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出光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9967发布日期:2023-01-17 20:1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PP出光槽的制作方法
一种pp出光槽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出光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p出光槽。


背景技术:

2.出光槽是一种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装置,常用于对金属表面抛光,其中铝质制件经碱蚀后虽经清水清洗,但由于碱的水洗性差,制件表面仍呈碱性,铝在碱性条件下又会很快氧化变色。出光处理既能中和掉制件表面的碱性物质,抑制了再度产生氧化膜的速率,又能除去碱蚀时不参与碱性反应却依然吸附在制件表面疏松的灰状物质和较为牢固的黑膜。pp在塑料中代表聚丙烯材料,pp出光槽是指采用pp材质做的出光槽。
3.但是,现有的pp出光槽在使用时,通常难以调整自身内部的空间大小,导致装置难以对不同尺寸的金属进行出光处理;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pp出光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p出光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pp出光槽在使用时,通常难以调整自身内部的空间大小,导致装置难以对不同尺寸的金属进行出光处理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p出光槽,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所述固定柱的另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侧板,所述固定柱安装有第二侧板的一侧表面固定按住有密封板。
6.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均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密封板均活动卡入两个限位板之间。
7.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均活动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表面均设有底板外槽,所述底板的另外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底板外扣,所述底板外扣均活动卡入底板外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轨道杆,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侧表面均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杆均活动卡入轨道槽的内部。
9.优选的,靠近外侧的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柱。
10.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和密封板的内侧均设有侧板活动槽,所述第一侧板均活动卡入侧板活动槽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柱表面靠近内侧的位置,所述第二侧板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柱表面靠近外侧的位置,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均贴合活动安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配合,使装置在使用时,可随时将固定柱向外侧拉动,从而使第一侧板在侧板活动槽的内部移动,进而使四个固定柱内侧的空间
增大或减小,从而方便对不同体积的液体进行盛放。通过底板外槽和底板外扣的配合,使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固定柱内部的空间大小随意调节底板的数量,进而调节底板的大小,从而对装置进行放置;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板和限位板的配合,使装置在调整内部的空间大小后,可将限位板插入第一侧板和密封板的外侧,从而通过限位板对第一侧板、和密封板进行限位,使其保持正位,防止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或密封板倾斜导致内部液体从空隙中漏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侧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19.图中:1、固定柱;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密封板;5、轨道杆;6、轨道槽;7、活动板;8、限位板;9、定位柱;10、侧板活动槽;11、底板;12、底板外槽;13、底板外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p出光槽,各个部件均采用pp材质。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pp出光槽,包括固定柱1,固定柱1的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2,固定柱1的另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侧板3,固定柱1安装有第二侧板3的一侧表面固定按住有密封板4。
22.进一步,第一侧板2的顶端均活动安装有活动板7,活动板7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8,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密封板4均活动卡入两个限位板8之间。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板7和限位板8的配合,使装置在调整内部的空间大小后,可将限位板8插入第一侧板2和密封板4的外侧,从而通过限位板8对第一侧板2、和密封板4进行限位,使其保持正位,防止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或密封板4倾斜导致内部液体从空隙中漏出。
24.进一步,固定柱1的底端均活动安装有底板11,底板11的两侧表面均设有底板外槽12,底板11的另外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底板外扣13,底板外扣13均活动卡入底板外槽12的内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板外槽12和底板外扣13的配合,使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固定柱1内部的空间大小随意调节底板11的数量,进而调节底板11的大小,从而对装置进行放置。
26.进一步,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一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轨道杆5,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另一侧表面均设有轨道槽6,轨道杆5均活动卡入轨道槽6的内部。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轨道杆5和轨道槽6的配合,使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的安装和移动更加方便且稳固,防止装置倒塌或倾斜等情况。
28.进一步,靠近外侧的限位板8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柱9。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柱9确定限位板8的方向,方便对其进行安装。
30.进一步,第二侧板3和密封板4的内侧均设有侧板活动槽10,第一侧板2均活动卡入侧板活动槽10的内部。
31.进一步,第一侧板2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柱1表面靠近内侧的位置,第二侧板3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柱1表面靠近外侧的位置,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均贴合活动安装。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配合,使装置在使用时,可随时将固定柱1向外侧拉动,从而使第一侧板2在侧板活动槽10的内部移动,进而使四个固定柱1内侧的空间增大或减小,从而方便对不同体积的液体进行盛放。
33.综上所述,使用时,将装置放置指定位置,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通过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配合,使装置在使用时,可随时将固定柱1向外侧拉动,从而使第一侧板2在侧板活动槽10的内部移动,进而使四个固定柱1内侧的空间增大或减小,从而方便对不同体积的液体进行盛放。通过底板外槽12和底板外扣13的配合,使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固定柱1内部的空间大小随意调节底板11的数量,进而调节底板11的大小,从而对装置进行放置。
34.通过活动板7和限位板8的配合,使装置在调整内部的空间大小后,可将限位板8插入第一侧板2和密封板4的外侧,从而通过限位板8对第一侧板2、和密封板4进行限位,使其保持正位,防止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或密封板4倾斜导致内部液体从空隙中漏出。通过轨道杆5和轨道槽6的配合,使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的安装和移动更加方便且稳固,防止装置倒塌或倾斜等情况。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