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91544发布日期:2023-03-17 20:1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纸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背景技术:

2.纸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卷筒、表面抛光、切割和打磨等多个流程,在纸管表面卷筒后进行表面抛光,抛光完成后将纸管切割成不同长度,在切割完成后,纸管的两端端口由于切割而端面粗糙,纸管端面上会产生毛刺,不仅影响纸管的光洁程度,导致质量下降,且对后续纸管的加工造成影响。
3.相关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2122922051.8,一种高精度纸管的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液压杆和下夹持块,侧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底板顶部的轴心处安装有液压杆,液压杆的顶部固定有下夹持块,液压杆的外侧设置有输送机构。通过调节机构,使该装置具有对不同长度纸管进行高效打磨的性能,扩大了该装置的使用范围,使用更加灵活,操作更加便利;夹持机构同步调节自身的长度,以对不同长度的纸管进行夹持固定,缓冲结构配合夹持机构,以稳固夹持纸管。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高精度纸管的打磨装置在打磨纸管端面时,夹持机构的夹持块设置为固定弧度,仅适用于相适配的纸管的夹持,不适用于不同规格纸管的夹持固定,纸管夹持不稳定导致纸管端面打磨效果不好。
4.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高精度纸管的打磨装置在打磨纸管端面时,存在有适用度不高导致纸管端面打磨效果不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能提升打磨装置的适用度,同时提升对纸管端面的打磨效果。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包括:
7.机架;
8.打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打磨纸管端面;
9.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包括上夹具、下夹具和抽离组件,所述上夹具与所述抽离组件相连接,所述下夹具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纸管,所述上夹具包括多个楔形块,多个所述楔形块组合形成弧形空间,所述抽离组件用于抽离部分所述楔形块,以改变所述弧形空间的弧度,不同弧度的所述弧形空间与不同型号的纸管相适配。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上夹具与下夹具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纸管的放置空间,在纸管运动至下夹具上后,下夹具上升,使得纸管夹持在上夹具与下夹具之间,上夹具与下夹具稳固的夹持纸管,以便于打磨机构打磨纸管端面,使得纸管两端的打磨效果一致,同时提升了纸管端面的平整度;在加工不同型号的纸管时,抽离组件将部分楔形块抽出,剩余的楔形块
组合形成与纸管相适配的弧形空间,使得上夹具与下夹具稳固的夹持不同型号的纸管,从而提升打磨机构的打磨效果,提升了打磨装置的适用度。
11.优选的,所述楔形块包括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相邻设置,所述楔形块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楔形块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二楔形块之间。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用于将第一楔形块连接起来,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第二楔形块之间,用于将第二楔形块连接起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上,第一弹簧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楔形块上,第二弹簧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从第二连接件中抽离出的一侧。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二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在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分离后,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相分离的第一楔形块相贴合,形成一种带有弧度的弧形空间,相分离的第二楔形块相贴合,形成另一弧度的弧形空间,根据纸管的型号,选择抽取第一楔形块或第二楔形块。
15.优选的,所述抽离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移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一活动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楔形块从所述第二楔形块之间脱离或驱动所述第一楔形块进入相邻所述第二楔形块之间,以使所述第二楔形块组合形成第一弧形空间。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与第一楔形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架相连接,以便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楔形块运动,第一楔形块设置在相邻第二楔形块之间,第一气缸用于将第一楔形块从第二楔形块之间抽离出来,以便于第二楔形块组合形成第一弧形空间,且第一弧形空间的弧度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共同组合的弧形空间的弧度不同,以便于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纸管,同时第一气缸也可驱动第一楔形块回归至第二楔形块之间。
17.优选的,所述抽离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二连接架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滑移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楔形块从所述第一楔形块之间脱离或驱动所述第二楔形块进入相邻所述第一楔形块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楔形块组合形成第二弧形空间。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与第二楔形块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架相连接,以便于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楔形块运动,第二楔形块设置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第二气缸用于将第二楔形块从第一楔形块之间抽离出来,以便于第一楔形块组合形成第二弧形空间,且第
