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18212发布日期:2021-05-28 14:1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铜矿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尾渣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堆存的尾渣既对环境造成危害,又占用大量土地,因而加强尾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关系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尾渣具有和水泥相似的矿物组分,能提供水泥熟料所需的氧化物。尾渣作为综合利用的二次资源,不但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还能够变废为宝;

但是目前的铜矿选矿中产生的尾渣没有很好的回收利用方法,成本都比较高昂,操作起来比较废杂,同时提纯精度不高,而直接弃用,会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分选后的选矿尾渣置于粉碎机内部,直至粉碎成半径1mm的颗粒,然后进行焙烧,然后将焙烧后的颗粒收集至玻璃容器内部;

s2、将玻璃容器中的颗粒直接用细菌堆浸,再用浸矿试剂分别对矿泥进行搅拌浸出,对矿砂进行堆浸,得到洁净的颗粒,置于耐腐蚀容器中;

s3、向盛装有颗粒的耐腐蚀容器内部倒入强酸和氧化剂,然后将溶液倒入耐高温容器中,通过高温进行加热1~2h后进行冷却;

s4、将s2中所得的无色液体置于玻璃试管中,然后通电萃取电解萃取出固体;

s5、在电解1~2h后停止电解,通过筛网将析出的固体进行过滤即得到阴极铜,然后继续电解1h后析出海绵铜。

优选的,所述s1中的焙烧温度保持在110℃~170℃。

优选的,所述s2中矿砂堆浸的堆高为5至7m,萃取余液的布液强度为10至15l/m2·h,浸出时间为80~100天。

优选的,所述s2中矿泥用萃取余液调浆,矿浆浓度为20~30%,常温下强化搅拌浸出,浸出时间为2~3小时。

优选的,所述s3中的氧化剂为为过氧硫酸、二氧化锰或三价铁盐。

优选的,所述s3中的冷却采用风扇鼓风、自然吹风或将整个耐高温容器置于凉水中的方式。

优选的,所述s3中温度升高至70~95℃,且强酸采用浓硫酸。

优选的,所述s4中的电解工艺条件为:阳极采用镍合金,阳极中心距采用8±2cm,阴极采用石墨板或锡板,且电解温度保持在16~49℃。

优选的,所述s3中的耐腐蚀容器采用耐腐蚀玻璃容器,所述s2中的耐高温容器采用耐高温玻璃容器。

优选的,所述浓硫酸的浓度采用60g/l~100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步焙烧,可以进一步使尾渣内部的可燃物质以及可蒸发物质除去,为后续工序提供便利,且增加了提纯精度,同时将尾渣进一步粉碎,能够提高后续的反应速率,提高工作效率,且后续通过电解析出海绵铜,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提取方法精度较高,操作比较方便,同时成本较低,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分选后的选矿尾渣置于粉碎机内部,直至粉碎成半径1mm的颗粒,然后进行焙烧,然后将焙烧后的颗粒收集至玻璃容器内部;

s2、将玻璃容器中的颗粒直接用细菌堆浸,再用浸矿试剂分别对矿泥进行搅拌浸出,对矿砂进行堆浸,得到洁净的颗粒,置于耐腐蚀容器中;

s3、向盛装有颗粒的耐腐蚀容器内部倒入强酸和氧化剂,然后将溶液倒入耐高温容器中,通过高温进行加热1~2h后进行冷却;

s4、将s2中所得的无色液体置于玻璃试管中,然后通电萃取电解萃取出固体;

s5、在电解1~2h后停止电解,通过筛网将析出的固体进行过滤即得到阴极铜,然后继续电解1h后析出海绵铜。

进一步地,s1中的焙烧温度保持在110℃~170℃。

进一步地,s2中矿砂堆浸的堆高为5至7m,萃取余液的布液强度为10至15l/m2·h,浸出时间为80~100天。

进一步地,s2中矿泥用萃取余液调浆,矿浆浓度为20~30%,常温下强化搅拌浸出,浸出时间为2~3小时。

进一步地,s3中的氧化剂为为过氧硫酸、二氧化锰或三价铁盐。

进一步地,s3中的冷却采用风扇鼓风、自然吹风或将整个耐高温容器置于凉水中的方式。

进一步地,s3中温度升高至70~95℃,且强酸采用浓硫酸。

进一步地,s4中的电解工艺条件为:阳极采用镍合金,阳极中心距采用8±2cm,阴极采用石墨板或锡板,且电解温度保持在16~49℃。

进一步地,s3中的耐腐蚀容器采用耐腐蚀玻璃容器,s2中的耐高温容器采用耐高温玻璃容器。

进一步地,浓硫酸的浓度采用60g/l~100g/l。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分选后的选矿尾渣置于粉碎机内部,直至粉碎成半径1mm的颗粒,然后进行焙烧,然后将焙烧后的颗粒收集至玻璃容器内部;

s2、将玻璃容器中的颗粒直接用细菌堆浸,再用浸矿试剂分别对矿泥进行搅拌浸出,对矿砂进行堆浸,得到洁净的颗粒,置于耐腐蚀容器中;

s3、向盛装有颗粒的耐腐蚀容器内部倒入强酸和氧化剂,然后将溶液倒入耐高温容器中,通过高温进行加热1~2h后进行冷却;

s4、将s2中所得的无色液体置于玻璃试管中,然后通电萃取电解萃取出固体;

s5、在电解1~2h后停止电解,通过筛网将析出的固体进行过滤即得到阴极铜,然后继续电解1h后析出海绵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焙烧温度保持在110℃~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矿砂堆浸的堆高为5至7m,萃取余液的布液强度为10至15l/m2·h,浸出时间为80~10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矿泥用萃取余液调浆,矿浆浓度为20~30%,常温下强化搅拌浸出,浸出时间为2~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氧化剂为为过氧硫酸、二氧化锰或三价铁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冷却采用风扇鼓风、自然吹风或将整个耐高温容器置于凉水中的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温度升高至70~95℃,且强酸采用浓硫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电解工艺条件为:阳极采用镍合金,阳极中心距采用8±2cm,阴极采用石墨板或锡板,且电解温度保持在16~4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耐腐蚀容器采用耐腐蚀玻璃容器,所述s2中的耐高温容器采用耐高温玻璃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硫酸的浓度采用60g/l~100g/l。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矿选矿尾渣废物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分选后的选矿尾渣置于粉碎机内部,直至粉碎成半径1mm的颗粒,然后进行焙烧,然后将焙烧后的颗粒收集至玻璃容器内部;S2、将玻璃容器中的颗粒直接用细菌堆浸,再用浸矿试剂分别对矿泥进行搅拌浸出,对矿砂进行堆浸,得到洁净的颗粒,置于耐腐蚀容器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步焙烧,可以进一步使尾渣内部的可燃物质以及可蒸发物质除去,为后续工序提供便利,且增加了提纯精度,同时将尾渣进一步粉碎,能够提高后续的反应速率,提高工作效率,且后续通过电解析出海绵铜,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提取方法精度较高,操作比较方便,同时成本较低,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巧消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6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