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0088发布日期:2022-11-04 22:5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承是减少运动部件之间摩擦的机械元件,不同类型的轴承对不同运动部件有不同的运动限制,在轴承的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工艺是轴承生产的关键。
3.目前,轴承生产过程中,在现有的轴承热处理设备,加热部件不能左右摇摆对轴承加热,使得轴承受热不够均匀,影响工作效率,且没有对轴承限位的作用,轴承在加热过程中容易聚集在一起,导致轴承内侧无法充分加热,容易影响轴承的质量等问题。
4.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限位并可以相互隔开的作用且可以左右摇摆均匀受热的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轴承热处理设备,不能左右摇摆对轴承加热,受热不够均匀,没有对轴承限位的作用,轴承加热时容易聚集在一起,导致无法充分加热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并可以相互隔开的作用且可以左右摇摆均匀受热的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
6.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包括有外壳、第一防护罩、旋转门、滚轮、加热器、加热组件、驱动组件和冷却组件,在外壳一侧设有第一防护罩,在外壳另一侧转动式设有旋转门,在外壳底部两侧均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在第一防护罩内侧与外壳内侧之间设有驱动组件,在驱动组件与外壳内部上侧之间设有加热组件,在加热组件上设有三个加热器,在外壳外侧设有冷却组件。
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锥齿轮、第一连接杆和第三固定块,在第一防护罩内侧设有电机,在外壳内部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一侧与电机输出轴上均设有锥齿轮,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在第一连接杆一侧设有位于外壳内部一侧的第三固定块。
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有凸轮、齿条、第一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块、全齿轮、旋转杆、传动轮、传动带和第二固定块,在第一防护罩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杆,在第一固定杆上滑动式设有齿条,在齿条与第一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在第一固定杆上,在第一连接杆一侧设有转动会与齿条接触的凸轮,在第一防护罩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一固定杆一侧,在第一固定块中上部一侧转动式设有与齿条啮合的全齿轮,在第一固定块上侧与外壳内部上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旋转杆,在旋转杆一侧设有传动轮,在全齿轮上也设有传动轮,在传动轮之间绕有传动带,在旋转杆上间隔均匀设有三个与加热器连接的第二固定块。
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冷却组件包括有风扇、第二固定杆、第二防护罩、第三固定杆和第三防护罩,在外壳其中一侧对称设有风扇,在外壳其中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杆,
在第二固定杆上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可以盖住风扇的第二防护罩,在外壳另外一侧中间设有第三固定杆,在第三固定杆上转动式设有第三防护罩。
10.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开封组件,开封组件包括有第四固定块、第一活动块、扭簧、第五固定块、滑槽板、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卡块和拉绳,在外壳顶部中间设有第四固定块,在第四固定块两侧均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在一侧的第一活动块下侧均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在另一侧的第一活动块下侧均与第三防护罩连接,在两侧的第一活动块内侧之间均设有绕在第四固定块两侧的扭簧,在第四固定块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五固定块,在第五固定块下侧前后对称设有与第一活动块滑动式连接的滑槽板,在第四固定块上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滑轮,在外壳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滑轮,在第一防护罩内部一侧设有第一卡块,在第五固定块顶部一侧设有绕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的拉绳,在拉绳一端设有卡扣,卡扣移动可以卡在第一卡块上。
