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金属管加工用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7976发布日期:2022-12-28 11:4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金属管加工用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金属管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金属管加工用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且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在热量传递过程将会使用到换热器中的金属管,而金属管为了更好的安装使用,在其加工过程中则需要使用到抛光设备对其进行抛光。
3.现有的抛光设备在进行金属管抛光时,一般不能够对其表面进行一次性的均匀抛光作业,增加了抛光的时间,降低了抛光工作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金属管的抛光效果,影响了金属管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金属管加工用抛光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金属管加工用抛光设备,包括底板和抛光组件,所述抛光组件通过支撑移动组件设置于底板的上方,且所述底板和抛光组件之间设置有夹持转动组件;
6.所述支撑移动组件由支撑架、移动块、螺杆和移动槽组成,所述支撑架设置于移动槽的上方,所述移动槽开设于底板的顶端,所述螺杆转动设置于移动槽的内腔,且所述移动块螺纹穿插设置于螺杆的外壁。
7.优选的,所述夹持转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板、两个第二夹持板、平移组件和传动电机,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通过平移组件设置于底板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夹持板相对的一侧,且所述传动电机则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夹持板的另一侧。
8.优选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双向螺杆、滑动槽、两个滑动块和驱动电机,所述滑动槽开设于底板的顶端,所述双向螺杆通过驱动电机转动设置于滑动槽的内腔,两个所述滑动块对称设置于双向螺杆的外壁。
9.优选的,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抛光轮、转动电机和气缸,所述抛光轮传动设置于转动电机的底端,所述转动电机传动设置于气缸的底端,且所述气缸固定设置于支撑架的顶端。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由活动杆和固定杆组成,所述活动杆通过限位组件滑动穿插设置于固定杆的内腔,且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移动块的顶端固定设置。
11.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条形槽、限位杆和通孔,所述条形槽开设于活动杆的外壁,所述通孔开设于固定杆的外壁,且所述限位杆设置于通孔和条形槽的内腔。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移动组件和夹持转动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金属管在抛光时,能够利用支撑架带动抛光组建的饿移动进行抛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抛光的效率,同时配合金属管的转动,使抛光工作能够更加的均匀,有效的提高了抛光的效果,进而也提高了金属管的加工质量,保证了其正常的安装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利用活动杆、固定杆和限位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支撑架能够根据抛光需要进行高度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使用的便捷性,同时也为抛光工作提高了良好的条件,有效的提高了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转动组件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抛光组件;21、抛光轮;22、转动电机;23、气缸;3、支撑移动组件;31、支撑架;311、活动杆;312、固定杆;313、条形槽;314、限位杆;315、通孔;32、移动块;33、螺杆;34、移动槽;4、夹持转动组件;41、第一夹持板;42、第二夹持板;43、双向螺杆;44、滑动槽;45、滑动块;46、传动电机;47、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换热器金属管加工用抛光设备,包括底板1和抛光组件2,抛光组件2通过支撑移动组件3设置于底板1的上方,且底板1和抛光组件2之间设置有夹持转动组件4;
22.支撑移动组件3由支撑架31、移动块32、螺杆33和移动槽34组成,支撑架31设置于移动槽34的上方,移动槽34开设于底板1的顶端,螺杆33转动设置于移动槽34的内腔,且移动块32螺纹穿插设置于螺杆33的外壁,支撑架31的截面呈倒着的l字形,螺杆33的一端传动设置有电机,电机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背面,通过电机的驱动能够带动螺杆33在移动槽34的内腔进行转动,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移动块32沿着螺杆33的外壁进行移动,移动的同时将带动支撑架31同步移动,从而能够间接带动抛光组件2同步移动,进而能够便于根据金属管的长度进行移动抛光,有效的提高了抛光工作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了一定的实用性;
