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隙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9785发布日期:2022-11-09 05:0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无间隙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磨边机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无间隙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领域不断进行转型升级,玻璃行业也随之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倡导节能降耗。在开发新能源、研发新技术以及加速产能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只有通过自身技术升级改造,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才能体现出更节能、更高效、更快速的新趋势。企业普遍意识到只有通过技术升级,提高附加值,才能换取未来发展。当下,玻璃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太阳能、家电、建筑、电子等对玻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设备更换磨轮及使用操作方便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在现有设备中,设备磨削机构需要配有磨轮升降调节机构、磨轮动力头机构和磨轮进给调节机构才能实现磨轮磨削要求。在传统设备中磨轮升降为梯形螺杆螺母旋转带动结构升降设备,在使用中需要对磨轮进行高度调节,高度调节是有螺纹旋转带动结构升降,常用的调节螺纹为三角螺纹和梯形螺纹。当需要更换磨轮或调节磨轮高度时需旋转升降丝杆,当磨轮需要降低时,顺时针旋转螺杆,反之逆时针旋转螺杆,从而达到调节要求。调节时会存在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旋转,无论是哪种螺纹在调节都存在旋转间隙,对升降高度产生调节都存在误差,延长了跟换或调节磨轮的时间,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无间隙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间隙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间隙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固定座,所述调节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磨轮进给调节机构,所述调节固定座的顶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滑动套,所述调节滑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磨轮动力头机构,所述磨轮动力头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磨轮,所述调节滑动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母和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和固定螺母之间设置有压簧,所述调节螺杆的顶部设置有省力调节机构。
6.优选的,所述省力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延伸至固定箱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手转轮,所述转动杆位于固定箱内部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延伸至固定箱内部的调节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的顶部与固定箱的顶壁转动连接,所述外螺纹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与内螺纹套筒固定连接的限位杆和开设在固定箱外
表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远离内螺纹套筒的一侧通过限位槽延伸至固定箱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8.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外表面刻设有刻度线,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调节精度和效率。
9.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轮直径相同,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齿轮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轮直径分别小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齿轮直径,从而更方便操作人员对调节滑动套的高度进行调节。
10.优选的,所述手转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从而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转轮、转动杆、固定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外螺纹杆、内螺纹套筒、限位杆、限位槽、限位环、刻度尺和指针,使得本装置通过省力调节机构可以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在转动调节螺杆时的劳动强度,并且通过指针和刻度尺的精确测量可以大大提高操作人员在粗调高度时的调节效率和调节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调节固定座、调节螺杆、调节滑动套、固定螺母、调节螺母和压簧,使得本装置解决了传统设备在螺纹调节时由于存在螺纹间隙对设备使用及生产效率影响问题,减少设备调节时间,同时解决了调节精度问题,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固定座和调节滑动套连接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中:1、磨轮进给调节机构;2、调节固定座;3、磨轮动力头机构;4、磨轮;5、调节滑动套;6、调节螺杆;7、固定螺母;8、调节螺母;9、压簧;10、固定箱;11、转动杆;12、手转轮;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四齿轮;17、外螺纹杆;18、内螺纹套筒;19、限位杆;20、限位槽;21、限位环;22、刻度尺;23、指针。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无间隙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固定座2,调节固定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磨轮进给调节机构1,调节固定座2的顶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滑动
套5,调节滑动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磨轮动力头机构3,磨轮动力头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磨轮4,调节滑动套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杆6,调节螺杆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母7和调节螺母8,调节螺母8和固定螺母7之间设置有压簧9,调节螺杆6的顶部设置有省力调节机构,省力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箱10,固定箱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顶部延伸至固定箱10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手转轮12,手转轮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利用防滑纹可以增大操作人员手部与手转轮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在工作时不易发生手滑现象,转动杆11位于固定箱10内部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第三齿轮15与延伸至固定箱10内部的调节螺杆6固定连接,第四齿轮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杆17,外螺纹杆17的顶部与固定箱10的顶壁转动连接,外螺纹杆17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内螺纹套筒18,内螺纹套筒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有与内螺纹套筒18固定连接的限位杆19和开设在固定箱10外表面的限位槽20,限位杆19远离内螺纹套筒18的一侧通过限位槽20延伸至固定箱10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1,限位环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指针23,限位槽2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刻度尺22,刻度尺22的外表面刻设有刻度线,利用指针23和刻度尺22可以快速精准的控制内螺纹套筒18的移动距离,从而可以快速准确的对调节滑动套5的升降高度进行调节,利用限位组件对内螺纹套筒18进行限位,使得内螺纹套筒18只能滑动不能转动,利用省力调节机构可以使得操作人员通过更少的力度即可实现对调节螺杆6的转动,从而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在转动调节螺杆6时的劳动强度,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的齿轮直径相同,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的齿轮直径相同,且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的齿轮直径分别小于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的齿轮直径,利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更省力的特性,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省力的对调节螺杆6进行旋转,并且通过对齿轮内径的限制,使得限位环21的移动距离等于调节滑动套5的升降距离。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转轮12,使得手转轮12通过转动杆11带动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转动,由于第一齿轮13和第三齿轮15之间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4和第四齿轮16之间啮合连接,因此当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转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转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分别带动调节螺杆6和外螺纹杆17转动,且由于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的齿轮直径分别小于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的齿轮直径,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在旋转调节螺杆6时更省力,当调节螺杆6转动时,固定螺母7与调节固定座2连接,调节螺杆6同时旋进固定螺母7和调节螺母8,而两螺母只能相对滑动不能转动,并由于在固定螺母7与调节螺母8之间中添加了压簧9,使两螺母之间存在的相对斥力消除了调节螺杆6与螺母间的螺纹间隙,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达到无间隙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滑动套5可以沿着调节固定座2向上或向下移动,当外螺纹杆17转动时,由于内螺纹套筒18被限位杆19和限位槽20所限位,因此内螺纹套筒18只能发生滑动不能转动,从而使得内螺纹套筒18可以通过限位杆19带动限位环21沿着限位槽20向上或向下移动,当限位环21移动时会带动指针23同步运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刻度尺22准确得知限位环21的移动距离,并且由于第三齿轮15和第四齿轮16的齿轮直径相同,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的齿轮直径相同,因此限位环21的移动距离等于调节滑动套5的升降距离,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快更精确的对调节滑动套5的位置进行调节。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