11.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有第四固定杆、第一滑块、第二弹簧、第五固定杆、推杆、第三弹簧、第六固定杆、第二连接杆、限位块、第四弹簧和支撑块,在外壳内部下侧设有支撑块,在支撑块顶部一侧间隔均匀设有四个为前后设置的第四固定杆,在第四固定杆上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在第一滑块底部与第四固定杆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在支撑块顶部一侧间隔均匀设有四个为前后设置的第五固定杆,在第五固定杆上部一侧均滑动式设有移动能与第一滑块接触的推杆,在推杆一侧与第五固定杆上部一侧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绕在推杆上,在支撑块顶部一侧设有四个为前后设置的第六固定杆,第六固定杆均位于第四固定杆一侧,在第六固定杆上侧均滑动式设有与第一滑块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在第二连接杆上部一侧均设有限位块,在第二连接杆与第六固定杆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均绕在第六固定杆上。
12.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有第六固定块、第二滑块、第五弹簧、第七固定杆、第二活动块、第六弹簧、第三连接杆和第二卡块,在外壳另外一侧设有第六固定块,在第六固定块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块底部与第六固定块上侧之间设有第五弹簧,在第六固定块上部一侧设有第七固定杆,在第七固定杆上部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块,在第二活动块一侧与第七固定杆上侧之间设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绕在第七固定杆上侧,在第二滑块下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接杆,在第三连接杆一侧对称设有移动能卡住滚轮的第二卡块。
13.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外壳另外一侧开有出风口,出风口可以使得外壳内空气流通,并起到散热的效果。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在齿条不断上下往复移动的作用下,通过齿轮、传动轮和传动带相互配合下,使得加热器不断左右摇摆,如此,使得轴承能够更加受热均匀,有效提高轴承加热的工作效率。
15.2、在滑槽板向上移动带动第一活动块向内转动,如此,使得第二防护罩和第三防护罩自动打开,启动风扇后,便可对轴承进行散热工作,起到了对轴承冷却的效果,有效提高轴承散热的效率。
16.3、第二连接杆和限位块向下移动时,使得限位块抵在轴承之间,限位块对轴承起到了限位并可以均匀隔开的作用,如此,提高轴承受热均匀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加热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开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开封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开封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限位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卡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卡紧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1:外壳,2:第一防护罩,3:旋转门,4:滚轮,5:加热器,6:加热组件,601:凸轮,602:齿条,603:第一固定杆,604:第一弹簧,605:第一固定块,606:全齿轮,607:旋转杆,608:传动轮,609:传动带,610:第二固定块,7:驱动组件,701:电机,702:锥齿轮,703:第一连接杆,704:第三固定块,8:冷却组件,801:风扇,802:第二固定杆,803:第二防护罩,804:第三固定杆,805:第三防护罩,9:开封组件,901:第四固定块,902:第一活动块,903:扭簧,904:第五固定块,905:滑槽板,906:第一滑轮,907:第二滑轮,908:第一卡块,909:拉绳,10:限位组件,1001:第四固定杆,1002:第一滑块,1003:第二弹簧,1004:第五固定杆,1005:推杆,1006:第三弹簧,1007:第六固定杆,1008:第二连接杆,1009:限位块,1010:第四弹簧,1011:支撑块,11:卡紧组件,1101:第六固定块,1102:第二滑块,1103:第五弹簧,1104:第七固定杆,1105:第二活动块,1106:第六弹簧,1107:第三连接杆,1108: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3.实施例1一种轴承热处理可移动炉体加热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包括有外壳1、第一防护罩2、旋转门3、滚轮4、加热器5、加热组件6、驱动组件7和冷却组件8,外壳1右侧开有出风口,外壳1后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2,外壳1前侧转动式安装有旋转门3,外壳1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连接有滚轮4,第一防护罩2内侧与外壳1内侧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与外壳1内部上侧之间安装有加热组件6,加热组件6上连接有三个加热器5,外壳1外侧安装有冷却组件8。
34.驱动组件7包括有电机701、锥齿轮702、第一连接杆703和第三固定块704,第一防护罩2内侧安装有电机701,外壳1内部后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03,第一连接杆703后侧穿过外壳1,第一连接杆703后侧与电机701输出轴上均连接有锥齿轮702,锥齿轮702之间相互啮合,第一连接杆703后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块704,第三固定块704位于外壳1内部后侧。
