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7490发布日期:2022-01-01 01:5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头零件淬火用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泵头零件是化油器油泵上的关键零件,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端部柱面感应淬火回火处理,以提高泵头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传统的工艺方法是在通用淬火机床上进行感应淬火回火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处理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为了适用于高效率的生产处理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全自动的泵头感应淬火处理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泵头零件及加热部会将大量的热量传递给工位旋转机构中的工作轴承,进而导致工作轴承的损害及失效,从而影响全自动的泵头感应淬火处理设备整体的正常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其在具体使用时更够对工位旋转机构中的工作轴承进行隔热防护,进而提高了工位旋转机构中的工作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的泵头感应淬火处理设备的正常使用。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壳体、第一地脚支撑、第二地脚支撑、整体安装架、电机驱动部、主轴过渡传动部、转盘安装部及工件安装支撑部,所述的第一地脚支撑及第二地脚支撑二者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的安装壳体安装在第一地脚支撑、第二地脚支撑二者的上部部位并与第一地脚支撑、第二地脚支撑二者相连,在安装壳体内安装有整体安装架,所述的整体安装架与安装壳体内侧壁固定相连,在整体安装架上安装设置有电机驱动部,所述的主轴过渡传动部安装在电机驱动部上并与电机驱动部相连在一起,所述的转盘安装部安装在主轴过渡传动部上并与主轴过渡传动部相连,在转盘安装部上安装有工件安装支撑部,所述的工件安装支撑部的下侧与转盘安装部相连。
6.所述的电机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电机安装架、电机动力输出轴、电机轴支撑轴承及带动连接板,所述的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整体安装架上并与整体安装架固定相连,在电机安装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的电机动力输出轴的下侧安装在驱动电机上,所述的电机轴支撑轴承安装在整体安装架上并与整体安装架相连,所述的电机动力输出轴的上侧贯穿于电机轴支撑轴承的轴承内圈部位并与电机轴支撑轴承的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带动连接板的下侧安装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顶部部位并与电机动力输出轴相连。
7.所述的主轴过渡传动部包括,安装连接板、第一连接螺栓、过渡连接轴及连接轴法兰,所述的安装连接板安装在带动连接板的上部部位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与带动连接板相连在一起,在安装连接板与带动连接板二者之间安装有石棉隔热垫,所述的过渡连接轴的底部安装在安装连接板上并与安装连接板固定相连,所述的连接轴法兰安装在过渡连接轴的顶部并与过渡连接轴固定相连。
8.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过渡连接轴的传热效率,在过渡连接轴内加工有一中空空腔。
9.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连接轴的外圆上加工有外螺纹,在外螺纹处安装设置有主轴防护盖,所述的主轴防护盖与过渡连接轴的外圆螺纹配合相连。
10.所述的转盘安装部包括,过渡配合法兰、第二连接螺栓、安装连接架、转盘本体及转盘安装座,所述的过渡配合法兰的下侧安装在连接轴法兰上并与连接轴法兰通过第二连接螺栓相连,所述的安装连接架的底部安装在过渡配合法兰的上部部位并与过渡配合法兰相连在一起,在安装连接架上部安装有转盘安装座,所述的转盘本体安装在转盘安装座上并与转盘安装座相连在一起。
11.所述的工件安装支撑部包括,工件安装座、工件支撑轴、支撑轴轴承座、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轴承密封盖、支撑轴防护盖、支撑轴安装轴承及带动轮,所述的支撑轴轴承座安装在转盘本体上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转盘本体相连,在支撑轴轴承座内安装有支撑轴安装轴承,所述的工件支撑轴安装在支撑轴安装轴承上并与支撑轴安装轴承相连,所述的带动轮安装在工件支撑轴的下侧并与工件支撑轴下侧固定相连,所述的工件安装座安装在工件支撑轴的顶部并与工件支撑轴相连在一起,所述的轴承密封盖安装在支撑轴轴承座的顶部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支撑轴轴承座相连,所述的支撑轴防护盖安装在轴承密封盖上部的工件支撑轴上并与工件支撑轴螺纹配合相连。
12.所述的工件支撑轴的上部加工有内螺纹孔,在工件安装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螺柱,所述的支撑螺柱安装在工件支撑轴上部加工的内螺纹孔内并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合相连。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科学,安装操作使用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整体安装架、电机驱动部、主轴过渡传动部、转盘安装部及工件安装支撑部等组成部件的共同作业,在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轴承密封盖、支撑轴安装轴承及电机轴支撑轴承进行隔热防护作业,极大的降低了泵头感应加热时热量对轴承密封盖、支撑轴防护盖、支撑轴安装轴承及电机轴支撑轴承热损影响,提高了对轴承密封盖、支撑轴防护盖、支撑轴安装轴承及电机轴支撑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的泵头感应淬火处理设备生产线系统的正常运转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轴过渡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转盘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安装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中标号为:1

