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合钢板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0626发布日期:2022-07-05 23:5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合钢板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打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合钢板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叠板过程中,钢板起到分隔相邻两件pcb半成品的作用,由于其是压合过程中唯一与多层线路板基材直接接触的板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压合后的多层线路板质量。在高温高压力压合过程中会有微少的半固化片粉粒及流胶片钢板上,这些残留物导致钢板不平整会影响下次压合。因此,钢板每次使用过后都需要打磨,传统的打磨方式都是手工打磨,手工打磨劳动强度大,工时耗费多。
3.为此,授权公开号为“cn209717209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pcb用钢板打磨单元和双面打磨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然而该专利中,通过打磨轮打磨时两排打磨轮之间存在无法打磨到的死角,而且无法调节打磨轮的打磨深度,当打磨轮有少量磨损时,只能更换打磨轮才能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钢板打磨装置,采用打磨辊打磨,打磨无死角,而且打磨辊的打磨深度可调,使得打磨辊有少量磨损后仍能继续使用,直到磨损到极限才进行更换。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压合钢板打磨装置,包括两个打磨单元,两个打磨单元之间设有钢板翻转单元,打磨单元包括打磨箱、传输带和打磨机构,传送带从打磨箱的一侧穿入,另一侧穿出,打磨机构设于打磨箱的内部,打磨机构包括设于传输带上方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打磨辊,打磨辊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安装座的上方设有第一连接框,第一连接框与安装座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模块,打磨箱的顶部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框上下位置的第一调节机构。
7.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和两个第一导杆,第一调节螺杆与所述打磨箱的顶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框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螺杆的顶端设有第一旋钮,第一导杆设于第一调节螺杆的两侧,且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打磨箱的顶壁,第一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框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杆的顶端设有第一挡块。
9.可选地,所述打磨辊包括辊体,辊体上套设有打磨套,辊体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卡块,打磨套的内壁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辊体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挡套;所述安装座包括顶板,顶板的两侧设有侧板,侧板与顶板通过螺钉连接,两侧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其中一个转轴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辊体设于两侧板之间,转轴靠近辊体的一端呈多边形结构,辊体的两端中心设有与多边形结构配合的盲孔。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打磨辊轴向并列布置第一导向
第二支撑块,405-第二调节机构,405a-第二调节螺杆,405b-第二导杆,405c-第二旋钮,405d-第二挡块,200-钢板翻转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5所示,一种压合钢板打磨装置,包括两个打磨单元100,两个打磨单元100之间设有钢板翻转单元200,使用时在第一打磨单元100打磨完钢板的第一面后,传输至钢板翻转单元200将钢板翻面后传输至第二打磨单元100进行打磨钢板的另一面。本实施例中钢板翻转单元200可以通过翻转辊来实现,翻转辊为翻转板类零件常用机构,也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容易理解的是,钢板翻转单元200也可采用现有中提供的方式来实现。
26.打磨单元100包括打磨箱1、传输带2和打磨机构3,传送带从打磨箱1的一侧穿入,另一侧穿出,容易理解的是,打磨箱1的一侧设有钢板进口,另一侧设有钢板出口。
27.打磨机构3设于打磨箱1的内部,打磨机构3包括设于传输带2上方的安装座301,安装座301上设有打磨辊302,打磨辊30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304,驱动组件304包括电机304c,电机304c设于安装座301的顶部,电机304c的输出轴上设有小带轮304b,靠近电机304c的转轴303上设有大带轮304a,大带轮304a与小带轮304b通过皮带304d连接。使用时,电机304c的输出转速通过皮带304d减速后传递至打磨辊302,使打磨辊302转动从而进行打磨,而且实际应用时打磨辊302的长度可大于钢板的宽度,使得打磨无死角。
