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的冶炼及锻造热处理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76146发布日期:2022-09-10 00:3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的冶炼及锻造热处理工艺方法与流程
一种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的冶炼及锻造热处理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压力容器用耐热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的冶炼及锻造热处理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装备技术与装置正在逐步向大型化、高参数化方向发展,纵观炼油化工、核电压工业、煤化工的发展趋势,由于压力容器用结构件逐渐倾向于采用锻焊结构,同时,压力容器的高温、高压等苛刻的操作条件对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gb713-2014标准对12cr2mo1钢材料成分及性能有了明确规定,但是要想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12cr2mo1钢重型锻焊式压力容器锻件,需要对材料成分配比进行优化,并合理选择锻件的冶炼、锻造和热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的优选成分和冶炼及锻造热处理工艺,保证在强度、硬度、低温冲击韧性、抗回火脆性及高温持久强度等综合性能方面具有优势。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的冶炼及锻造热处理工艺方法,12cr2mo1钢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0.08-0.15%、si≤0.50%、mn:0.40-0.50%、p:≤0.006%、s:≤0.006%、cr:2.00-2.50%、mo:0.90-1.10%、v:≤0.01%、ti:≤0.030%、nb:≤0.010%、ni:≤0.20%、al:0.010-0.040%、残余元素as≤0.010%、sn≤0.004%、sb≤0.003%、cu≤0.13%,所含气体元素[h]≤1.6ppm、[o]≤18ppm、[n]≤80ppm,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特征在于:采用ebt电弧炉-lf炉精炼-vd真空精炼-模铸工艺路线冶炼浇注钢锭;钢锭经锻造成锻件,钢锭的初始加热温度定在1250℃,锻件锻造每一工序的终锻温度要求大于900℃,在最后一火的成形阶段,终锻温度大于850℃,锻造比大于4;锻件锻造成型后进行热处理,所述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备热处理,正火+回火:450℃保温5h,以≤150℃/h速度加热至980
±
10℃保温10h;再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12h,以≤80℃/h随炉冷却到400℃出炉空冷;步骤二、性能热处理,淬火+回火:≤400℃装炉,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2h,以≤80℃/h速度加热至950
±
10℃保温12h,出炉水冷;以≤400℃装炉,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15h,出炉空冷。
[0005]
12cr2mo1钢的化学成分在gb713-2014标准要求范围基础上进行优化:c含量是保证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的主要因素,c含量低,强度满足不了要求;c含量高,会降低12cr2mo1钢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考虑到该钢种属于低合金钢,因此c含量控制在上限;mn能提高钢的强度,能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ni既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又能提高钢的低温韧性,因此mn、ni元素控制在中上限;mo既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又可以减轻钢的回火脆性,所以mo元素
含量应控制在上限;v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并能细化晶粒,且具有沉淀强化作用,但过多的v容易产生锻造裂纹,所以v控制在中限;ti与v的作用类似,热处理后析出tic稳定碳化物;si元素是铁素体形成的主要元素,是强化因子也是促进脆化因子。si自己不会引起脆化,而是对p的脆化起促进作用:当p高时,si常会把p挤到晶界处(锻后热处理冷却速度慢时、回火次数多而造成回火参数pt值大于某值时也会使脆化因子晶界析出);而o也会和si结合成sio2类氧化物夹杂而富集晶界处,导致晶界处脆化;适量的si含量能降低奥氏体转变温度,从而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有利于形成细小的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nb属于钢中的微合金元素,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nb含量过高会使钢锭心部偏析粗大,出现nb的碳化物,从而导致韧性下降,所以控制nb含量不宜过高;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对cu、as、sn、sb等有害元素的限制极为严格,对上述有害元素提出了极为严格的控制要求。同时要求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纯净度,并有良好的塑性、韧性,所以对s、p、h、o、n等有害元素和气体元素要求较严格。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优化成分配比和合理选择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艺,使得12cr2mo1钢锻件具有较高的常温和高温强度、硬度、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抗回火脆性及较高的蠕变强度和高温持久强度。经多次生产验证测定其强度、硬度满足nb/t47008-2017标准要求;同时,-30℃低温冲击韧性(kv2)>300j,回火脆性敏感性评定vtr54+3.0δvtr54<-80℃,各项性能指标均具有较大的富余量。
[0007]
(2)利用本发明所述的12cr2mo1钢采用目前普遍的冶炼浇注工艺,本发明的锻造热处理工艺容易实施。本发明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废品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0008]
说明书附图图1是实施例1锻件形状尺寸;图2是实施例1淬火+回火后的金相显微图;图3是实施例1淬火+回火+pwht.min后的金相显微图;图4是实施例1淬火+回火+pwht.max后的金相显微图;图5是实施例2锻件形状尺寸;图6是实施例2淬火+回火后的金相显微图;图7是实施例2淬火+回火+pwht.min后的金相显微图;图8是实施例2淬火+回火+pwht.max后的金相显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
实施例1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该12cr2mo1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0.08;si:0.50;mn:0.40;p:0.006;s:0.006;cr:2.00;mo:0.90;v:0.01;ti:0.030;nb:0.010;ni:0.20;al:0.010;残余元素as:0.010;sn:0.004;sb:0.003;cu:0.13;气体元素[h]:1.6ppm;[o]:18ppm;[n]:80ppm;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
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冶炼工艺,上述的12cr2mo1钢包括以下制造工序:(1)配料,炉料采用as含量较低的优质碳素废钢和压力容器类高铬钼废钢,合金料
采用低碳锰铁、低碳铬铁、镍板、钼铁、钒铁、铌铁,合金提前烘烤干燥。
[0012]
(2)冶炼浇注:采用ebt电弧炉-lf炉精炼-vd真空精炼-模铸工艺进行钢锭的制造。
[0013]
采用得到的钢锭进行锻件锻造,所述的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尺寸为外径d=