安装壳体、2

第一地脚支撑、3

第二地脚支撑、4

整体安装架、5

电机驱动部、6

主轴过渡传动部、7

转盘安装部、8

工件安装支撑部、501

驱动电机、502

电机安装架、503

电机动力输出轴、504

电机轴支撑轴承、505

带动连接板、601

安装连接板、602

第一连接螺栓、603

过渡连接轴、604

连接轴法兰、605

主轴防护盖、701

过渡配合法
兰、702

第二连接螺栓、703

安装连接架、704

转盘本体、705

转盘安装座、801

工件安装座、802

工件支撑轴、803

支撑轴轴承座、804

第一紧固螺栓、805

第二紧固螺栓、806

轴承密封盖、807

支撑轴防护盖、808

支撑轴安装轴承、809

带动轮、810

内螺纹孔、811

支撑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具体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其在具体使用时,可实现对轴承密封盖806、支撑轴安装轴承808及电机轴支撑轴承504进行隔热防护作业,极大的降低了泵头感应加热时热量对轴承密封盖806、支撑轴防护盖807、支撑轴安装轴承808及电机轴支撑轴承504热损影响,提高了对轴承密封盖806、支撑轴防护盖807、支撑轴安装轴承808及电机轴支撑轴承504的使用寿命,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本技术文件中用于表示方位的用语“左”和“右
”ꢀ
均以附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为基准,并不构成对结构的限制。
23.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安装壳体1、第一地脚支撑2、第二地脚支撑3、整体安装架4、电机驱动部5、主轴过渡传动部6、转盘安装部7及工件安装支撑部8,用于对安装壳体1的底部进行安装支撑的第一地脚支撑2及第二地脚支撑3二者安装在地面上,用于安装整体安装架4的安装壳体1的底部安装在第一地脚支撑2、第二地脚支撑3二者的上部部位并与第一地脚支撑2、第二地脚支撑3二者相连在一起,在安装壳体1内安装有用于对电机驱动部5进行安装支撑的整体安装架4,其中,整体安装架4两侧与安装壳体1内侧壁固定相连,在整体安装架4上安装设置有电机驱动部5,用于带动并安装转盘安装部7的主轴过渡传动部6安装在电机驱动部5上并与电机驱动部5相连在一起,用于安装工件安装支撑部8的转盘安装部7安装在主轴过渡传动部6上并与主轴过渡传动部6相连,在转盘安装部7上安装有用于直接放置泵头工件的工件安装支撑部8,其中,工件安装支撑部8的下侧与转盘安装部7相连在一起。
24.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用于带动转盘安装部7转动的电机驱动部5包括,驱动电机501、电机安装架502、电机动力输出轴503、电机轴支撑轴承504及带动连接板505,其中,用于安装驱动电机501的电机安装架502固定安装在整体安装架4上,在电机安装架502上安装有驱动电机501,用于安装主轴过渡传动部6的电机动力输出轴503的下侧安装在驱动电机501上,用于对电机动力输出轴503起到安装支撑的电机轴支撑轴承504通过其轴承外圈安装在整体安装架4上,其中,电机动力输出轴503的上侧贯穿于电机轴支撑轴承504的轴承内圈部位并与电机轴支撑轴承504的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相连,用于直接安装支撑主轴过渡传动部6的带动连接板505的下侧固定安装在电机动力输出轴503的顶部部位。
25.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用于安装转盘安装部7的主轴过渡传动部6包括,安装连接板601、第一连接螺栓602、过渡连接轴603及连接轴法兰604,其中,用于安装支撑过渡连接轴603的安装连接板601安装在带动连接板505的上部部位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602与带动连接板505相连在一起,在安装连接板601与带动连接板505二者之间安装有用于隔热的石棉
隔热垫,用于安装连接轴法兰604的过渡连接轴60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安装连接板601的上部部位,用于直接安装转盘安装部7的连接轴法兰604固定安装在过渡连接轴603的顶部部位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过渡连接轴603的传热效率,在过渡连接轴603内加工有一中空空腔,中空空腔可以有效降低感应加热的热量向过渡连接轴603下侧进行传递,在过渡连接轴603的外圆上还加工有外螺纹,在外螺纹处安装设置有用于对电机轴支撑轴承504进行隔热防护的主轴防护盖605,其中,主轴防护盖605与过渡连接轴603的外圆螺纹配合相连。
