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倒角砂轮用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5580发布日期:2022-04-07 09:1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新型倒角砂轮用基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特别涉及倒角砂轮用基体。


背景技术:

2.倒角砂轮是加工蓝宝石晶片、碳化硅晶片、硅片、玻璃及陶瓷砖等产品边缘的主要工具,采用倒角砂轮对切割好的晶片或玻璃的边缘进行磨削加工,消除其因切割产生的边部裂纹、崩边等缺陷,提高被加工产品的外观质量的同时提高被加工产品的机械加度,防止未经倒角的晶片在后续工艺中晶片边缘的裂纹向内延伸使晶片破碎,锋利的晶片边缘对人员或其他接触的物体造成划伤。
3.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倒角砂轮产品由基体与超硬磨料层两部分组成,基体为设置定位孔的环状结构,其外圆周表面是平滑的表面或者在平滑的表面设置滚花增加磨擦力,超硬磨料层附着设置在基体的外圆周表面,超硬磨料层与基体通过专用胶液粘接连接或焊接连接,连接前需采用烧结工艺将磨料层烧结成能组成圆环的磨削块,然后再将磨削块粘接或焊接在基体外;采用上述料层与基体的连接方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中料层均为分块式的,分块料层间具有间隙形成冷却水槽,在基体的外圆周上与料层的冷却水槽相对应部位也设置冷却槽,在基体上设置冷却槽易破坏基体的整体强度,当用于高速磨削时,易造成不易发现的形变,特别是当基体为铝基体时,由于铝基体较软,易产生形变,造成砂轮甭边。另外,采用单纯粘胶液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因粘胶液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粘结强度易降低,因此其总体的粘结牢固不好,不适用于高速磨削。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焊接产生的高温会使基体产生形变和应力,在应力作用下,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料层脱落或开裂的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倒角砂轮用的基体与料层间通过粘结连接,基体与料层间连接不牢固易脱落的不足,提供一种倒角砂轮用基体。
5.本实用新型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新型倒角砂轮用基体,包括基体本体,在基体本体上设置有燕尾槽,燕尾的侧表面二的一端通过外圆弧二与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内圆弧二与燕尾槽的槽底连接,内圆弧二的半径大于工艺圆角的半径,用于容纳料层及胶液;
7.所述的侧表面二与槽底的倾斜角为30
°‑
45
°