35.加热组件6包括有凸轮601、齿条602、第一固定杆603、第一弹簧604、第一固定块605、全齿轮606、旋转杆607、传动轮608、传动带609和第二固定块610,第一防护罩2顶部左侧固接有第一固定杆603,第一固定杆603上滑动式连接有齿条602,齿条602与第一固定杆60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04,第一弹簧604绕在第一固定杆603上,第一连接杆703后侧连接有凸轮601,凸轮601位于第一防护罩2内部上侧,凸轮601旋转会与齿条602接触,第一防护罩2顶部左侧焊接有第一固定块605,第一固定块605位于第一固定杆603右侧,第一固定块605中上部后侧转动式安装有全齿轮606,全齿轮606与齿条602啮合,第一固定块605上侧与外壳1内部上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旋转杆607,旋转杆607后侧安装有传动轮608,全齿轮606上也安装有传动轮608,传动轮608之间绕有传动带609,旋转杆607上间隔均匀设置有三个第二固定块610,第二固定块610下侧均与加热器5连接。
36.冷却组件8包括有风扇801、第二固定杆802、第二防护罩803、第三固定杆804和第三防护罩805,外壳1左侧前后对称安装有风扇801,外壳1左上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802,第二固定杆802上前后对称转动式连接有第二防护罩803,第二防护罩803可以盖住风扇801,外壳1右侧中间固接有第三固定杆804,第三固定杆804上转动式安装有第三防护罩805。
37.当需要对轴承进行加热时,通过滚轮4转动可以将本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上,手动将旋转门3逆时针转动式打开,然后把多个轴承间隔放置在第一连接杆703上,再把旋转门3顺时针转动关闭,随后启动电机701和加热器5,加热器5启动后通电加热,对轴承进行加热工作,在电机701输出轴的作用下带动锥齿轮702、第一连接杆703和凸轮601旋转,第一连接杆703旋转带动轴承旋转,当凸轮601的凸起处旋转至与齿条602接触时,推动齿条602向上移动,第一弹簧604被压缩,齿条602向上移动带动全齿轮606顺时针旋转,通过传动带609带动传动轮608、旋转杆607、第二固定块610和加热器5顺时针转动,当凸轮601的凸起处旋转至不与齿条602接触后,第一弹簧604复位,带动齿条602向下移动复位,齿条602向下移动带动全齿轮606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带609带动传动轮608、旋转杆607、第二固定块610和加热器5逆时针转动,如此反复,使得加热器5不断左右摇摆,起到了加热器5左右摇摆对轴承均匀受热的作用,当轴承加热完成后,手动将电机701和加热器5关闭,然后把第二防护罩803顺时针转动打开,使得第二防护罩803不会挡住风扇801,接着把第三防护罩805逆时针转动打开,使得第三防护罩805不会挡住出风口,随后启动风扇801,在风扇801的扇叶旋转作用下,将空气通过风扇801输送至外壳1内,从而对轴承进行冷却散热,轴承散热后的气体经过出风口排出,如此,达到了对轴承散热的效果,避免轴承温度过高烫伤人们,轴承散热完成后,重复上述工作,将旋转门3打开,把轴承收集后将旋转门3关闭,当不需使用本装置后,将风扇801关闭,把第二防护罩803逆时针转动挡住风扇801,接着把第三防护罩805顺时针转动挡住出风口即可。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3、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还包括有开封组件9,开封组件9包括有第四固定块901、第一活动块902、扭簧903、第五固定块904、滑槽板905、第一滑轮906、第二滑轮907、第一卡块908和拉绳909,外壳1顶部中间固接有第四固定块901,第四固定块901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转动式安装有第一活动块902,左侧的第一活动块902下侧均与第二防护罩803连接,右侧的第一活动块902下侧均与第三防护罩805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一活动块902内侧之间均连接有扭簧903,扭簧903均绕
在第四固定块901前后两侧,第四固定块901上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五固定块904,第五固定块904下侧前后对称安装有滑槽板905,滑槽板905内侧均与第一活动块902滑动式连接,第四固定块901上部后侧转动式设置有第一滑轮906,外壳1顶部后侧转动式设置有第二滑轮907,第一防护罩2内部右下侧安装有第一卡块908,第五固定块904顶部后侧连接有拉绳909,拉绳909绕在第一滑轮906和第二滑轮907上,拉绳909后下端设置有卡扣,卡扣移动可以卡在第一卡块908上。
39.当需要对轴承进行散热时,人们拉住拉绳909后下端的卡扣,然后将卡扣向下拉动扣在第一卡块908上,在拉绳909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滑轮906和第二滑轮907正向旋转,从而拉动第五固定块904和滑槽板905向上移动,滑槽板905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活动块902向内转动,扭簧903发生形变,第一活动块902向内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防护罩803顺时针转动打开,进而带动第三防护罩805逆时针转动打开,如此,人们便可启动风扇801对轴承进行散热工作,当轴承散热完毕,且不需使用本装置后,人们将卡扣脱离第一卡块908,扭簧903复位的作用下第一活动块902向外转动复位,第一活动块902向外转动使得滑槽板905和第五固定块904向下移动复位,同时,带动第二防护罩803和第三防护罩805恢复至原始状态,第五固定块904向下移动带动拉绳909和卡扣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第一滑轮906和第二滑轮907反向旋转复位,如此,有效提高轴承散热的效率。
