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3020发布日期:2022-07-23 11:0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铸铁高炉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因此在制造业中被广泛使用,铸铁高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其他装置进行配合使用,从而更好的完成钢铁冶炼的任务,冷却装置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3.现有的铸铁高炉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其一般是通过管道螺旋缠绕,并向管道内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根管道螺旋缠绕的方式使用时冷却水在流动至末端时自身温度较高,进而导致对高炉的冷却不够均匀,同时仅仅通过冷却水的方式冷却,方式较为单一,冷却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包括高炉主体,所述高炉主体的外壁安装有包围板,且包围板内部的两端皆均匀预留有第一流通槽,并且包围板内部的两侧皆均匀预留有第二流通槽,所述包围板外壁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液中转仓,所述包围板外壁远离第一进液中转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排液中转仓,所述包围板外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进液中转仓,所述包围板外壁远离第二进液中转仓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排液中转仓,所述第一流通槽和第二流通槽的内部皆贯穿有转轴。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中转仓远离高炉主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液管主体,且第一进液中转仓与第一流通槽的一端相互连通。
8.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液中转仓远离高炉主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排液管主体,且第一排液中转仓与第一流通槽的一端相互连通。
9.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液中转仓远离高炉主体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进液管主体,且第二进液中转仓与第二流通槽的一端相互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液中转仓远离高炉主体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排液管主体,且第二排液中转仓与第二流通槽的一端相互连通。
11.优选地,所述转轴靠近高炉主体的一端固定有叶轮,且转轴远离高炉主体的一端安装有风扇,并且风扇边侧的包围板上安装有防护网。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第一流通槽与第二流通槽的分层设置,第一进液中转仓和第一排液中转仓分别与第一流通槽的连通,第二进液中转仓和第二排液中转仓分别与第二流通槽的连通,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一进液中转仓经过第一流通槽流至第一排液中转仓,通过第二进液中转
仓经过第二流通槽流至第二排液中转仓,通过这种分管设计,可以使得冷却更加均匀。
14.2、通过第一流通槽和第二流通槽的内部皆贯穿有转轴,转轴上分别设置有叶轮和风扇,使得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带动风扇不断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增加高炉主体周边空气的流动效率,进而可以增加自然散热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第一流通槽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第二流通槽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高炉主体、2包围板、3第一流通槽、4第二流通槽、5第一进液中转仓、6第一进液管主体、7第一排液中转仓、8第一排液管主体、9第二进液中转仓、10第二进液管主体、11第二排液中转仓、12第二排液管主体、13转轴、14叶轮、15风扇、16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4,一种高效率铸铁高炉冷却装置,包括高炉主体1,高炉主体1的外壁安装有包围板2,且包围板2内部的两端皆均匀预留有第一流通槽3,并且包围板2内部的两侧皆均匀预留有第二流通槽4,包围板2外壁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液中转仓5,第一进液中转仓5远离高炉主体1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液管主体6,且第一进液中转仓5与第一流通槽3的一端相互连通,使得操作人员将第一进液管主体6与冷却液供给机构连通后,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一进液管主体6进入第一进液中转仓5内,并进一步进入第一流通槽3内流动实施冷却操作;
23.包围板2外壁远离第一进液中转仓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排液中转仓7,第一排液中转仓7远离高炉主体1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排液管主体8,且第一排液中转仓7与第一流通槽3的一端相互连通,使得操作人员将第一排液管主体8与冷却液收集机构连通后,第一流通槽3内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可以进入第一排液中转仓7的内部并在压力作用下进一步通过第一排液管主体8排出;
24.包围板2外壁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进液中转仓9,第二进液中转仓9远离高炉主体1的
一端连通有第二进液管主体10,且第二进液中转仓9与第二流通槽4的一端相互连通,使得操作人员将第二进液管主体10与冷却液供给机构连通后,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二进液管主体10进入第二进液中转仓9内,并进一步进入第二流通槽4内流动实施冷却操作;
25.包围板2外壁远离第二进液中转仓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排液中转仓11,第二排液中转仓11远离高炉主体1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排液管主体12,且第二排液中转仓11与第二流通槽4的一端相互连通,使得操作人员将第二排液管主体12与冷却液收集机构连通后,第二流通槽4内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可以进入第二排液中转仓11的内部并在压力作用下进一步通过第二排液管主体12排出;
26.第一流通槽3和第二流通槽4的内部皆贯穿有转轴13,转轴13靠近高炉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叶轮14,且转轴13远离高炉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风扇15,并且风扇15边侧的包围板2上安装有防护网16,使得冷却液在第一流通槽3和第二流通槽4的内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转轴13转动,进而使得风扇15随之转动,风扇15可以加速高炉主体1周边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高炉主体1和包围板2的自然散热效果,从而增加整体冷却效果。
2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4所示,将第一进液管主体6和第二进液管主体10分别与冷却液供给机构连通,将第一排液管主体8和第二排液管主体12分别与冷却液收集机构连通,冷却液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主体6和第二进液管主体10进入第一进液中转仓5和第二进液中转仓9的内部,并通过连通管道进一步分别进入第一流通槽3和第二流通槽4的内部,冷却液沿着第一流通槽3和第二流通槽4流动半圈后分别进入第一排液中转仓7和第二排液中转仓11的内部,并最终分别通过第一排液管主体8和第二排液管主体12排出收集,由于第一流通槽3和第二流通槽4为分层交错分布,且长度较短,使得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对高炉主体1的冷却效果更佳均匀,同时通过多组转轴13分别与高炉主体1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流通槽3和第二流通槽4内的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分别带动处于其内部的叶轮14转动,进而使得转轴13和风扇15随之转动,风扇15在转动时可以带动高炉主体1周边空气加速流动,进而使得高炉主体1和包围板2的自然散热效率加快,从而使得冷却效率增加。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