675、内径d=

230、长l=831mm筒体锻件为例进行说明。锻件重量采用6t规格的钢锭开坯至直径φ640,用φ640圆钢下料锻造,始锻温度:1250℃,终锻温度:900℃,锻造火次:2次,锻后进行炉冷,如图1所示。
[0014]
对上述锻件进行热处理,所述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备热处理,正火+回火:450℃保温5h,以150℃/h速度加热至980
±
10℃保温10h;再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12h,以80℃/h随炉冷却到400℃出炉空冷;步骤二、性能热处理,淬火+回火:400℃装炉,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2h,以80℃/h速度加热至950
±
10℃保温12h,出炉水冷;以400℃装炉,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15h,出炉空冷。
[0015]
对利用上述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作所制备的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锻件进行性能检测:锻件分别经淬火+回火+性能热处理690℃保温29h(pwht.max)和淬火+回火+性能热处理720℃保温8h(pwht.min)后,取样做力学性能、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及晶粒度检测,检测结果完全满足nb/t 47008-2017要求。如图2、图3、图4所示,金相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回火组织。12cr2mo1钢经回火脆性敏感性评定试验得到,vtr54前=-90℃,vtr54后=-87℃,从而vtr54+3.0

vtr54=-90+3.0
×
3=-81℃(<0℃),符合技术要求。
[0016]
淬火(950℃保温12h水冷)+回火(720℃保温12h)rel/mpa=411,rm/mpa=555,a%=27,z%=82,akv2(-20℃)/j≥54,侧向膨胀率/mm=90,硬度(hb)=147(≤220),pρo2(350℃)=350,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回火组织,晶粒度等级为7.5级,非金属夹杂物等级满足均不大于1.5级,且a+c≤2.0,b+d≤2.0,总数a+b+c+d+ds≤4.5。
[0017]
淬火+回火+min.pwht(690℃保温8h)rel/mpa=405,rm/mpa=540,a%=29.5,z%=84,akv2(-20℃)/j≥54,侧向膨胀率/mm=90,硬度(hb)=161(≤220),pρo2(350℃)=360,显微组织为贝氏体会或组织,晶粒度等级为7.5级,非金属夹杂物等级满足均不大于1.5级,且a+c≤2.0,b+d≤2.0,总数a+b+c+d+ds≤4.5。
[0018]
淬火+回火+max.pwht(690℃保温26h)rel/mpa=381,rm/mpa=532,a%=29.5,z%=84,akv2(-20℃)/j≥54,侧向膨胀率/mm=90,硬度(hb)=178(≤220),pρo2(350℃)=330,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回火组织,晶粒度等级为8级,非金属夹杂物等级满足均不大于1.5级,且a+c≤2.0,b+d≤2.0,总数a+b+c+d+ds≤4.5。
[0019]
实施例2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该12cr2mo1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份组成:c:0.15;si:0.50;mn:0.50;p:0.006;s:0.006;cr:2.50;mo:1.10;v:0.01;ti:0.030;nb:0.010;ni:0.20;al:0.040;残余元素as:0.010;sn:0.004;sb:0.003;cu:0.13;气体元素[h]:1.6ppm;[o]:18ppm;[n]:80ppm;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20]
