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0897发布日期:2023-01-13 01:4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2.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大多数压铸铸件都是不含铁的,例如锌、铜、铝、镁、铅、锡以及铅锡合金以及它们的合金。根据压铸类型的不同,需要使用冷室压铸机或者热室压铸机。铸造设备和模具的造价高昂,因此压铸工艺一般只会用于批量制造大量产品。
3.高压配电盒一般采用压铸工艺进行生产制造。但是,现有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在使用时不容易去除溢料,导致高压配电盒在压铸生产的过程中边缘废料较多,给高压配电盒的后续使用带来很大不便;且现有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在使用时,不容易压铸成型的高压配电盒取下,影响高压配电盒的生产效率。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在使用时不容易去除溢料,导致高压配电盒在压铸生产的过程中边缘废料较多,给高压配电盒的后续使用带来很大不便,且现有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在使用时,不容易压铸成型的高压配电盒取下,影响高压配电盒生产效率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架和下模具,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一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位于下模具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架的相对内壁均固定有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有料筒,所述上模具上贯穿固定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与上模具的模孔相连通,所述导料管上贯穿固定有溢料管,所述溢料管的另一端与上模具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料筒的内部,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通腔,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三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三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安装有滑柱,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用于滑柱滑动的通孔,所述滑柱的顶端穿过通孔后固定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通腔的内壁间隙配合。
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第二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二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推塞,所述推塞与料筒的内壁间隙配合。
8.优选的,所述料筒上设置有气压计,所述溢料管与通腔相互连通。
9.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四液压千斤顶,所述第四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固定
安装有载板,所述载板位于下模具的正下方。
10.优选的,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有顶杆,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用于顶杆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下模具的模孔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支撑架之间固定有两竖直设置的限位杆,两所述限位杆关于上模具呈对称设置。
12.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相对侧面均固定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用于限位杆滑动的滑槽。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压计及时观测料筒内部气压变化,使得气压达到预设值时,可以及时操控第三液压千斤顶收缩,带动活动块沿着通腔下滑,促使多余原料进入通腔内部,避免溢料影响高压配电盒的实际生产,利用第三液压千斤顶推动活动块可以将定型后的溢料去除,使得高压配电盒的生产更加便捷。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四液压千斤顶推动两顶杆上移,使得两顶杆可以将成型后的高压配电盒从下模具中顶起,从而使得高压配电盒的取出更加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上模具、限位杆和辅助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料筒、第二液压千斤顶、推塞和气压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具、上模具、导料管和溢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支撑架;3、下模具;4、第一液压千斤顶;5、连接座;6、上模具;7、固定板;8、料筒;9、导料管;10、溢料管;11、第二液压千斤顶;12、推塞;13、通腔;14、第三液压千斤顶;15、托板;16、滑柱;17、活动块;18、第四液压千斤顶;19、载板;20、顶杆;21、气压计;22、限位杆;23、辅助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便于去除溢料的高压配电盒压铸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支撑架2和下模具3,支撑架2顶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千斤顶4,第一液压千斤顶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5,连接座5的底部安装有上模具6,上模具6位于下模具3的正上方,支撑架2的相对内壁均固定有固定板7,两固定板7之间固定有料筒8,上模具6上贯穿固定有导料管9,导料管9的一端与上模具6的模孔相连通,导料管9上贯穿固定有溢料管10,溢料管10的另一端与上模具6的外部相连通,导料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料筒8的内部,下模具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腔13,底座1上安装有第三液压千斤顶14,第三液压千斤顶1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托板15,托板15的顶部安装有滑柱16,下模具3上开设有用于滑柱16滑动的通孔,滑柱16的顶端穿过通孔后固定有活动块17,活动块17与通腔13的内壁间隙配合。
25.基于以上结构,操控第三液压千斤顶14收缩,带动活动块17沿着通腔13下滑,促使多余原料进入通腔13内部,避免溢料影响高压配电盒的实际生产,利用第三液压千斤顶14推动活动块17可以将定型后的溢料去除,使得高压配电盒的生产更加便捷。
26.结合图3所示,支撑架2上安装有第二液压千斤顶11,第二液压千斤顶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推塞12,推塞12与料筒8的内壁间隙配合。
27.基于以上结构,第二液压千斤顶11推动推塞12下移,利用推塞12将料筒8中的原料沿着导料管9导入下模具3和上模具6之间,进行高压配电盒的压铸生产。
28.结合图3和图4所示,料筒8上设置有气压计21,溢料管10与通腔13相互连通。
29.基于以上结构,利用气压计21及时观测料筒8内部气压变化,以便于及时控制第三液压千斤顶14的运转。
30.结合图3和图4所示,底座1上安装有第四液压千斤顶18,第四液压千斤顶1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载板19,载板19位于下模具3的正下方。
31.基于以上结构,借助第四液压千斤顶18可以调节载板19的位置高度。
32.结合图4所示,载板19的上表面固定有顶杆20,下模具3上开设有用于顶杆20滑动的滑槽,滑槽与下模具3的模孔相连通。
33.基于以上结构,利用第四液压千斤顶18推动两顶杆20上移,使得两顶杆20可以将成型后的高压配电盒从下模具3中顶起,从而使得高压配电盒的取出更加便捷省力。
34.结合图2所示,底座1和支撑架2之间固定有两竖直设置的限位杆22,两限位杆22关于上模具6呈对称设置,上模具6的相对侧面均固定有辅助板23,辅助板23上开设有用于限位杆22滑动的滑槽。
35.基于以上结构,借助限位杆22与辅助板23的配合使用,使得上模具6移动时不容易发生偏移,保障上模具6使用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3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控制第一液压千斤顶4推动上模具6下移,使得上模具6与下模具3紧密贴合,向料筒8的内部倒入一定量的原料,控制第二液压千斤顶11推动推塞12下移,借助推塞12将料筒8内部的原料挤入下模具3和上模具6之间,完成对高压配电盒的压铸生产,观察气压计21的数值,当达到预设值后,控制第三液压千斤顶14收缩,带动活动块17下移,使得多余的原料沿着溢料管10导入通腔13中,使得高压配电盒压铸生产时边缘溢料减少,持续一段时间后,控制第一液压千斤顶4带动上模具6上移,使之与下模具3分离,控制第三液压千斤顶14和第四液压千斤顶18伸长,使得第三液压千斤顶14推动活动块17将多余溢料去除,第四液压千斤顶18推动两顶杆20将成型后的高压配电盒顶起,以便于工人将其
取下。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