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稳定金属带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6417发布日期:2023-01-13 00:3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稳定金属带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稳定金属带退火炉。


背景技术:

2.电阻小的接线端子都是有铜银复合金属带生产而成,铜银复合金属带是由铜带和银带经过热轧后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之后需要经过退火处理,降低复合带的强度和内应力,退火处理指的是将金属带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3.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4.现有技术下,在对铜银复合金属带加热的过程中,加热炉只能对金属带的一面进行加热,金属带的另一面只能接受到少量热量,从而导致加热极不均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稳定金属带退火炉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6.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高效稳定金属带退火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内部设置有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之间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加热炉上还安装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用于为进料组件、出料组件和翻转组件的运转提供动力。
8.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有一组,所述转动轴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对应转动轴设置有一组,一组所述转动筒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带。
9.优选地,所述加热炉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转动轴一端与一个安装条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条并向外延伸,一个所述转动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其余的所述转动轴两端均与加热炉内壁活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传递轴,所述传递轴一端与加热炉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传递轴另一端穿过加热炉内壁并向外延伸,所述传递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接筒,所述承接筒表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设置有一组,并且一组所述翻转板绕传递轴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
11.优选地,所述出料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有一组,所述旋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对应旋转轴设置有一组,一组所述旋转筒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加热炉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条。
12.优选地,所述固定条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旋转轴一端与一个固定条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固定条并向外延伸,一个所述旋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其余的所述旋转轴两端均与加热炉内壁活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承接杆和定位杆,所述加热炉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架和第一限位块,所述承接杆表面与第一限位架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杆一端与第一
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加热炉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架和第二限位块,所述定位杆表面与第二限位架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一端与第二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定位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平齿轮。
15.优选地,所述加热炉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齿轮,所述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承接杆之间设置有同步带轮,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传递轴另一端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者可将金属带放置于第一输送带顶部,金属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进入加热炉内部,加热炉对金属带进行加热处理,第一输送带再将金属带输送至翻转板上,第二电机驱动传递轴绕自身轴线转动,传递轴转动并驱动翻转板绕传递轴的轴线同步转动,翻转板转动的同时金属带随翻转板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金属带的翻转,金属带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第二输送带顶部,第二输送带将金属带向外输出,在金属带向外输出的过程中,加热炉对翻转后的金属带进行加热处理,本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下的不足,能够对金属带的两个面都能够进行加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只能对单一面进行加热而导致加热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11、第一限位架;12、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架;14、第二限位块;2、加热炉;3、进料组件;31、转动轴;32、转动筒;33、第一输送带;34、安装条;35、第一锥齿轮;4、出料组件;41、旋转轴;42、旋转筒;43、第二输送带;44、固定条;45、第二锥齿轮;5、翻转组件;51、传递轴;52、承接筒;53、翻转板;6、动力组件;61、承接杆;62、定位杆;63、第三锥齿轮;64、第一平齿轮;65、第二平齿轮;66、第四锥齿轮;67、同步带轮;68、第一电机;6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金属带退火炉,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炉2,加热炉2内腔顶部设置有电加热板,电加热板为现有电加热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加热炉2内部设置有进料组件3和出料组件4,进料组件3和出料组件4之间设置有翻转组件5,加热炉2上还安装有动力组件6,动力组件6用于为进料组件3、出料
组件4和翻转组件5的运转提供动力。
24.进一步的,进料组件3包括转动轴31,转动轴31设置有一组,转动轴31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筒32,转动筒32对应转动轴31设置有一组,一组转动筒32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带33,加热炉2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条34,安装条34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个转动轴31一端与一个安装条34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条34并向外延伸,一个转动轴3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5,其余的转动轴31两端均与加热炉2内壁活动连接。
25.进一步的,翻转组件5包括传递轴51,传递轴51一端与加热炉2内壁活动连接,传递轴51另一端穿过加热炉2内壁并向外延伸,传递轴51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接筒52,承接筒52表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板53,翻转板53设置有一组,并且一组翻转板53绕传递轴51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
26.进一步的,出料组件4包括旋转轴41,旋转轴41设置有一组,旋转轴41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筒42,旋转筒42对应旋转轴41设置有一组,一组旋转筒42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带43,加热炉2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条44,固定条44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个旋转轴41一端与一个固定条44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固定条44并向外延伸,一个旋转轴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5,其余的旋转轴41两端均与加热炉2内壁活动连接。
27.进一步的,动力组件6包括承接杆61和定位杆62,加热炉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架11和第一限位块12,承接杆61表面与第一限位架11内部活动连接,承接杆61一端与第一限位块12活动连接,承接杆6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3,第三锥齿轮63与第一锥齿轮35啮合连接,加热炉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架13和第二限位块14,定位杆62表面与第二限位架13内部活动连接,定位杆62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4活动连接,定位杆6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66,第四锥齿轮66与第二锥齿轮45啮合连接,定位杆6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平齿轮65,加热炉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8和第二电机69,第一电机6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齿轮64,第一平齿轮64与第二平齿轮65啮合连接,第一电机68输出端与承接杆61之间设置有同步带轮67,第二电机69输出端与传递轴51另一端固定连接。
28.工作原理:实际工作时,开启第一电机68,第一电机68通过同步带轮67驱动承接杆61绕自身轴线转动,承接杆61转动并通过第三锥齿轮63和第一锥齿轮35驱动一个转动轴31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输送带33运转,第一电机68通过第一平齿轮64和第二平齿轮65驱动定位杆62绕自身轴线转动,定位杆62转动并通过第四锥齿轮66和第二锥齿轮45驱动一个旋转轴41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输送带43运转,使用者将金属带放置于第一输送带33顶部,金属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进入加热炉2内部,加热炉2对金属带进行加热处理,第一输送带33再将金属带输送至翻转板53上,此时,开启第二电机69,第二电机69驱动传递轴51绕自身轴线转动,传递轴51转动并通过承接筒52驱动翻转板53绕传递轴51的轴线同步转动,翻转板53转动的同时金属带随翻转板53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金属带的翻转,金属带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第二输送带43顶部,第二输送带43将金属带向外输出,在金属带向外输出的过程中,加热炉2对翻转后的金属带进行加热处理。
2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