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冶炼工艺,上述的12cr2mo1钢包括以下制造工序:(1)配料,同实施例1。
[0021]
(2)冶炼浇注,同实施例1。
[0022]
采用得到的钢锭进行锻件锻造,所述的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尺寸为外径d=

1220、内径d=

613、长l=902mm筒体锻件为例进行说明。锻件重量采用10t规格的钢锭开坯至直径φ1220,用φ600圆钢下料锻造,始锻温度:1250℃,终锻温度:900℃,锻造火次:2次,锻后进行炉冷,如图5所示。
[0023]
对上述锻件进行热处理,所述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备热处理,正火+回火:450℃保温5h,以150℃/h速度加热至980
±
10℃保温10h;再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12h,以80℃/h随炉冷却到400℃出炉空冷;步骤二、性能热处理,淬火+回火:400℃装炉,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2h,以80℃/h速度加热至950
±
10℃保温12h,出炉水冷;以400℃装炉,以150℃/h速度加热至720
±
10℃保温15h,出炉空冷。
[0024]
对利用上述冶炼、锻造及热处理工作所制备的压力容器用12cr2mo1钢锻件进行性能检测:锻件分别经淬火+回火+性能热处理690℃保温29h(pwht.max)和淬火+回火+性能热处理720℃保温8h(pwht.min)后,取样做力学性能、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及晶粒度检测,检测结果完全满足nb/t 47008-2017要求。如图6、图7、图8所示,金相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回火组织。12cr2mo1钢经回火脆性敏感性评定试验得到,vtr54前=-87℃,vtr54后=-85℃,从而vtr54+3.0

vtr54=-87+3.0
×
3=-78℃<0℃,符合技术要求。
[0025]
淬火(950℃保温12h水冷)+回火(720℃保温12h)rel/mpa=405,rm/mpa=542,a%=23,z%=81,akv2(-20℃)/j≥51,侧向膨胀率/mm=90,硬度(hb)=151(≤220),pρo2(350℃)=350,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回火组织,晶粒度等级为7.5级,非金属夹杂物等级满足均不大于1.5级,且a+c≤2.0,b+d≤2.0,总数a+b+c+d+ds≤4.5。
[0026]
淬火+回火+min.pwht(690℃保温8h)rel/mpa=408,rm/mpa=542,a%=23,z%=80,akv2(-20℃)/j≥54,侧向膨胀率/mm=90,硬度(hb)=171(≤220),pρo2(350℃)=360,显微组织为贝氏体会或组织,晶粒度等级为7.5级,非金属夹杂物等级满足均不大于1.5级,且a+c≤2.0,b+d≤2.0,总数a+b+c+d+ds≤4.5。
[0027]
淬火+回火+max.pwht(690℃保温26h)rel/mpa=393,rm/mpa=547,a%=28.3,z%=81,akv2(-20℃)/j≥54,侧向膨胀率/mm=90,硬度(hb)=164(≤220),pρo2(350℃)=330,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回火组织,晶粒度等级为8级,非金属夹杂物等级满足均不大于1.5级,且a+c≤2.0,b+d≤2.0,总数a+b+c+d+ds≤4.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