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紧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壳型的柔性紧固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2.壳型铸造是20世纪40年代由德国约翰尼斯克朗宁发明的,亦称为克朗宁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对其研究较晚。与普通砂型铸造相比,壳型铸造具有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铸造用砂量少,生产现场粉尘少、噪声小、因而对环境的污染小,生产的铸件表面光洁度高,尺寸精度高,材料性能好等特点,其应用前景看好。
3.现有的壳型的柔性紧固工艺装置存在的缺陷是:当壳型进行紧固时,由于壳型结构及规格不同,进而导致柔性紧固工艺装置无法根据壳型不同的结构及规格进行调节并紧固处理,造成紧固不当及无法紧固的情况发生。
4.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壳型的柔性紧固工艺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型的柔性紧固工艺装置,通过设有夹板a、调节机构和紧固机构,使夹板a配合调节机构,将壳型位置整体夹持稳固,再通过紧固机构进行固定,实现了壳型的柔性紧固处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柔性紧固工艺装置无法根据不同规格的壳型进行紧固处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型的柔性紧固工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放置台,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立柱a,所述立柱a的外壁上方安装有固定块a,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立柱b,所述立柱b的外壁上方安装有固定块b,所述立柱b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块b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固定块a与固定块b相对一侧之间安装有紧固机构。
7.优选的,所述放置台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一侧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表面开设有通孔a,所述通孔a的孔壁与连接杆的外壁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滑槽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另一侧设有弹簧a,所述弹簧a位于固定座与放置台之间,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安装有夹板a。
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a的表面开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的孔壁与立柱a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立柱a的顶端设有限位块。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块b的表面开设有通孔c,所述通孔c的孔壁与立柱b的外壁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孔壁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贯穿安装孔与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外壁与卡槽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孔与拉环的一侧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外壁一侧设有弹簧b,所述弹簧b位于安装架与卡块之间。
14.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固定在固定块a和固定块b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弹簧c,所述弹簧c的底端安装有夹板b,所述夹板b的底部设有橡胶垫。
15.优选的,所述夹板b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孔a,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孔b,所述定位孔b的内部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孔b和定位孔a均与定位销之间螺纹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当对壳型物件进行柔性紧固处理时,将壳型物件放置在放置台上,由夹板a配合弹簧a进行调节并夹持稳固,有效的避免了不同规格大小的壳型物件无法夹持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对壳型物件底部进行稳固处理;
18.通过拉动拉环,使卡块脱离卡槽,再对固定块a和固定块b进行移动,带动安装板上下高度调节,使夹板b配合弹簧c,将壳型物件的顶部进行固定,再次松开拉环,使卡块卡入卡槽内,即可对安装板进行位置固定,当位置固定好后,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定位孔b内并转动,使其对夹板b顶死壳型物件的顶部,即可完成对壳型物件紧固处理,实现了壳型的柔性紧固操作,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去大量繁琐步骤,有效的提高了稳固性及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剖面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机构正视剖面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机构正视剖面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柱a和立柱b安装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固机构结构爆炸图。
