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5966发布日期:2021-06-22 15:4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矿石或精矿中的部分或全部矿物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形态的化合物或单质,分别富集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中,达到所要提取的金属与脉石及其它杂质分离的目的,实现火法冶金过程所需热能,通常是依靠燃料燃烧来供给,现在的大多冶金方式还是处于高温熔化金属,使其融化后的高温液体注入器皿中使其冷却后定型,其中大多冷却后定型为圆柱形,后续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然而现在大多冶金冷却设备需要将冷却后的器皿取出对其内部的材料取出十分不便,使其影响工作人员的生产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解决了现在大多冶金冷却设备需要将冷却后的器皿取出对其内部的材料取出十分不便,使其影响工作人员的生产与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下表面与固定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销轴与两个活动板的相对面活动连接,两个活动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热半环,两个导热半环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槽内卡接有同一个冷却器皿,两个导热半环内均开设有过水仓,位于左侧过水仓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入水管,位于右侧过水仓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出水管。

所述入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卡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管的顶端与蓄水箱内壁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表面卡接在蓄水箱内壁的左侧面,所述换热管的表面与固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卡接,所述蜗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销轴与两个传动杆的底端活动连接,两个传动杆的顶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活动板的下表面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与卡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环的内壁设置有风扇本体,所述固定筒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热半环为u形半圆形,两个过水仓内壁的正面通过同一个连通管相连通,所述连通管、入水管和出水管均为耐热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筒的下表面与防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网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蓄水箱的正面与控制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电机水泵和风扇本体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通过设置冷却器皿、导热半环、入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卡槽、固定板、支架、活动板、蜗杆和电机,在工作人员需要将冷却后的原料取出时,首先通过控制面板关闭水泵,随后驱动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杆旋转时带动螺纹套向下移动,同时螺纹套通过两个传动杆带动两个活动板开始移动,同时活动板开始活动时两个导热半环开始随之活动,使其卡槽脱离冷却器皿,随后冷却器皿在固定板的上方稳定的放置,工作人员随之可以将其取下,将冷却器皿内的金属取出后即可将其放置在固定板的上方,随后驱动电机,使其两个导热半环活动中重新将冷却器皿固定即可,这种方式方便对冷却器皿进行固定,使其冶炼过程中更为安全,同时方便拆卸的方式,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将其进行取出,极大的便利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2、该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通过设置入水管、出水管、蓄水箱、水泵、换热管、风扇本体、固定筒和过水仓,在工作人员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启动水泵,使其水泵在使用时能够将蓄水箱内的水源通过入水管导入位于左侧导热半环内的过水仓内,随后水流对左侧导热半环降温后水流通过连通管进入右侧导热半环内,随后水流对右侧的导热半环进行降温,随后水流通过出水管进入换热管内,将冷却器皿的热量不断的带走,并在换热管作用下将热量散发,同时配合风扇本体增强换热管表面的气流流速增强其散热的效果,使其水流降温后流入蓄水箱内,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对冷却器皿充足的降温。

3、该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通过设置防护网、支撑块和出风孔,在使用时,防护网能够将外界的气流通过同时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同时配合支撑块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地面,通过设置出风孔,出风孔在使用时能够保持内部热气流的流出,保持固定筒内气流的顺向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箱、2固定筒、3支架、4固定板、5活动板、6导热半环、7冷却器皿、8支撑板、9出水管、10入水管、11水泵、12电机、13蜗杆、14螺纹套、15传动杆、16过水仓、17换热管、18卡环、19风扇本体、20防护网、21出风孔、22控制面板、23连通管、2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冶金用冷却设备,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的下表面与固定筒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蓄水箱1的上表面与支撑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8的上表面与支架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架3的上表面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销轴与两个活动板5的相对面活动连接,两个活动板5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热半环6,两个导热半环6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卡槽24,两个卡槽24内卡接有同一个冷却器皿7,两个导热半环6内均开设有过水仓16,位于左侧过水仓16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入水管10,位于右侧过水仓16内壁的右侧面卡接有出水管9。

入水管10的一端与水泵11的出水口卡接,出水管9的一端与换热管17的底端相连通,换热管17的顶端与蓄水箱1内壁的下表面相连通,水泵11的表面卡接在蓄水箱1内壁的左侧面,换热管17的表面与固定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8的上表面与电机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电机12的输出轴与蜗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蜗杆1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卡接,蜗杆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4,螺纹套14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销轴与两个传动杆15的底端活动连接,两个传动杆15的顶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活动板5的下表面活动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固定筒2的内壁与卡环18的表面固定连接,卡环18的内壁设置有风扇本体19,固定筒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孔21,导热半环6为u形半圆形,两个过水仓16内壁的正面通过同一个连通管23相连通,连通管23、入水管10和出水管9均为耐热软管,通过设置卡环18,卡环18能够保持对风扇本体19稳定的固定和良好的防护,通过设置风扇本体19,风扇本体19在使用时能够保持对内部的气流增强流速,使其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气流流通,保障换热管17的降温效果,通过设置出风孔21,出风孔21能够使内部的气流稳定的定向流动,使其内部的气流能够均匀的分散,通过设置导热半环6,导热半环6在使用时能够对冷却器皿7进行良好的降温,通过设置连通管23,连通管23能够保持两个过水仓16之间水流保持流通,同时能够在两个过水仓16之间距离变化时保持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固定筒2的下表面与防护网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防护网20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块,蓄水箱1的正面与控制面板22的背面固定连接,控制面板22的输出端与电机12水泵11和风扇本体19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固定筒2,固定筒2起到很好的固定和连接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网20,防护网20在使用时能够保持其底部的稳定气流流通,不会出现外界的异物进入造成内部损坏的情况,通过设置支撑块,支撑块在使用时能够保持其稳定的放置,使其使用的稳定性更好,通过设置控制面板22,控制面板22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使其在使用时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在工作人员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启动水泵11,使其水泵11在使用时能够将蓄水箱1内的水源通过入水管10导入位于左侧导热半环6内的过水仓16内,随后水流对左侧导热半环6降温后水流通过连通管23进入右侧导热半环6内,随后水流对右侧的导热半环6进行降温,随后水流通过出水管9进入换热管17内,将冷却器皿7的热量不断的带走,并在换热管17作用下将热量散发,同时配合风扇本体19增强换热管17表面的气流流速增强其散热的效果;

s2、在水流降温后流入蓄水箱1内进行循环,在工作人员需要将冷却后的原料取出时,首先通过控制面板22关闭水泵11,随后驱动电机12带动蜗杆13旋转,蜗杆13旋转时带动螺纹套14向下移动,同时螺纹套14通过两个传动杆15带动两个活动板5开始移动,同时活动板5开始活动时两个导热半环6开始随之活动;

s3、使其卡槽24脱离冷却器皿7,随后冷却器皿7在固定板4的上方稳定的放置,工作人员随之可以将其取下,将冷却器皿7内的金属取出后即可将其放置在固定板4的上方,随后驱动电机12,使其两个导热半环6活动中重新将冷却器皿7固定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