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7435发布日期:2023-01-13 22:0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


背景技术:

2.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被誉为“工业牙齿”,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刀具、钴具和耐磨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机械加工、冶金、石油钻井、矿山工具、电子通讯、建筑等领域,伴随下游产业的发展,硬质合金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并且未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制造、尖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核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大力提高对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稳定性的硬质合金产品的需求,在通过模具进行注模硬质合金时,由于是需要进行注模的,从而就需要保证模具的密封性,提高模具的完整性,当模具在注模时,也需要提高模具的固定性,避免压力导致分离,从而注模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通过模具进行注模硬质合金时,由于是需要进行注模的,从而就需要保证模具的密封性,提高模具的完整性,当模具在注模时,也需要提高模具的固定性,避免压力导致分离,从而注模失败,提供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所述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具有提高密封、提高固定等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所述双向压制硬质合金模具包括:
5.右模具,所述右模具一侧固定连接右卡块,且卡块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杆,所述第一l杆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卡块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杆,且第二l杆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
6.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表面活动套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圈,且第一限位圈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滑槽,且第一限位圈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圈,且第二限位圈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限位圈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且第二限位圈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
7.优选的,所述卡块一侧活动套接有卡槽,且卡槽卡设在左模具一侧。
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嵌入在第一凹槽内壁一侧,且第二转轴固定嵌入在第二凹槽内壁一侧。
9.优选的,所述右模具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且卡块固定套接在密封条一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三滑块活动套接在第二滑槽,且第四滑块活动套接在第一滑槽。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固定圈另一侧,且第二螺杆与第一限位圈底端之间
为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圈活动套接在左模具、右模具表面,且第一限位圈与第二限位圈之间呈平行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推动右模具,使其带动卡块,带动卡块滑入卡槽中,使第一l杆、第二l杆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同时在滑入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当卡块完全滑入到卡槽中,在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伸缩性,推动第一l杆、第二l杆完全滑入到卡槽中,从而使左模具与右模具固定在一起,在通过密封条对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密封,保证模具的完整性,提高注模的效果,避免有缝隙模具注模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15.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固定圈活动套接在左模具与右模具表面,在拧动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使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在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表面移动,同时也带动第一滑块、第四滑块在第一滑槽中滑动,同时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在第二滑槽中滑动,使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在左模具与右模具表面移动,对左模具与右模具表面进行固定,保证左模具与右模具在注模时的稳定,避免注模时由于压力导致分离,从而无法进行注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注模的效率,使注模更加的高效。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圈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圈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左模具;101、卡槽;2、右模具;201、卡块;202、第一凹槽;203、第一弹簧;204、第一l杆;205、第一转轴;206、第二凹槽;207、第二弹簧;208、第二l杆;209、第二转轴;2010、密封条;3、固定圈;301、第一滑槽;302、第一滑块;303、第一限位圈;304、第二滑块;305、第二滑槽;306、第一螺杆;307、第二限位圈;308、第三滑块;309、第四滑块;3010、第二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3.实施例1
24.右模具2,所述右模具2一侧固定连接右卡块201,且卡块201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凹槽20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3,且第一弹簧20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l杆204,所述第一l杆204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05,所述卡块201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206,且第二凹槽206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7,所述第二弹簧207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杆208,且第二l杆208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9,所述卡块201一侧活动套接有卡槽101,
且卡槽101卡设在左模具1一侧,所述第一转轴205固定嵌入在第一凹槽202内壁一侧,且第二转轴209固定嵌入在第二凹槽206内壁一侧,所述右模具2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2010,且卡块201固定套接在密封条2010一侧,通过推动右模具2,使其带动卡块201,带动卡块201滑入卡槽101中,通过卡槽101内壁挤压第一l杆204、第二l杆208,使第一l杆204、第二l杆208通过第一转轴205、第二转轴209进行转动,同时在滑入到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206中,在带动第一弹簧203、第二弹簧207进行伸缩,当卡块201完全滑入到卡槽101中,在通过第一弹簧203、第二弹簧207的伸缩性,推动第一l杆204、第二l杆208完全滑入到卡槽101中,从而使左模具1与右模具2固定在一起,在通过密封条2010对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密封,保证模具的完整性,避免有缝隙模具生产会不合格的产品;
25.固定圈3,所述固定圈3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301,且第一滑槽301表面活动套接第一滑块302,所述第一滑块30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圈303,且第一限位圈30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04,所述第二滑块304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二滑槽305,且第一限位圈303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306,所述第一螺杆306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圈307,且第二限位圈307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308,所述第二限位圈307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309,且第二限位圈307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3010,所述第三滑块308活动套接在第二滑槽305,且第四滑块309活动套接在第一滑槽301,所述第二滑槽305开设在固定圈3另一侧,且第二螺杆3010与第一限位圈303底端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圈3活动套接在左模具1、右模具2表面,且第一限位圈303与第二限位圈307之间呈平行状,将固定圈3活动套接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在拧动第一螺杆306、第二螺杆3010,使第一限位圈303、第二限位圈307在第一螺杆306、第二螺杆3010表面移动,同时也带动第一滑块302、第四滑块309在第一滑槽301中滑动,同时第二滑块304、第三滑块308在第二滑槽305中滑动,使第一限位圈303第二限位圈307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移动,对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进行固定,保证左模具1与右模具2在注模时的稳定,避免注模时由于压力导致分离,从而无法进行注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注模的效率,使注模更加的高效。
26.实施例2
27.参照图3-4,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将固定圈3活动套接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在拧动第一螺杆306、第二螺杆3010,使第一限位圈303、第二限位圈307在第一螺杆306、第二螺杆3010表面移动,同时也带动第一滑块302、第四滑块309在第一滑槽301中滑动,同时第二滑块304、第三滑块308在第二滑槽305中滑动,使第一限位圈303第二限位圈307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设置多个固定圈3,从而提高对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进行固定,保证左模具1与右模具2在注模时的稳定,避免注模时由于压力导致分离,增加注模的高效。
28.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推动右模具2,使其带动卡块201,带动卡块201滑入卡槽101中,通过卡槽101内壁挤压第一l杆204、第二l杆208,使第一l杆204、第二l杆208通过第一转轴205、第二转轴209进行转动,同时在滑入到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206中,在带动第一弹簧203、第二弹簧207进行伸缩,当卡块201完全滑入到卡槽101中,在通过第一弹簧203、第二弹簧207的伸缩性,推动第一l杆204、第二l杆208完全滑入到卡槽101中,从而使左模具1与右模具2固定在一起,在通过密封条2010对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密封,保证模具的完整性,避免有缝隙模具生产会不合格的产品,在将固定圈3活动套接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在拧
动第一螺杆306、第二螺杆3010,使第一限位圈303、第二限位圈307在第一螺杆306、第二螺杆3010表面移动,同时也带动第一滑块302、第四滑块309在第一滑槽301中滑动,同时第二滑块304、第三滑块308在第二滑槽305中滑动,使第一限位圈303第二限位圈307在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移动,对左模具1与右模具2表面进行固定,保证左模具1与右模具2在注模时的稳定,避免注模时由于压力导致分离,从而无法进行注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注模的效率,使注模更加的高效,就这样完成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