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脱模结构的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放大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脱模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27.请参阅图1~图3,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脱模结构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1的放大图。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脱模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模结构,应用于压铸模中,压铸模包括母模板101、母模仁102、公模板201、公模仁202、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脱模结构包括:
29.顶针501和套筒502,公模仁202的顶面具有一型腔,公模仁202纵向开设有第一通孔2021,第一通孔2021的内壁的形状与套筒502的外壁的形状相匹配,套筒502固定插设于第一通孔2021,套筒502的上端与型腔的内壁平齐。
30.顶针501穿设于公模板201。套筒502具有插孔5021,顶针501可滑动地插设于插孔5021。
31.现有技术中,插孔5021直接开设于公模仁202上,由于顶针501顶出的时候伸出第一通孔2021的部分较长,会发生形变导致顶针501弯曲,弯曲的顶针501退回的时候,会摩擦插孔5021的孔口边缘,在孔口的边缘形成豁口,导致产品的顶针痕存在毛边。
32.本实用新型的插孔5021开设在套筒502上,套筒502插设于公模仁202,定期对套筒502进行更换,能够避免插孔5021的孔口边缘出现豁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消除产品的顶针痕的毛边,减少顶针痕的瑕疵。
33.其中,请参阅图1,顶针501的外壁凸起有一圈凸台5011,凸台5011靠近顶针501的下端,凸台5011延伸至与顶针501的下端面平齐。上顶出板3位于公模板201和下顶出板4之间。上顶出板3与下顶出板4固定连接。上顶出板3的底面开设有盲孔301,盲孔30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02,顶针501穿设于第二通孔302,凸台5011位于盲孔301中。
34.盲孔301的深度大于凸台5011的厚度,且盲孔301的深度与凸台5011的厚度之差小于0.03毫米。
35.若盲孔301的深度与凸台5011的厚度之差过大,那么凸台5011便能够在盲孔301内活动,顶针501回位后,则会出现顶针501的顶端与型腔的内壁不平齐且高度差异较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顶针痕的高度不一致,而本实用新型将盲孔301的深度与凸台5011的厚度之差控制在0.03毫米之内,减少了顶针501上下活动的范围,减少了顶针501回位后,顶针501的顶端与型腔的内壁的高度差异,改善了产品的顶针痕的高度差异过大的情况,减少了顶针痕的瑕疵。
36.其中,请参阅图3,这种脱模结构还包括导柱601和导套602。导套602滑动套设于导柱601。导柱601垂直于公模板201,导柱601的上端与公模板201固定连接。上顶出板3纵向开设有第三通孔303,下顶出板4纵向开设有第四通孔401,第三通孔303和第四通孔401同轴。导柱601固定插设于第三通孔303和第四通孔401。
37.导柱601和导套602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仅能沿着垂直于公模板201的方向滑动,避免了顶出板在顶出的过程中产生倾斜而导致部分顶针501先被顶出,先被顶出的顶针501顶到产品后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导致顶针501的顶端被损坏,进而导致顶针痕的瑕疵。
38.其中,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均采用p20钢材,并且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的表面均经过氮化处理。
39.现有的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往往采用45钢或者50钢,且未经氮化处理,其硬度较低,其长期与顶针501接触的位置会产生形变,在下顶出板4上留下凹坑,而使得顶针501位置不准确,使得顶针501回位后顶针501的顶端与型腔的内壁的高度差异加大。而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采用p20钢材并且经过氮化处理,提高了表面硬度,避免了顶针501在下顶出板4上留下凹坑而使得顶针501的位置不准确,进而减少了产品的顶针痕的瑕疵。
40.其中,请参阅图3,这种脱模结构还包括模脚7和限位板8。模脚7位于公模板201和限位板8之间,模脚7与公模板201和限位板8固定连接,上顶出板3和下顶出板4位于公模板201和限位板8之间。限位板8平行于公模板201。
41.下顶出板4退回至紧靠限位板8的时候,使得下顶出板4和上顶出板3与公模板201保持平行,避免了处于回位状态的下顶出板4和上顶出板3产生倾斜而导致部分顶针501的顶端与型腔的内壁高度差异大的情况,进而减少了产品的顶针痕的瑕疵。
42.其中,请参阅图1和图3,这种脱模结构还包括回位拉杆9。回位拉杆9穿过限位板8,回位拉杆9的端部与下顶出板4固定连接。
43.当顶针501需要回位的时候,采用外力拉动回位拉杆9,使其带动下顶出板4和下顶出板4移动,进而带动顶针501回位,采用这种回位方式稳定可靠,避免了因为顶针501回位不到位而引起的产品的顶针痕的瑕疵。
44.需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