28.安装座301的上方设有第一连接框305,第一连接框305与安装座30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模块306,第一弹性模块306包括至少两个沿打磨辊302轴向并列布置第一导向轴306a,第一导向轴306a的底端与安装座301固定连接,第一导向轴306a的顶端伸入第一连接框305的内部并设有第一支撑块306c,第一导向轴306a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06b,第一弹簧306b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框305抵接,第一弹簧306b的另一端与安装座301抵接。如此过程中,打磨辊302接触钢板,第一弹簧306b压缩能够给钢板提供一个压力,而且不至于导致钢板无法在传输带2上正常传输。容易理解的是,弹性模块也可跟现有技术设置的方式一样。
29.打磨箱1的顶部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框305上下位置的第一调节机构307,便于调节打磨辊302的打磨深度,使得打磨辊302有少量磨损后仍能继续使用,直到磨损到极限才进行更换。
30.第一调节机构307包括第一调节螺杆307a和两个第一导杆307b,第一调节螺杆307a与打磨箱1的顶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307a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框305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螺杆307a的顶端设有第一旋钮307c,第一导杆307b设于第一调节螺杆307a的两侧,且可滑动地穿设于打磨箱1的顶壁,第一导杆307b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框305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打磨深度时,只需要拧动第一旋钮307c,则可使第一调节螺杆307a发生上下螺旋位移,从而调节打磨辊302距离传输带2的距离。
31.第一导杆307b的顶端设有第一挡块307d,第一挡块307d的设置可避免在调节时导致第一导杆307b与打磨箱1的顶壁滑脱。
32.本实施例中,打磨辊302包括辊体302a,辊体302a上套设有打磨套302c,辊体302a的侧壁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卡块302b,打磨套302c的内壁设有与卡块302b配合的卡槽,辊体302a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挡套302d;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卡块302b与卡槽的配合,可避
免打磨套302c与辊体302a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挡套302d可使打磨套302c保持轴向固定,当需要更换打磨套302c时,只需要拆下两端的挡套302d即可取下打磨套302c,使得更换方便快捷。
33.进一步地,安装座301包括顶板301a,顶板301a的两侧设有侧板301b,侧板301b与顶板301a通过螺钉(图未示)连接,两侧板301b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303,其中一个转轴303与驱动组件304连接,辊体302a设于两侧板301b之间,转轴303靠近辊体302a的一端呈多边形结构,辊体302a的两端中心设有与多边形结构配合的盲孔,容易理解的是多边形结构与盲孔配合,可避免辊体302a与转轴303发生相对转动。在需要更换打磨套302c时,拆除其中一个侧板301b,即可取下辊体302a及打磨套302c,再通过上述方式即可拆下打磨套302c进行更换。
34.打磨机构3的两侧设有预压机构4,预压机构4包括设于传输带2上方的u型座401,u型座401的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压辊402,实际应用中,两个压辊402之间的距离小于钢板的长度,使得始终有至少一个压辊402压在钢板上,此外,容易理解的是,压辊402表面光滑,尽可能的降低压辊402表面的粗糙度。
35.u型座401的上方设有第二连接框403,第二连接框403与u型座40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模块404,第二弹性模块404包括至少两个沿压辊402轴向并列布置第二导向轴404a,第二导向轴404a的底端与u型座401固定连接,第二导向轴404a的顶端伸入第二连接框403的内部并设有第二支撑块404c,第二导向轴404a上套设有第二弹簧404b,第二弹簧404b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框403抵接,第二弹簧404b的另一端与u型座401抵接。
36.打磨箱1的顶部设有用于调节第二连接框403上下位置的第二调节机构405,第二调节机构405包括第二调节螺杆405a和两个第二导杆405b,第二调节螺杆405a与打磨箱1的顶壁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405a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框403转动连接,第二调节螺杆405a的顶端设有第二旋钮405c,第二导杆405b设于第二调节螺杆405a的两侧,且可滑动地穿设于打磨箱1的顶壁,第二导杆405b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框403固定连接。
37.打磨时,压辊402与钢板接触,第二弹簧404b压缩能够给钢板一个预紧压力,而且通过拧动第二调节螺杆405a,可以调节压辊402到传输带2的距离,从而调节预紧压力的大小,避免预紧压力过大而导致钢板无法正常传输。
38.第二导杆405b的顶端设有第二挡块405d,第二挡块405d的设置可避免在调节时导致第二导杆405b与打磨箱1的顶壁滑脱。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