二弧形空间的弧度与第一弧形空间、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共同组合的弧形空间的弧面不同,以便于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纸管,同时第二气缸也可驱动第二楔形块回归至第一楔形块之间。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楔形块上设置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架的第一楔形块一端,所述第二楔形块上设置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架的第二楔形块一端,所述第一突出部与相邻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隙相适配,所述第二突出部与相邻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间隙相适配,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均设置为锥形形状。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楔形块上的第一突出部设置为锥形形状,在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中脱离之后,锥形形状的设置以便于第一楔形块运动至第二楔形块之间,第二楔形块上的第二突出部设置为锥形形状,在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中脱离之后,锥形形状的设置以便于第二楔形块运动至第一楔形块之间。
21.优选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打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杠和滑座,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滑座与所述丝杠通过螺纹连接,滑座与机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电机和打磨盘,所述电机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盘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打磨盘转动。
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打磨盘与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且与下夹具上的纸管存在一定距离,避免对纸管的运动造成影响;驱动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使得滑座在丝杆上滑移,以使得打磨组件朝向或远离夹持机构运功;电机驱动打磨盘转动,以便于打磨盘对纸管端面进行打磨。
23.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和推料板,所述推料气缸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与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推料板沿纸管传输方向往复运动。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推料气缸驱动推料板沿纸管传输方向往复运动,实现纸管的自动传输,推料板将纸管传输至夹持机构处,以便于夹持机构夹持纸管。
25.优选的,所述推料板包括承料部和推料部,所述承料部与所述推料部固定设置,所述承料部设置为弧形形状,所述推料部用于推动纸管。
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承料部用于承载纸管,承载部设置为弧形形状,以便于纸管的放置,避免纸管从推料板上脱离;纸管打磨完成后,推料部用于推动纸管,实现自动下料。
27.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方法,采用如上述打磨装置对该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输送纸管,纸管运输到下夹具上,下夹具带动纸管上升;
29.固定纸管,下夹具与上夹具夹持固定纸管;
30.打磨纸管端面,打磨机构对纸管端面进行打磨;
31.打磨不同型号纸管时,抽离组件将部分楔形块抽离,剩余楔形块组合形成与纸管的型号相适配的弧形空间,以使上夹具与下夹具稳固夹持纸管,再通过打磨机构打磨纸管端面。
3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纸管运动至下夹具上,下夹具带动纸管上升,下夹具与上夹具
夹持纸管,打磨机构对纸管端面进行打磨,在对不同型号的纸管进行加工时,通过抽离组件抽离部分楔形块,剩余楔形块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弧面,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纸管的打磨,楔形块组成的弧面与纸管的型号相适配,以便于稳固夹持纸管,提升纸管端面的平整度。
33.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34.加工不同型号的纸管时,抽离组件将部分楔形块抽出,剩余的楔形块组合形成与纸管相适配的弧形空间,使得上夹具与下夹具稳固的夹持不同型号的纸管,从而提升打磨机构的打磨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打磨装置的适用度;
35.抽离组件将部分楔形块抽离时,弹簧的设置以便于将剩余楔形块组合;
36.第一楔形块设置有锥形形状的第一突出部,第二楔形块上设置有锥形形状的第二突出部,以便于分离之后再重新组合。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的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的上夹具的不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二弧度空间;
4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的上夹具与图4不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弧度空间;
4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打磨机构的结构;
43.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44.附图标记说明:10、机架;11、直线导轨;20、打磨机构;21、驱动组件;211、驱动电机;212、丝杠;213、滑座;22、打磨组件;221、电机;222、打磨盘;30、夹持机构;31、上夹具;311、第一楔形块;312、第一突出部;313、第二楔形块;314、第二突出部;32、下夹具;321、升降气缸;322、升降板;323、弧形板;33、抽离组件;34、第一驱动部件;341、第一气缸;342、第一连接架;343、第一连接板;344、第一活动板;35、第二驱动部件;351、第二气缸;352、第二连接架;353、第二连接板;354、第二活动板;36、第一连接件;361、第一连接块;362、第一弹簧;37、第二连接件;371、第二连接块;372、第二弹簧;40、推料机构;41、推料气缸;42、推料板;421、承料部;422、推料部;43、滑块;44、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46.实施例1:
47.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在机架10上的两组打磨机构20、夹持机构30和推料机构40,两组打磨机构20相对设置,以便于对纸管两端进行打磨,夹持机构30设置在两组打磨机构20中间,夹持机构30用于夹持纸