40.还包括有限位组件10,限位组件10包括有第四固定杆1001、第一滑块1002、第二弹簧1003、第五固定杆1004、推杆1005、第三弹簧1006、第六固定杆1007、第二连接杆1008、限位块1009、第四弹簧1010和支撑块1011,外壳1内部下侧焊接有支撑块1011,支撑块1011顶部右侧间隔均匀固接有四个第四固定杆1001,第四固定杆1001为前后设置,第四固定杆1001上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1002,第一滑块1002底部与第四固定杆100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003,第二弹簧1003均绕在第四固定杆1001上,支撑块1011顶部右侧间隔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五固定杆1004,第五固定杆1004均位于第四固定杆1001右侧,第五固定杆1004为前后设置,第五固定杆1004上部左侧均滑动式安装有推杆1005,推杆1005移动能够与第一滑块1002接触,推杆1005左侧与第五固定杆1004上部左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1006,第三弹簧1006均绕在推杆1005上,支撑块1011顶部右侧固接有四个第六固定杆1007,第六固定杆1007均位于第四固定杆1001左侧,第六固定杆1007为前后设置,第六固定杆1007上侧均滑动式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008,第二连接杆1008下侧均与第一滑块1002左前侧连接,第二连接杆1008上部左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009,第二连接杆1008与第六固定杆1007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1010,第四弹簧1010均绕在第六固定杆1007上。
41.当轴承放置在第一连接杆703上时,人们把轴承向后移动,使得轴承右侧与推杆1005接触,推动推杆1005向右移动,第三弹簧1006被压缩,推杆1005向右移动接触第一滑块1002,从而推动第一滑块1002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003被压缩,第一滑块1002向下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1008和限位块1009向下移动,第四弹簧1010被压缩,限位块1009向下移动至轴承之间,如此,在限位块1009的作用下使得轴承之间可以相互隔开,达到了对轴承限位并可以隔开的作用,当轴承散热完成后,把轴承向前移动一点,使得轴承脱离推杆1005,且轴承恰好与前侧的限位块1009接触,第三弹簧1006复位的作用下带动推杆1005向左移动复位,使得推杆1005远离第一滑块1002,这时,第二弹簧1003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滑块1002向上移动复位,同时,在第四弹簧1010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杆1008和限位块1009向上
移动复位,此时便能将轴承取出。
42.还包括有卡紧组件11,卡紧组件11包括有第六固定块1101、第二滑块1102、第五弹簧1103、第七固定杆1104、第二活动块1105、第六弹簧1106、第三连接杆1107和第二卡块1108,外壳1下部右前侧固接有第六固定块1101,第六固定块1101上侧滑动式安装有第二滑块1102,第二滑块1102底部与第六固定块1101上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103,第六固定块1101上部后侧设置有第七固定杆1104,第七固定杆1104上部前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活动块1105,旋转门3旋转会与第二活动块1105接触,第二活动块1105后侧与第七固定杆1104上侧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106,第六弹簧1106绕在第七固定杆1104上侧,第二滑块1102下部左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107,第三连接杆1107左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卡块1108,第二卡块1108移动均能卡住滚轮4。
43.当旋转门3逆时针转动打开时,旋转门3与第二活动块1105接触,从而推动第二活动块1105向后移动,第六弹簧1106被压缩,第二活动块1105向后移动挤压第二滑块1102向下移动,第二滑块1102向下移动带动第三连接杆1107和第二卡块1108向下移动,第五弹簧1103被压缩,第二卡块1108向下移动接触滚轮4,第二卡块1108与滚轮4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得第二卡块1108对滚轮4起到了刹车的作用,如此,有效增加本装置的稳固性,方便人们将轴承放置在第一连接杆703上或将其收集整理,当旋转门3顺时针转动关闭时,旋转门3远离第二活动块1105,第六弹簧1106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活动块1105向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二活动块1105不会挤压第二滑块1102,第五弹簧1103复位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滑块1102、第三连接杆1107和第二卡块1108向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二卡块1108向上移动远离滚轮4,如此,人们便可将本装置移动至其他位置上。
44.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