23.夹持转动组件4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板41、两个第二夹持板42、平移组件和传动电机46,两个第一夹持板41通过平移组件设置于底板1的顶端,两个第二夹持板42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夹持板41相对的一侧,且传动电机46则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夹持板41的另一侧,两个第一夹持板41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动块45的顶端固定设置,两个第二夹持板42的截面均呈t字形,因两个第二夹持板42分别转动穿插设置于两个第一夹持板41相对的一侧,因此,在两个第一夹持板41进行移动的同时,两个第二夹持板42也将同步进行移动,从
而能够对金属管进行夹持固定;
24.平移组件包括双向螺杆43、滑动槽44、两个滑动块45和驱动电机47,滑动槽44开设于底板1的顶端,双向螺杆43通过驱动电机47转动设置于滑动槽44的内腔,两个滑动块45对称设置于双向螺杆43的外壁,两个滑动块45均与双向螺杆43螺纹穿插设置,驱动电机47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正面,通过驱动电机47能够驱动双向螺杆43在滑动槽44的内腔中进行转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两个滑动块45同步移动,从而能够带动两个第一夹持板41和两个第二夹持板42同步移动,进而能够对位于两者之间的金属管进行夹持固定,由此,能够自动对金属管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抛光的效率,同时配合传动电机46的传动,能够对加持固定的金属管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在转动的同时进行抛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抛光的效果;
25.抛光组件2包括抛光轮21、转动电机22和气缸23,抛光轮21传动设置于转动电机22的底端,转动电机22传动设置于气缸23的底端,且气缸23固定设置于支撑架31的顶端,转动电机22固定设置于电机箱中,通过电机箱与气缸23之间的传动设置,能够间接带动转动电机22进行升降,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抛光轮21的高度调整,进而能够提高抛光工作的实用性;
26.支撑架31由活动杆311和固定杆312组成,活动杆311通过限位组件滑动穿插设置于固定杆312的内腔,且固定杆312的底端与移动块32的顶端固定设置,活动杆311和固定杆312之间的滑动穿插设置,便于进行支撑架31的高度调整,从而能够进行抛光组件2的高度调整,使抛光轮21对竖直放置的金属管的端口处进行抛光时,能够适当的调节抛光组件2的高度,以便于能够更好的进行抛光工作;
27.限位组件包括条形槽313、限位杆314和通孔315,条形槽313开设于活动杆311的外壁,通孔315开设于固定杆312的外壁,且限位杆314设置于通孔315和条形槽313的内腔,限位杆314的截面呈t字形,且外壁设置有外螺纹,限位杆314的一端贯穿通孔315的内腔并延伸至外部,其另一端则与条形槽313的内腔螺纹穿插设置,通过转动限位杆314,使其的一端贯穿过通孔315后,伸至到条形槽313的内腔中,从而对其进行挤压,使活动杆311就行固定,由此,便能够在活动杆311的高度调整后,利用限位杆314对其位置进行相对固定,以便于能够维持抛光组件2的高度,进而能够进行抛光使用。
2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9.将待抛光的金属管放置到两个第二夹持板42之间,启动驱动电机47,使驱动电机47驱动双向螺杆43在滑动槽44内腔中进行转动,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滑动块45同步对向移动,两个滑动块45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夹持板41固定设置,且两个第一夹持板41则分别与两个第二夹持板42转动穿插设置,因此,两个滑动块45移动的同时将间接带动两个第二夹持板42同步对向移动,从而便能够利用移动的两个第二夹持板42对金属管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固定后停止驱动电机47的驱动,接着启动电机,使电机驱动螺杆33在移动槽34内腔中进行转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移动块32进行移动,因初始状态时,移动块32带动支撑架31位于移动槽34的一端,因此,在电机的驱动下,将间接带动支撑架31沿着移动槽34进行移动,使其移动至金属管外壁的一端后,暂停电机,接着启动气缸23,使气缸23能够间接驱动抛光轮21进行下降,使抛光轮21下降至与金属管外壁接触后停止气缸23的驱动,接着同步启动转动电机22、传动电机46和电机(转动电机22、传动电机46、电机、驱动电机47和气缸23
均通过外部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使转动电机22能够驱动抛光轮21进行转动抛光,传动电机46将带动夹持固定的金属管进行转动,且电机将带动螺杆33继续移动,从而,便能够使金属管在转动的同时进行抛光工作,在此过程中,金属管的外壁能够充分的进行抛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金属管的抛光效果,同时也提高了金属管抛光的效率。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