26.图中:1、底座;101、滑槽;2、放置台;201、连接杆;202、固定座;203、移动块;204、通孔a;205、滑块;206、弹簧a;207、夹板a;3、立柱a;301、固定块a;302、通孔b;303、限位块;4、立柱b;401、固定块b;402、通孔c;403、卡槽;5、调节机构;501、安装架;502、安装孔;503、限位柱;504、拉环;505、卡块;506、弹簧b;6、紧固机构;601、安装板;602、弹簧c;603、夹板b;604、橡胶垫;605、定位孔a;606、定位孔b;607、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型的柔性紧固工艺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的对壳型进行柔性紧固处理,增加了调节机构5和紧固机构6,请参阅图1-7,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01,底座1的顶部中心位置安装有放置台2,放置台2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连接杆201,连接杆20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座202,固定座202的底部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连接杆201的外壁一侧安装有移动块203,移动块203的表面开设有通孔a204,通孔a204的孔壁与连接杆201的外壁滑动连接,可对移动块203在连接杆201上进行左右滑动,移动块203的底部设有滑块205,滑块205的外壁与滑槽101的孔壁滑动连接,使滑块205在底座1上进行左右滑动,同时,可对移动块203进行限位支撑处理,连接杆201的外壁另一侧设有弹簧a206,弹簧a206位于固定座202与放置台2之间,利用弹簧a206具有反弹的作用,使移动块203受压,由弹簧a206进行复位处理,移动块203的顶部安装有夹板a207,底座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立柱a3,立柱a3的外壁上方安装有固定块a301,固定块a30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b302,通孔b302的孔壁与立柱a3的外壁滑动连接,使固定块a301在立柱a3的外壁上进行上下滑动,立柱a3的顶端设有限位块303,通过限位块303防止固定块a301脱离立柱a3的情况,底座1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立柱b4,立柱b4的外壁上方安装有固定块b401,固定块b40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c402,通孔c402的孔壁与立柱b4的外壁滑动连接,使固定块b401在立柱b4的外壁上进行上下滑动,立柱b4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卡槽403,固定块b401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调节机构5,调节机构5包括安装架501,安装架50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502,安装孔502的内部设有限位柱503,限位柱503的外壁与安装孔502的孔壁滑动连接,可对限位柱503在安装架501上进行左右滑动,限位柱503的一端贯穿安装孔502与卡块505的一侧固定连接,卡块505的外壁与卡槽403的孔壁滑动连接,限位柱503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孔502与拉环504的一侧固定连接,一方面利用拉环504与卡块505对限位柱503进行限位处理,防止限位柱503脱离安装架501的情况,另一方面拉动拉环504,带动卡块505移动,限位柱503的外壁一侧设有弹簧b506,弹簧b506位于安装架501与卡块505之间,将立柱b4的外壁上设置多组卡槽403,使卡块505配合弹簧b506卡入卡槽403内,即可对固定块b401进行固定处理,固定块a301与固定块b401相对一侧之间安装有紧固机构6,紧固机构6包括安装板601,安装板601的两侧均固定在固定块a301和固定块b401的一侧外壁上,使固定块a301和固定块b401上下移动时,带动安装板601同步移动,安装板60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弹簧c602,弹簧c602的底端安装有夹板b603,使夹板b603利用弹簧c602,可实现夹持的作用效果,夹板b603的底部设有橡胶垫604,夹板b603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孔a605,安装板601的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定位孔b606,定位孔b606的内部设有定位销607,定位孔b606和定位孔a605均与定位销607之间螺纹连接,将定位销607安装在定位孔a605和定位孔b606内,并进行螺纹连接,使转动定位销607,可对夹板b603进行位置调节与固定,实现对壳型进行紧固处理。
29.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放置台2两侧设置连接杆201,并将移动块203安装在连接杆201的外壁上,使移动块203上的通孔a204孔壁与连接杆201的外壁滑动连接,可对移动块203在连接杆201上进行左右滑动,通过在连接杆201的外壁一侧设置弹簧a206,将弹簧a206设置在固定座202与移动块203之间,利用弹簧a206具有反弹的作用,使移动块203受压,由弹簧a206进行复位处理,通过在移动块203的顶部设置夹板a207,将壳型物件放置在放置台2上,由夹板a207配合弹簧a206,使其基本底部稳固处理,通过将固定块a301安装在立柱a3的外壁上,并将固定块b401安装在立柱b4的外壁上,使固定块a301和固定块b401上的通孔b302和通孔c402孔壁与立柱a3和立柱b4的外壁滑动连接,使固定块a301在立
柱a3的外壁上进行上下滑动,固定块b401在立柱b4的外壁上进行上下滑动,通过将调节机构5上的安装架501安装在固定块b401的一侧外壁上,并将限位柱503安装站在安装架501上的安装孔502内,使限位柱503的外壁与安装孔502的孔壁滑动连接,可对限位柱503在安装架501上进行左右滑动,通过在限位柱503的一端设置卡块505,另一端设置拉环504,一方面利用拉环504与卡块505对限位柱503进行限位处理,防止限位柱503脱离安装架501的情况,另一方面拉动拉环504,带动卡块505移动,通过在限位柱503的外壁上设有弹簧b506,并在立柱b4的外壁上设置多组卡槽403,使卡块505配合弹簧b506卡入卡槽403内,即可对固定块b401进行固定处理,通过将紧固机构6上的安装板601安装在固定块a301和固定块b401之间,使固定块a301和固定块b401上下移动时,带动安装板601同步移动,通过将安装板601与夹板b603之间由弹簧c602固定,使夹板b603利用弹簧c602,可实现夹持的作用效果,通过在夹板b603和安装板601的表面对应开设定位孔a605和定位孔b606,将定位销607安装在定位孔a605和定位孔b606内,并进行螺纹连接,使转动定位销607,可对夹板b603进行位置调节与固定,当对壳型物件进行柔性紧固处理时,将壳型物件放置在放置台2上,由夹板a207配合弹簧a206进行调节并夹持稳固,有效的避免了不同规格大小的壳型物件无法夹持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对壳型物件底部进行稳固处理,通过拉动拉环504,使卡块505脱离卡槽403,再对固定块a301和固定块b401进行移动,带动安装板601上下高度调节,使夹板b603配合弹簧c602,将壳型物件的顶部进行固定,再次松开拉环504,使卡块505卡入卡槽403内,即可对安装板601进行位置固定,当位置固定好后,通过定位销607安装在定位孔b606内并转动,使其对夹板b603顶死壳型物件的顶部,即可完成对壳型物件紧固处理,实现了壳型的柔性紧固处理,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去大量繁琐步骤,有效的提高了稳固性及使用效果。
30.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