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1077发布日期:2022-01-12 07: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


背景技术:

2.高炉炉底陶瓷垫采用环形砌筑和直型砌筑两种,环形砌筑的炉底陶瓷垫砖型多达十几个,而且砖型尺寸复杂,砌筑质量难以保证;而使用之后易出现炉底陶瓷垫砌筑泥缝渗铁而导致陶瓷垫漂浮、结构受损降低高炉寿命。并且,也需要对成型后的砖型进行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炉底陶瓷垫砌筑泥缝渗铁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具有结构设计制造简单、降低生产成本、结构稳定、有效延长高炉整体寿命的特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包括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所述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均包括中心砖和外围砖,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同心设置,所述外围砖以中心砖为中心环形砌筑;所述外围砖包括两对相对应的侧面,每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凸块,所述第一凹槽和凸块相匹配,外围砖设置第一凹槽的一侧朝向中心砖,中心砖与外围砖之间填充有浇注料层,位于陶瓷垫最外侧的外围砖在背向中心砖的一侧不设置凸块。
6.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围砖朝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b,背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a,b=a。
7.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围砖朝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b,背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a,b<a。
8.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围砖的第一凹槽和/或凸块为等腰梯形结构。
9.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层陶瓷垫的中心砖的外围设置有第二凹槽。
10.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层陶瓷垫的中心砖直径大于上层陶瓷垫中心砖直径。
11.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上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和直径在整体直径50%~75%范围内的外围砖均为莫来石砖,上层陶瓷垫的其他外围砖和下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和外围砖均为塑性相刚玉莫来石砖。
12.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的单层高度为300~450mm。
13.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围砖砌筑的左右竖缝尺寸为1.5~2.5mm,砌筑的环向竖缝尺寸为2~3mm。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的外围砖包括两对相对应的侧面,每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凸块,所述第一凹槽和凸块相匹配,砌筑按环形互锁砌筑结构进行,相邻外围砖通过第
一凹槽和凸块向互锁扣,从而使炉底陶瓷垫形成双向锁扣环形互锁砌筑组合结构,改变了原始环形砌筑的炉底陶瓷垫砖型多达十几个,而且砖型尺寸复杂砌筑质量无法保证的缺陷。
16.本实用新型同时能使炉底结构向锅底状内型发展保护炉缸减少侵蚀,有效的防止了直型砖炉底陶瓷垫砌筑泥缝渗铁而导致陶瓷垫漂浮、结构受损降低高炉寿命的弊端,保护炉缸延长炉缸使用寿命。
17.本实用新型外围砖的结构使其在制作方面,可以不磨砖或者只进行简单打磨即可,改变了以往需要磨砖机打磨的制作步骤,而不磨砖又可以减少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18.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制造简单、降低生产成本、结构稳定、有效延长高炉整体寿命的特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实施例一的外围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实施例一的外围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5是实施例一的外围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6是实施例二的外围砖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实施例二的外围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8是实施例二的外围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27.附图中标号为:1为外围砖,201为上层中心砖,202为下层中心砖,4为第一凹槽,5为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一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高炉炉底陶瓷垫,包括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所述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均包括中心砖和外围砖1,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同心设置,为便于描述,下层陶瓷垫的中心砖称为下层中心砖202,上层陶瓷垫的中心砖称为上层中心砖201,所述外围砖1以中心砖为中心环形砌筑;所述外围砖1包括两对相对应的侧面,每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4和凸块5,所述第一凹槽4和凸块5相匹配,外围砖1设置第一凹槽4的一侧朝向中心砖,中心砖与外围砖1之间填充有浇注料层,位于陶瓷垫最外侧的外围砖1在背向中心砖的一侧不设置凸块。相邻外围砖1之间通过第一凹槽4和凸块5形成扣合的锁扣,使外围砖1在左右方向、环形的前后方向均互锁,形成具有双向互锁形式的一个密闭的砌筑陶瓷垫结构,有效的防止了直型砖炉底陶瓷垫砌筑泥
缝渗铁而导致陶瓷垫漂浮、结构受损降低高炉寿命的弊端。
32.上述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外围砖1朝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b,背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a,b=a,b、a边所在上端面和下端面为矩形,本实施例的外围砖1为直形砖。
33.上述的,所述外围砖1的第一凹槽4和/或凸块5为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的各拐角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34.所述下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即下层中心砖202的外围设置有第二凹槽,下层中心转202与下层外围砖1之间的间隙内浇注有高强耐磨的浇注料层。
35.上述的,所述下层中心砖202直径大于上层中心砖201直径。
3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和直径在整体直径50%~75%范围内的外围砖均为莫来石砖,上层陶瓷垫的其他外围砖和下层陶瓷垫的中心砖和外围砖均为塑性相刚玉莫来石砖。炉底陶瓷垫上下层的材料的性能不同将产生:1)形成锅底状内型保护炉缸延长炉缸使用寿命;2)陶瓷材料具有高的抗压、抗折强度,能有效地缓解渣铁对内衬造成的化学侵蚀和机械冲刷;3)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能力,而碳质材料又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两者相互作用能有效地将1150℃等温线维持在陶瓷材料保护层内。
37.上述的,所述下层陶瓷垫和上层陶瓷垫的单层高度为300~450mm。
38.具体的,所述外围砖1砌筑的左右竖缝尺寸为1.5~2.5mm,砌筑的环向竖缝尺寸为2~3mm。
39.实施例二
40.如图6到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41.所述外围砖1朝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b,背向中心砖的一侧边长为a,b<a,本实施例的外围砖1为刀形砖。
42.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