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下料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9031发布日期:2022-01-12 0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转底炉(1)和冷却装置(2)的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拆卸连接的通道顶端(4)和通道底端(3),所述通道顶端(4)的内壁设置有耐高温耐火砖(9),所述通道底端(3)的内壁设置有耐高温耐磨陶瓷(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顶端(4)的内壁为弧形面,所述耐高温耐火砖(9)设置在通道顶端(4)的弧形的内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底端(3)的内壁为滑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底端(3)的内壁平行设置有多个凸起的挡料条(1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多个所述挡料条(15)采用耐高温耐磨陶瓷砖,位于下方的其余挡料条(15)采用耐高温耐磨耐火砖或耐高温耐磨陶瓷砖。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顶端(4)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外凸起部(13),所述外凸起部(13)向外水平设置有第一对接部(10),所述通道底端(3)两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内凸起部(6),所述通道底端(3)两侧向外水平设置有与第一对接部(10)配合的第二对接部(12),所述第一对接部(10)和第二对接部(12)均设有对接通孔,所述内凸起部(6)与外凸起部(3)对接,锁紧螺栓(5)穿过第一对接部(10)和第二对接部(12)的对接通孔,并在锁紧螺栓(5)的两端旋入锁紧螺母(14)将通道顶端(4)和通道底端(3)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0)与外凸起部(13)铰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包括位于上端的锥形段料道(7)和位于下端的条形段料道(8),所述锥形段料道(7)与转底炉(1)连通,所述条形段料道(8)与冷却装置(2)连通。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料道(7)的通道顶端(4)包括多个锥形段顶端部,多个所述锥形段顶端部均与锥形段料道(7)的通道底端(3)连接;所述条形段料道(8)的通道顶端(4)包括多个条形段顶端部,多个所述条形段顶端部均与条形段料道(8)的通道底端(3)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底炉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料道(7)的通道底端(3)与所述条形段料道(8)的通道底端(3)连接,多个所述锥形段顶端部与多个所述条形段顶端部首尾紧密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底炉下料溜槽,包括连通转底炉和冷却装置的通道主体,所述通道主体包括拆卸连接的通道顶端和通道底端,所述通道顶端的内壁设置有耐高温耐火砖,所述通道底端的内壁设置有耐高温耐磨陶瓷。本实用新型将下料溜槽分为位于上方的通道顶端和位于下方的通道底端,通道顶端和通道底端通过侧面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或更换下料溜槽损坏的部分,而无需整体更换下料溜槽。而无需整体更换下料溜槽。而无需整体更换下料溜槽。


技术研发人员:郭心岭 何福礼 郭善春 田在富 高翔 王山峰 任勇军 林玉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韶关市曲江盛大冶金渣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