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0615发布日期:2022-03-23 12:0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端面研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2.双端面研磨机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机械器具。液压气动元件、液压马达部件、汽车转向泵零部件、制冷压缩机零部件、油泵油嘴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高精密轴承、密封件、活塞环、量刃具、模具、仪表、硬质合金刀片、陶瓷阀芯、磁性材料等产品的双端面加工。本机采用变频调速、双电机驱动,plc控制、触摸屏操作,可轻易调整出适合研磨各种部件的研磨速度。配置大功率减速系统,软启动、软停止,运转平稳,上盘设置缓降功能,有效的防止薄脆工件的破碎。
3.现有的双端面研磨机在使用时上下研磨盘移动会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从而导致研磨盘位置不准从而导致研磨效果变向,且导致研磨机出现损坏的现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从而导致研磨盘位置不准从而导致研磨效果变向,且导致研磨机出现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一侧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的上端设置有上研磨盘,所述上研磨盘的上侧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与上研磨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6.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在上研磨盘升降时通过导向板在导向柱上滑动进行导向限位,保证升降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的一端内侧设置为弧形,且导向板一端的弧形内侧设置有防磨滚珠,所述导向板通过弧形内侧和防磨滚珠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导向柱固定连接,且支撑板的位置与导向板一端的位置相互偏离。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下研磨盘,所述底座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座,所述下研磨盘转动安装在定位座上,所述定位座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支撑在下研磨盘上,所述定位环与定位座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定位座上的中心弹簧和固定安装在中心弹簧一端内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支撑在定位环上。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和定位座的内壁设置有辅助压块,且辅助压块之间
设置有侧压板,所述侧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侧弹簧,所述外侧弹簧与定位座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设置的导向板和导向柱,在使用时通过导向板对上研磨盘升降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在上研磨盘升降时的稳定,从而避免在长期使用后上研磨盘因为多次长期升降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
14.2.通过设置的定位座和定位环,通过定位座和定位环对下研磨盘下侧进行限位,从而使下研磨盘在进行研磨时保持稳定,从而避免下研磨盘和上研磨盘之间出现偏离的现象。
15.3.通过设置的缓冲机构,在使用时通过缓冲机构对定位环进行缓冲,在使用时定位环受力可以通过缓冲机构进行缓冲定位,从而减少下研磨盘和定位环使用时出现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的导向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的定位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下研磨盘、3定位座、4导向柱、5支撑板、6安装架、7导向板、8驱动架、9上研磨盘、10防磨滚珠、11缓冲机构、12定位环、13连接环、14中心弹簧、15侧压板、16外侧弹簧、17辅助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驱动架8,驱动架8的上端设置有上研磨盘9,上研磨盘9的上侧设置有导向板7,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安装架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4,导向柱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6和底座1固定连接,导向板7的一端与导向柱4滑动连接,导向板7的另一端与上研磨盘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驱动架8驱动把上研磨盘9下降压在下研磨盘2上,在上研磨盘9升降时通过导向板7在导向柱4上滑动进行限位导向。
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通过导向板7对上研磨盘9升降进行限位,从而保证在上研磨盘9升降时的稳定,从而避免在长期使用后上研磨盘9因为多次长期升降出现位置偏离的现象。
