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制品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1139发布日期:2022-01-05 13:5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铁制品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铁制品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2.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
3.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洗锅器”,其申请号为“202022041623.7”,该专利主要通过推拉门,将门推开,然后将铁制品放置到放置台上,利用电动推杆推动放置台在挡板两侧运动,同时启动壳体外的电机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三齿轮进行啮合转动,在转动的同时与其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也会转动,转筒也会转动,带动转筒两侧的磨砂层与磨刀对其进行充分均匀地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铁制品抛光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铁制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穿过保护壳与壳体的一侧延伸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转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杆的中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转杆穿过滑块的中部,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打磨盘;
6.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中部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操作台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7.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端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水箱的上端与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的另一管与壳体的一侧相通。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底座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中部设置有辊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门的一侧
开设有视窗,所述箱门的一侧设置有合页。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收集箱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与收集箱的一侧固定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水管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侧壁固定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箱门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
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与现有技术相比,铁制品抛光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箱、软管和抽风机,在打磨时一边打磨一边通过软管对打磨的铁制品进行降温处理,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通过抽风机进行抽出,有效的保护环境,保障内部的清洁。
24.2、与现有技术相比,铁制品抛光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锥齿轮、转杆和滑块的设置,使电机转动来带动转杆转动使滑块在转杆上移动来调整打磨盘的位置,使铁制品能够得到全面的打磨,不遗漏。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铁制品抛光装置的立体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铁制品抛光装置的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铁制品抛光装置的正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例说明:
30.1、壳体;101、第一锥齿轮;102、第二锥齿轮;103、滑块;104、第一电机;105、第一转轴;106、软管;107、打磨盘;108、第一转杆;2、箱门;201、把手;202、视窗;203、合页;3、保护壳;301、第二转杆;302、第三锥齿轮;303、第四锥齿轮;304、第二转轴;305、第二电机;4、操作台;401、收集箱;402、通孔;403、第一竖板;404、固定板;405、螺栓;406、滑槽;407、限位块;5、水箱;501、水泵;502、水管;503、固定架;6、抽风机;601、风管;7、第二竖板;701、辊轮;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铁制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8,底座8的上端设置有壳体1,便于放置铁制品进行打磨,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保护壳3,便于保护第二电机305,防止灰尘落到第三锥齿轮302和第四锥齿轮303上,保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05,用于驱动第三锥齿轮302转动,第二电机30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304,第二转轴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303,保护壳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杆301,通过第二转杆301使第一转杆108转动,第二转杆301的一端穿过保护壳3与壳体1的一侧延伸壳体1的内部,第二转杆301的外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302,第二转杆3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0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108,第一转杆108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02,第一转杆108的中部设置有滑块103,第一转杆108穿过滑块103的中部,第一转杆108与滑块103螺纹连接,滑块1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4,第一电机10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05,第一转轴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打磨盘107,对铁制品进行打磨;
34.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操作台4,用于放置铁制品,方便抛光,操作台4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第一竖板403,第一竖板403的中部设置有螺栓405,螺栓4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4,对铁制品进行固定,防止抛光时发生移动,影响抛光效果,操作台4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401,收集箱40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02,使污水经过通孔402流入收集箱401中进行收集;
35.底座8的上端设置有水箱5,储存水,水箱5的内部设置有水泵501,给水进行增压流到水管502中,水泵501的上端设置有水管502,水管502的另一端穿过水箱5的上端与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水管5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106,方便在移动第一电机104时软管106随着第一电机104一起移动,底座8的上端设置有抽风机6,对壳体1内部的灰尘进行抽出,抽风机6的一侧设置有风管601,风管601的另一管与壳体1的一侧相通。
36.底座8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7,第二竖板7的中部设置有辊轮701,方便移动设备,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箱门2,便于放置铁制品,箱门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01,箱门2的一侧开设有视窗202,可以随时观察内部抛光情况,箱门2的一侧设置有合页203,第一锥齿轮101与第二锥齿轮102啮合连接,第三锥齿轮302与第四锥齿轮303啮合连接,收集箱40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06,方便将收集箱401取出,滑槽40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407,限位块407的一侧与收集箱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水管502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架503,便于固定水管502,防止晃动,固定架503的一侧与壳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软管10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04的侧壁固定连接,箱门2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垫,避免灰尘从箱门2的缝隙中流出。
37.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铁制品固定在操作台4的上端,通过拧动螺栓405来固定铁制品,防止在打磨时发生打滑,驱动第一电机104使打磨盘107转动对铁制品进行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水泵501将水箱5中的水通过软管106对打磨盘107进行喷水,对打磨盘107进行降温,打磨时产生的灰尘通过抽风机6进行抽出,防止灰尘排出影响环境,操作台4上的水通过通孔402排到收集箱401中进行收集,在需要调整打磨盘107位置时启动第二电机305,通过第一锥齿轮101时第一转杆108转动,再通过滑块103的移动来调整打磨盘107的位置,使铁制品能够得到充分的打磨。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