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7039发布日期:2021-08-03 13:1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工业中,转炉炉体的维护主要包括溅渣护炉和耐材修补这两种方式,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维护转炉炉衬的稳定工作。其中,耐材修补的主要手段包括补炉和喷补,炼钢工在进行喷补作业时一般需要通过喷补料罐对转炉炉衬喷出喷补料。但是,目前的转炉用喷补料基本是以1吨为单位进行袋装运输,叉车将喷补料袋吊运至喷补罐上方,再由专职人员爬上喷补罐上部后,使用便携利器割破喷布料袋进行加料。该过程费时费力,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549444.2,公开日为:2012年9月5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转炉喷补料罐加料装置,包括罐体,在罐体顶端的进料口处向上延伸设置着一倒锥,倒锥的顶端位于进料口周缘上方。在行车吊运喷补料后只需要将喷补袋坐在喷补罐顶部,通过锥形装置将喷补袋扎破,起到自动加料目的。无需再用人工爬至进料口处人工加料,使用省时省力。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行车吊运喷布料袋时很难精确地控制喷补料袋使喷补料袋的中点刚好位于倒锥顶点,随着自动放料的进行,喷补料袋中位于倒锥顶点四周的喷补料的重量并不均匀,导致喷补料袋容易出现倾斜状态,其内部的部分喷补料容易堆积在喷补料袋倾斜向下的一侧,使得每次加料都会使袋中喷补料有部分残留,造成经济损失。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224632.0,公开日为:2020年6月16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rh真空精炼炉喷补机快速上料装置,其包括上料斗、加料碟阀、气动放散阀、电磁换向阀、气动延时阀和气源,所述上料斗通过加料碟阀与喷补机料罐顶部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气动放散阀安装在料罐顶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第一出气口与气动放散阀和加料碟阀的关闭控制口连接,第二出气口与气动放散阀的打开控制口连接并通过气动延时阀与加料碟阀的打开控制口连接。该实用新型的上料斗也是通过倒锥将喷补料袋刺破来实现加料,但是,从其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其也是在上料斗的中间部位设置一个倒锥,因此其同样存在喷补料袋中位于倒锥顶点四周的喷补料的重量并不均匀,导致喷补料袋容易出现倾斜状态,内部的部分喷补料容易堆积在喷补料袋倾斜向下的一侧,每次加料都会使袋中喷补料有部分残留,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的转炉喷补料袋在进行加料时,喷补料袋容易因为四周的喷补料重量不均而发生倾斜,喷补料无法加料完全而存在部分残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能够快速高效地将喷补料袋中的喷补料加至喷补罐中,喷补料残留极少,降低生产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包括喷补罐和固定安装在喷补罐顶端的进料口上的加料斗,所述加料斗为上端开口结构,底端设有排料口,所述加料斗内设有支架,其中部设有主锥,支架上沿主锥的周向设有多个副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锥具有四个,沿主锥的周向设置在支架上。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为十字型支架,所述主锥设置在十字型支架的交接处,所述副锥设置在十字型支架上靠近端部的位置。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锥下部为与十字型支架相匹配的十字型结构。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锥的高度高于副锥的高度。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撑台和出料管;所述喷补罐设置在支撑台上端,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出料管的其中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喷补罐的底部出料口连接,另一端连接下游设备。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补罐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支撑架。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管上装有调节阀。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plc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出料管上,其电连接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调节阀。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料斗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其在加料斗中部设置主锥,并在主锥的周向设置多个副锥,喷补料袋在下落过程中,主锥和副锥可以在喷补料袋下部的多个位置开出多个卸料口,使得喷补料可以从多个卸料口均匀地落入加料斗中,并通过加料斗进入喷补罐中,喷补料袋的喷补料基本不会残留,大大提高了喷补料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支架设置成十字型结构,将加料斗内部空间分为多个空槽,在保证主锥和副锥方便安装的前提下,使得喷补料可以更加方便地从空槽中落入加料斗底端,且十字型支架的安装成本低,安装方便,进一步地,其将主锥下部设置成与十字型支架相匹配的结构,一方面方便安装也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为喷补料留出更多的下料空间,提高加料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主锥的高度高于副锥的高度,降低了副锥的制造成本,且喷补料袋落下后先从中间被刺穿,使得喷补料能够尽可能地落至加料斗的底端中部,方便进入喷补罐,接着再由副锥将残留的喷补料处的喷补料袋刺穿,降低喷补料的残留率;