管,使得纸管稳固的固定在打磨位置处,以提升纸管端面的平整度,推料机构40对应夹持机构30设置,以便于推料机构40将纸管推送至夹持机构30上。
48.参照图2和图3,夹持机构30包括上夹具31,上夹具31包括三个第一楔形块311和两个第二楔形块313,第一楔形块311和第二楔形块313相邻设置,三个第一楔形块311和两个第二楔形块313组合形成弧形空间,该弧形空间与第一种型号的纸管相适配。
49.参照图2和图4,夹持机构30还包括抽离组件33,抽离组件33包括第一驱动部件34,第一驱动部件34包括第一气缸341和第一连接架342,第一气缸341与机架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342包括第一连接板343和三个第一活动板344,第一连接板343与第一气缸3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活动板34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43滑移连接,第一活动板344的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311固定连接,第一气缸341用于驱动第一楔形块311运动;第一气缸341驱动第一楔形块311从第二楔形块313中脱离,两个第二楔形块313组合形成第一弧形空间,第一弧形空间与弧形空间的弧面不同,第一弧形空间适用于第二种型号的纸管,以便于稳固的夹持第二种型号的纸管。
50.参照图2和图5,抽离组件33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35,第二驱动部件35包括第二气缸351和第二连接架352,第二气缸351与机架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352包括第二连接板353和两个第二活动板354,第二连接板353与第二气缸35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板354与第二连接板353滑移连接,第二楔形块313与第二活动板354固定连接,第二气缸351用于驱动第二楔形块313运动;第二气缸351驱动第二楔形块313从第一楔形块311中脱离,三个第一楔形块311组合形成第二弧形空间,第二弧形空间与第一弧形空间、弧形空间的弧面不同,第二弧形空间适用于第三种型号的纸管,以便于稳固的夹持第三种型号的纸管。
51.参照图2和图6,上夹具31下方设置有下夹具32,上夹具31与下夹具32相对应设置,下夹具32包括升降气缸321、升降板322和弧形板323,升降气缸321与机架10固定连接,升降气缸321设置在机架10下方,升降板322与升降气缸3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弧形板323与升降板322固定连接,弧形板323的弧度与弧形空间的弧面相同,以便于稳固的夹持纸管。
52.参照图3,相邻第一楔形块3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6,第一连接件36包括三个第一连接块361和两个第一弹簧362,第一连接块361设置在第一楔形块311上,第一连接块361设置在远离第一气缸341的一侧,第一弹簧362设置在相邻第一连接块361之间,相邻第二楔形块3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7,第二连接件37包括两个第二连接块371和第二弹簧372,第二连接块371设置在第二楔形块313上,第二连接块371设置在远离第二气缸351的一侧,第二弹簧372设置在第二连接块371之间;在第一楔形块311与第二楔形块313脱离之后,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三个第一楔形块311相组合形成第二弧形空间,两个第二楔形块313相组合形成第一弧形空间,以便于适用不同型号的纸管。
53.参照图3,第一楔形块311包括第一突出部312,第一突出部312设置在远离第一连接件36的一侧,第二楔形块313包括第二突出部314,第二突出部314设置在远离第二连接件37的一侧,第一突出部312与第二突出部314均设置为锥形形状,在第一楔形块311与第二楔形块313脱离之后,锥形形状以便于将第一楔形块311和第二楔形块313重新组合。
54.参照图6,打磨机构20包括驱动组件21,驱动组件21包括驱动电机211、丝杠212和滑座213,驱动电机211与机架10固定连接,丝杠212与驱动电机211相连接,滑座213与丝杠212滑移连接,驱动电机211驱动丝杠212转动,以使滑座213沿着丝杠212滑移。
55.参照图6,滑座213上设置有打磨组件22,打磨组件22包括电机221和打磨盘222。电机221与滑座213固定连接,打磨盘222与电机2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221驱动打磨盘222转动,以使打磨盘222对纸管端面进行打磨。
56.参照图1和图7,推料机构40设置在夹持机构30的一侧,推料机构40包括推料气缸41和推料板42,推料气缸41与机架10固定连接,推料气缸4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滑块43,机架10上设置有直线导轨11,滑块43与直线导轨11滑移连接;滑块43与推料板42固定连接,推料板42包括承料部421和推料部422,承料部421与推料部422固定设置,承料部421开设有弧形槽44,弧形槽44的弧形形状与弧形板323的弧度、弧形空间的弧度相同,以便于承载纸管;推料部422用于将下夹具32上打磨完成的纸管推送出去。
5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纸管放置在承载部的弧形槽44内,推料气缸41驱动推料板42运动至下夹具32上方,弧形槽44与下夹具32的弧形板323正对应,升降气缸321驱动下夹具32上升,多个楔形块组合形成弧形空间,弧形空间与第一种型号纸管相适配,楔形块与弧形板323之间形成放置空间,纸管放置在放置空间内,使得纸管稳固的夹持在上夹具31与下夹具32之间;驱动电机211驱动打磨组件22滑移以改变两组打磨盘222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纸管;通过驱动电机211与丝杠212更精准的控制两个打磨盘222之间的距离;第一气缸341带动第一楔形块311从第二楔形块313之间脱离,在第二弹簧372的作用下,第二楔形块313组合形成第一弧形空间,第一弧形空间适用于第二种型号的纸管;第二气缸351带动第二楔形块313从第一楔形块311之间脱离,在第一弹簧362的作用下,第一楔形块311组合形成第二弧形空间,第二弧形空间适用于第三种型号的纸管,以便于更稳固的夹持不同型号的纸管,从而提升纸管端面的平整度。
58.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方法,采用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装置,该化纤丝锭纸管端面打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9.输送纸管,纸管放置在承料部421的弧形槽44内,推料气缸41驱动承载板运动至下夹具32处;
60.夹持纸管,升降气缸321驱动下夹具32上升,使得纸管从推料板42上脱离,纸管运动至弧形板323上,弧形板323带动纸管上升与楔形块相夹和,从而稳固夹持纸管;
61.打磨纸管端面,驱动电机211驱动打磨盘222朝向纸管运动,在与纸管端面相抵后,电机221驱动打磨盘222转动以对纸管端面进行打磨;
62.输出纸管,打磨完成后,下夹具32带动纸管下降,推料板42将纸管推出;
63.更换第二种型号纸管时,第一气缸341驱动第一楔形块311运动,将第一楔形块311从第二楔形块313之间脱离,两个第二楔形块313在第二弹簧372的作用下组合形成与第二种型号纸管相适配的第一弧形空间,在进行后续打磨操作;
64.更换第三种型号纸管时,第二气缸351驱动第二楔形块313运动,将第二楔形块313从第一楔形块311之间脱离,两个第一楔形块311在第一弹簧362的作用下组合形成与第三种型号纸管相适配的第二弧形空间,在进行后续打磨操作。
6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