24.进一步的,导向板7的一端内侧设置为弧形,且导向板7一端的弧形内侧设置有防磨滚珠10,导向板7通过弧形内侧和防磨滚珠10与导向柱4滑动连接,通过防磨滚珠10减少
导向板7与导向柱4之间的摩擦。
25.进一步的,安装架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一侧与导向柱4固定连接,且支撑板5的位置与导向板7一端的位置相互偏离,通过支撑板5加强导向柱4的稳定,避免出现变形的现象。
26.进一步的,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下研磨盘2,底座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座3,下研磨盘2转动安装在定位座3上,定位座3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环12,定位环12支撑在下研磨盘2上,定位环12与定位座3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11,通过定位座3对下研磨盘2进行支撑,并配合内部的定位环12对下研磨盘2限位。
27.进一步的,缓冲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在定位座3上的中心弹簧14和固定安装在中心弹簧14一端内的连接环13,连接环13支撑在定位环12上,通过缓冲机构11对定位环12的受力进行支撑并缓冲,在缓冲时定位环12带动连接环13滑动压缩中心弹簧14进行缓冲。
28.进一步的,连接环13的外侧和定位座3的内壁设置有辅助压块17,且辅助压块17之间设置有侧压板15,侧压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侧弹簧16,外侧弹簧16与定位座3固定连接,辅助压块17推动侧压板15滑动压缩外侧弹簧16辅助缓冲,从而使缓冲效果功能,并减少缓冲的压缩幅度。
29.采用上述的定位座3和定位环12,通过定位座3和定位环12对下研磨盘2下侧进行限位,从而使下研磨盘2在进行研磨时保持稳定,从而避免下研磨盘2和上研磨盘9之间出现偏离的现象。
30.采用上述的缓冲机构11,在使用时通过缓冲机构11对定位环12进行缓冲,在使用时定位环12受力可以通过缓冲机构11进行缓冲定位,从而减少下研磨盘2和定位环12使用时出现损坏的现象。
31.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32.实施例1
33.一种双端面研磨机安全限位机构,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驱动架8,驱动架8的上端设置有上研磨盘9,上研磨盘9的上侧设置有导向板7,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安装架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4,导向柱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6和底座1固定连接,导向板7的一端与导向柱4滑动连接,导向板7的另一端与上研磨盘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驱动架8驱动把上研磨盘9下降压在下研磨盘2上,在上研磨盘9升降时通过导向板7在导向柱4上滑动进行限位导向。
34.其中,导向板7的一端内侧设置为弧形,且导向板7一端的弧形内侧设置有防磨滚珠10,导向板7通过弧形内侧和防磨滚珠10与导向柱4滑动连接,通过防磨滚珠10减少导向板7与导向柱4之间的摩擦,安装架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一侧与导向柱4固定连接,且支撑板5的位置与导向板7一端的位置相互偏离,通过支撑板5加强导向柱4的稳定,避免出现变形的现象,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下研磨盘2,底座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座3,下研磨盘2转动安装在定位座3上,定位座3的内侧设置有定位环12,定位环12支撑在下研磨盘2上,定位环12与定位座3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11,通过定位座3对下研磨盘2进行支撑,并配合内部的定位环12对下研磨盘2限位,缓冲机构11包括固定安装在定位座3上的中心弹簧14和固定安装在中心弹簧14一端内的连接环13,连接环13支撑在定位环12上,通过
缓冲机构11对定位环12的受力进行支撑并缓冲,在缓冲时定位环12带动连接环13滑动压缩中心弹簧14进行缓冲,连接环13的外侧和定位座3的内壁设置有辅助压块17,且辅助压块17之间设置有侧压板15,侧压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侧弹簧16,外侧弹簧16与定位座3固定连接,辅助压块17推动侧压板15滑动压缩外侧弹簧16辅助缓冲,从而使缓冲效果功能,并减少缓冲的压缩幅度。
3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驱动架8驱动把上研磨盘9下降压在下研磨盘2上,在上研磨盘9升降时通过导向板7在导向柱4上滑动进行导向,且通过防磨滚珠10减少导向板7与导向柱4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上研磨盘9长期使用升降后出现偏离的现象,且通过定位座3对下研磨盘2进行支撑,并配合内部的定位环12对下研磨盘2限位,在使用时通过缓冲机构11对定位环12的受力进行支撑并缓冲,在缓冲时定位环12带动连接环13滑动压缩中心弹簧14进行缓冲,同时辅助压块17推动侧压板15滑动压缩外侧弹簧16辅助缓冲,从而使缓冲效果功能,并减少缓冲的压缩幅度。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