(4)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在喷补罐下部设有支撑架,能够对喷补罐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喷补罐发生倾斜;

(5)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在出料管上装有调节阀和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出料管的出料压力并判断流速,并通过调节阀对出料速度进行精确地调节,提高出料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补罐;11、进料口;12、支撑架;2、加料斗;21、排料口;22、支架;23、主锥;24、副锥;3、支撑台;4、出料管;41、调节阀;4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

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用于在转炉维护中的喷补作业时,向喷补罐中加入喷补料,下面对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喷补罐1、加料斗2、支撑台3和出料管4。其中,支撑台3设置在地面上,包括下方的支柱和位于支柱上端的平台。喷补罐1为罐体结构,其顶端开设有进料口11,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喷补料从喷补罐1的进料口11进入,从底部出料口输出。支撑台3上与喷补罐1的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出料管4的其中一端穿过该通孔与喷补罐1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则连接下游设备,将喷补罐1中的喷补料输送至下游设备。

传统作业时,需要将喷补料袋吊运至喷补罐1的进料口上方,再由工作人员爬上喷补罐1将料袋割破。这种方式较为麻烦,且容易造成危险,割破后的喷补料还容易洒出到外界,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于此,本实施例采用了在喷补罐1上方安装加料斗2的方式。

如图2所示,加料斗2为上方开口的槽状结构,其固定安装在进料口11的上端,其底面开设有排料口21,加料斗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方便喷补料向中间集中从而方便落入喷补罐1中。加料斗2内设有水平安装的十字型结构的支架22,由两根长杆交叉形成,将加料斗2的内部空间分为多个空槽。支架22的中部设有主锥23,在十字型支架22靠近四个端部的位置则分别装有一个副锥24。

喷补料袋在下落过程中,主锥23和副锥24可以在喷补料袋下部的多个位置开出多个卸料口,使得喷补料可以从多个卸料口均匀地落入加料斗2中,并通过加料斗2进入喷补罐中,喷补料袋的喷补料基本不会残留,大大提高了喷补料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且不易发生喷补料洒出至外界的情况。而十字型支架22在保证主锥23和副锥24方便安装的前提下,使得喷补料可以更加方便地从空槽中落入加料斗底端,且十字型支架22的安装成本低,安装方便。另外,主锥23的底部为与十字型支架相匹配的十字型结构,一方面方便安装也较为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为喷补料留出更多的下料空间,提高加料效率。

同时,主锥23的高度高于副锥24的高度,一方面降低了副锥24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喷补料袋落下后先从中间被刺穿,喷补料能够尽可能地落至加料斗2的底端中部,方便进入喷补罐1,接着再由副锥24将残留的喷补料处的喷补料袋刺穿,降低喷补料的残留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喷补罐1的放置稳定和控制喷补罐1的出料速度,本实施例还采取以下措施。喷补罐的下部沿其周向设有支撑架,喷补罐通过支撑架稳固在支撑台3上,避免发生倾斜摇晃。出料管4上装有调节阀、压力传感器和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电连接调节阀。压力传感器42能够检测出料管4的出料压力并判断流速,并通过plc控制器操控调节阀41对出料速度进行精确地调节,提高出料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一种转炉喷补料加料装置,能够快速高效地将喷补料袋中的喷补料加至喷补罐中,喷补料残留极少,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