26.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用于直接安装工件安装支撑部8的转盘安装部7包括,过渡配合法兰701、第二连接螺栓702、安装连接架703、转盘本体704及转盘安装座705,其中,用于安装支撑安装连接架703的过渡配合法兰701的下侧安装在连接轴法兰604上并与连接轴法兰604通过第二连接螺栓702相连,用于安装支撑转盘安装座705的安装连接架70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过渡配合法兰701的上部部位上,在安装连接架703的上部安装有转盘安装座705,转盘本体704固定安装在转盘安装座705上并与转盘安装座705相连在一起。
27.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用于对泵头工件直接进行安装支撑的工件安装支撑部8包括,工件安装座801、工件支撑轴802、支撑轴轴承座803、第一紧固螺栓804、第二紧固螺栓805、轴承密封盖806、支撑轴防护盖807、支撑轴安装轴承808及带动轮809,其中,用于安装支撑工件支撑轴802的支撑轴轴承座803安装在转盘本体704上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04紧固在转盘本体704上,在支撑轴轴承座803内安装有支撑轴安装轴承808,工件支撑轴802安装在支撑轴安装轴承808的轴承内圈部位,用于带动工件支撑轴802做工位旋转动作的带动轮809固定安装在工件支撑轴802的下侧部位上,用于泵头零件直接放置安装的工件安装座801安装在工件支撑轴802的顶部并与工件支撑轴802相连在一起,用于对支撑轴轴承座803进行密封的轴承密封盖806安装在支撑轴轴承座803的顶部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805紧固在支撑轴轴承座803上,用于对支撑轴轴承座803、轴承密封盖806及支撑轴安装轴承808进行隔热防护的支撑轴防护盖807安装在轴承密封盖806上部的工件支撑轴802上并与工件支撑轴802螺纹配合相连,为了便于工件安装座801上部泵头零件的高度调整,在工件支撑轴802的上部加工有内螺纹孔810,在工件安装座8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螺柱811,其中,支撑螺柱811旋钮安装在工件支撑轴802上部加工的内螺纹孔810内并与内螺纹孔810螺纹配合相连,使用时,可以根据支撑螺柱811在内螺纹孔810内的旋入深度来调整安装在支撑螺柱811顶部工件安装座801的高低,进而实现对工件安装座801上的泵头零件的高低调整。
2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时的使用过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泵头全自动感应淬火设备用工件安装结构在具体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可将泵头零件通过外设机械手臂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安装座801上,此时,通过外设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部5中的驱动电机501工作,驱动电机501带动机动力输出轴转动,电机动力输出轴503通过带动连接板505带动安装连接板601转动,在安装连接板601与带动连接板505之间安装有用于隔热的石棉隔热层,石棉隔热层可有效间隔安装连接板601与带动连接板505之间的热量传输,安装连接板601转动的同时带动其上的过渡连接轴603及连接轴法兰604转动,连接轴法兰604带动过渡配合法兰701转动,过渡配合法兰701通过安装连接架703带动转盘安装座705及转盘本体704转动,此时,转盘本体704可带动其上安装的工件安装支撑部8转动至加热工位,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轴603上加工有中空空腔,中空空腔也能够降低热量由过渡连接轴603向下传输的效率,同时,在过渡连接轴603的外圆上加工有外螺纹,在外螺纹处安装设置有
用于对电机轴支撑轴承504进行热辐射防护的主轴防护盖,其中,主轴防护盖与过渡连接轴603的外圆螺纹配合相连。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安装支撑部8可通过外设动力源带动带动轮809转动,带动轮809带动工件支撑轴802在支撑轴安装轴承808上转动,在根据进行热处理时,安装在工件安装座801与轴承密封盖806之间工件支撑轴802外圆上的支撑轴防护盖807也可有效的对感应热辐射对支撑轴防护盖807及支撑轴安装轴承808进行热辐射损伤,进而保证了支撑轴防护盖807及支撑轴安装轴承808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