8.内圆弧二的半径为0.3-0.5mm,外圆弧二的半径为0.5-0.8mm,侧表面二的长度为1.5-1.8mm;
9.内圆弧二及外圆弧二与侧表面分别相切连接;
10.在所述基体本体的外表面及燕尾槽内均设置有喷砂层;
11.在所述基体本体的外表面及燕尾槽内均设置有滚花;
12.所述燕尾槽为通槽,沿基体的轴向设置。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型倒角砂轮用基体,在基体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燕尾槽时,料层可分布在燕尾槽内,料层和基体间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由于燕尾槽的开口宽度小于燕尾的槽底宽度,因此,由燕尾槽将料层锁在基体外圆周表面,使料层与基体不易脱落,燕尾的侧表面二的一端通过外圆弧二与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内圆弧二与燕尾槽的槽底连接,燕尾槽的整个槽壁呈s型,可以增加料层与基体间的连接长度,内圆弧二用于容纳料层及胶液,胶液容纳在内圆弧二内,在内圆弧二的位置形成比较可靠的粘结层,形成连接的根部,料层和基体间相互咬合,增加连接的牢固性,同时,在不增加燕尾槽深度的情况下延长了侧表面的长度,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倒角砂轮用基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侧视图;
17.图3采用本实用新型新型倒角砂轮基体的倒角砂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表
19.图5是图3的侧视图;
20.图6是与基体配合的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1、料层; 1011、料层本体;1012、燕尾;1013、内圆弧一;1014、外圆弧一;1015、料块;1017、冷却与容屑槽;1018、倒角槽;1019、侧表面一
23.102、基体;1021、基体本体;1022、燕尾槽;1023、内圆弧二;1024、外圆弧二;1025、侧表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新型倒角砂轮用基体,包括基体本体1021,基体本体呈短圆柱形,基体本体上设置有中心孔,用于与设备的驱动轴连接,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用于设置料层,在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设置有燕尾槽1022,燕尾槽的长度方向与基体的孔中心线方向相同,燕尾槽的开口端通过外圆弧二1024与基体外圆周表面圆弧过渡连接,燕尾槽的槽底通过内圆弧二1023与燕尾槽的侧表面二圆弧过渡连接,燕尾槽间隔设置在基体本体的外圆周上,每个燕尾槽贯穿基体的两端面。最好,外圆弧二1024相切连接侧表面二和基体的外圆周表面,内圆弧二相切连接侧表面二与槽底,燕尾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侧表面二倾斜设置。采用上述基体结构,料层除去附着在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外,还分布在燕尾槽内,由于燕尾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且其侧壁上具有倾斜设置的侧表面二及内圆弧二1023,因此,料层不仅分布在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还分布在燕尾槽内,在燕尾槽内形成与燕尾槽的槽内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形状,倾斜的侧表面二阻止料层从燕尾槽内脱落,内圆弧二可以促进容纳更多的料层材料或粘胶液,增加料层与基体连接的牢固性。在燕尾槽的开口与侧表面二间设置外圆弧二1024且侧表面二与外圆弧二相切连接,使燕尾槽的侧壁形状呈“s”形,为热胀冷缩提供了伸展和收缩的空间,减少了料
层和基体间的应力,当采用烧结工艺制造基体时,可防止烧结过程中因热胀冷缩边缘掉角或在侧表面二处产生裂纹,增强基体整体的强度,提高成品率。当采用粘接连接时,可进一步增加与料层结合的表面,提高粘结的牢固性,当仅采用插入式的配合连接时,可以允许料层与基体间有较大的错位,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26.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基体,当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料层时,料层上需设置相匹配的结构。料层101可以是环形整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的,当采用分体料层时,料层由多块弧形的料块组成,各料块的半径相等,各料块首尾相临组成环形的料层本体1011,相邻料块间可设置间隙,该间隙形成供冷却液流通及容纳磨削屑的冷却与容屑槽1017,在每个料块的内圆弧表面设置有燕尾1012,每个燕尾1012的底部与相对应的料块的内圆弧表面间通过外圆弧一1014圆滑过渡连接,燕尾的端部的边角处设置有内圆弧一1013,由内圆弧一1013相切连接燕尾的侧表面一1019和燕尾的端部,外圆弧一1014相切连接侧表面一和料块的内圆弧表面。
27.料层上的燕尾与基体上的燕尾槽的大小和形状是适配的,燕尾插在燕尾槽内,燕尾的内圆弧一1013位于燕尾槽的内圆弧二1023内,燕尾槽的外圆弧二1024位于燕尾的外圆弧一1014内,燕尾槽与燕尾间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连接。当为过盈配合时,可以通过对基体进行加热或冷却等方式来扩大或缩小翘燕尾或燕尾槽的尺寸来增大燕尾的燕尾槽间的间隙,进行侧面镶入即可。但无论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燕尾的内圆弧一1013的半径均小于燕尾槽的内圆弧二1023的半径,使二者配合时具有更多的的容纳胶液的空间,燕尾槽的外圆弧二1024的半径小于燕尾的内圆弧一1014的半径,使二者配合时具有容纳更多胶液的空间,燕尾的侧表面一1019连接其对应侧的内圆弧一和外圆弧一并与二者相切,燕尾槽的侧表面二1025连接其对应侧的内圆弧二和外圆弧二并与二者相切,当燕尾位于燕尾槽内时,侧表面一和侧表面二平行或相互倾斜设置。采用上述内圆弧一与内圆弧二的配合结构及外圆弧一与外圆弧二的配合结构,当燕尾与燕尾槽为过盈配合时,可以减少边角处的阻碍,使燕尾的燕尾槽的插入连接更顺利,有比较宽裕的容纳燕尾的空间,使二者间的配合要求降低,减少制作成本,降低安装难度,但不会影响砂轮质量,当燕尾和燕尾槽为过渡配合,基体和料层用电胶液或粘胶液辅助粘结连接时,燕尾的内圆弧一和燕尾槽的内圆弧二间及燕尾的外圆弧一与燕尾槽的外圆弧二间可以形成更大的容纳胶液的空间,增加粘结强度,并可容留由于燕尾和燕尾槽间配合挤压而溢流的胶液,减少胶液外溢,减少后续工序清理胶液的工作量。
28.最好,内圆弧一和内圆弧二的半径差为0.05-0.1mm,外圆弧一和外圆弧二的半径差为0.05-0.1mm,内圆弧一的半径大于外圆弧一的半径,内圆弧二的半径大于外圆弧二的半径。内圆弧一1013的半径大于外圆弧一的半径,外圆弧一1014的半径小于外圆弧二的半径有助于燕尾和燕尾槽安装时顺利定位,使安装操作更便捷。
29.最好,在基体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滚花结构,增加基体本体外圆周表面整体的粗糙度,或在其外圆周表面作喷砂处理。喷砂或倒棱结构分布在平外圆周表面的平滑表面处及燕尾槽内。
30.优选地,侧表面二与槽底的倾斜角为30
°‑
45
°
,内圆弧二的半径为0.3-0.5mm,外圆弧二的半径为0.5-0.8 mm,侧表面二的长度为1.5-1.8mm。采用上述结构,燕尾槽与料层上的燕尾接触面积小,易插入,同时增加了燕尾和燕尾槽的接触面,在外圆弧二内可容纳更多
的胶液,粘结更牢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基体,内圆弧二和外圆弧二的半径均大于工艺时形成的工艺圆角半径,为人为设计的圆弧,主要是增加内圆弧二和外圆弧二的半径,在不增加燕尾槽的深度的情况下增加了配合面的长度,增加了连接牢固性的同时利于安装可容纳胶液进一步增加连接牢固性。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