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4261发布日期:2023-03-24 16:3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轴头抛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2.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三部分组成,辊身是实际参与轧制金属的轧辊中间部分,它具有光滑的圆柱形或带轧槽的表面,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给机架,传动端轴头通过连接轴与齿轮座相连,将电动机的转动力矩传递给轧辊。
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影响传动端轴头的安装:轧辊生产完成之后轧辊的轴头上会存在一些毛刺,在没有进去毛刺的情况下将轴头与连接轴进行连接的话,会增大轴头与连接轴之间的磨损,影响轧辊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打磨方式都是直接用砂纸或者油石条对轴头直接进行抛光打磨,在抛光打磨的过程中碎渣散落在车间中,会影响轧辊的加工。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来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包括装载盒,所述装载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装载盒内部的上方插接有转管,所述转管上且位于装载盒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环形齿条,所述装载盒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转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靠近装载盒的一端环形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上插接有第一活动柱,所述第一活动柱的一端延伸至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抛光刷,所述第一活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套筒远离装载盒的一端环形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上插接有第二活动柱,所述第二活动柱的一端延伸至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抛光刷,所述第二活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转管的右端设置有吸渣机构。
9.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载盒底部固定安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两侧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齿条,所述第二环形齿条与第一环形齿条相啮合,所述双轴电机两侧的输出端均与装载盒相插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由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和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组成,所述第一抛光刷环形分布在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的内侧,所述第二抛光刷环形分布在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的内侧。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柱上且位于第一抛光刷与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之间套
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柱上且位于第二抛光刷与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之间套接有第二弹簧。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吸渣机构包括转管内部插接的吸渣管,所述吸渣管延伸至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渣头,所述转管远离吸渣头的一端插接有轴承,所述转管通过轴承与吸渣管转动连接。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吸渣管远离吸渣头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盒,所述吸渣管远离吸渣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渣网,所述收集盒的内部且位于滤渣网的右侧开设有吸风口,所述收集盒通过吸风口固定安装有吸风机。
14.(三)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装载盒、把手、转管、套筒、第一插接孔、第一活动柱、第一固定板、第一抛光刷、第一弹簧、第二插接孔、第二活动柱、第二固定板、第二抛光刷、第二弹簧、第一环形齿条、双轴电机、第二环形齿条与限位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轧辊轴头进行全方位的抛光的功能,将轴头上的毛刺进行去除,从而提高轧辊安装的效率,防止轴头上的毛刺会增大轴头与连接轴之间的磨损,影响轧辊的使用寿命;再通过转管、套筒、吸渣管、吸渣头、收集盒、滤渣网、吸风口、吸风机与轴承,可以实现在对轴头进行抛光的过程中进行碎渣收集,防止碎渣散落在加工车间中对轧辊的生产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装载盒;2、把手;3、转管;4、套筒;5、第一插接孔;6、第一活动柱;7、第一固定板;8、第一抛光刷;9、第一弹簧;10、第二插接孔;11、第二活动柱;12、第二固定板;13、第二抛光刷;14、第二弹簧;15、吸渣管;16、吸渣头;17、收集盒;18、滤渣网;19、吸风口;20、第一环形齿条;21、双轴电机;22、第二环形齿条;23、限位板;24、吸风机;2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25.本实施例的一种轧辊轴头抛光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装载盒1,装载盒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2,装载盒1内部的上方插接有转管3,转管3上且位于装载盒1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环形齿条20,装载盒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转管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套筒4,套筒4靠近装载盒1的一端环形开设有第一插接孔5,第一插接孔5上插接有第一活动柱6,第一活动柱6的一端延伸至套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抛光刷8,第一活动柱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7,套筒4远离装载盒1的一端环形开设有第二插接孔10,第二插接孔10上插接有第二活动柱11,第二活动柱11的一端延伸至套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抛光刷13,第二活动柱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12,转管3的右端设置有吸渣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抛光刷8和第二抛光刷13在套筒4对轴头进行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再通过吸渣机构进行碎渣的收集,防止碎渣散落在加工车间中对轧辊的生产造成影响。
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装载盒1底部固定安装的限位板23,限位板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21,双轴电机21两侧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环形齿条22,第二环形齿条22与第一环形齿条20相啮合,双轴电机21两侧的输出端均与装载盒1相插接,双轴电机21带动第二环形齿条22,第二环形齿条22带动第一环形齿条20转动,第一环形齿条20带动转管3,转管3带动套筒4,套筒4带动第一抛光刷8和第二抛光刷13对轴头进行抛光打磨,去除毛刺,第二抛光刷13还可以对轴头的倒角处进行打磨,使得打磨的范围更广。
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套筒4由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和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组成,第一抛光刷8环形分布在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的内侧,第二抛光刷13环形分布在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的内侧,通过将轴头依次插入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和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部分,使得轴头与套筒4的贴合都更高,从而便于后续的打磨。
28.如图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活动柱6上且位于第一抛光刷8与二分之一空心圆锥体之间套接有第一弹簧9,第二活动柱11上且位于第二抛光刷13与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之间套接有第二弹簧14,通过轴头的直径可以在套筒4之中带动第一插接孔5和第二弹簧14自动调节第一抛光刷8与轴头的距离,可以提升对轴头打磨的效果。
29.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吸渣机构包括转管3内部插接的吸渣管15,吸渣管15延伸至套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渣头16,转管3远离吸渣头16的一端插接有轴承25,转管3通过轴承25与吸渣管15转动连接,转管3转动时配合轴承25与吸渣管15的转动连接,防止带动套筒4转动的同时吸风机24跟随转动。
30.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吸渣管15远离吸渣头16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盒17,吸渣管15远离吸渣头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渣网18,收集盒17的内部且位于滤渣网18的右侧开设有吸风口19,收集盒17通过吸风口19固定安装有吸风机24,吸风机24依次通过吸风口19、吸渣管15和吸渣头16对套筒4的内部进行吸风,打磨后产生的碎渣会随着吸渣头16,进入到吸渣管15之中,在通过吸渣管15进入到滤渣网18中,可以实现在对轴头进行抛光的过程中进行碎渣收集,同时转管3转动时配合轴承25与吸渣管15的转动连接,防止带动套筒4转动的同时,吸风机24跟随转动。
31.在使用时,首先套筒4对准轴头并进行插接,启动双轴电机21,双轴电机21带动第
二环形齿条22,第二环形齿条22带动第一环形齿条20转动,第一环形齿条20带动转管3,转管3带动套筒4,套筒4带动第一抛光刷8和第二抛光刷13对轴头进行抛光打磨,去除毛刺,通过轴头的直径可以在套筒4之中带动第一插接孔5和第二弹簧14自动调节第一抛光刷8与轴头的距离,由于套筒4能够对轴头进行全方位的包裹,从而可以实现对轴头进行全方位的抛光的功能,提高轧辊安装的效率,防止轴头上的毛刺会增大轴头与连接轴之间的磨损,影响轧辊的使用寿命;
32.同时启动吸风机24,吸风机24依次通过吸风口19、吸渣管15和吸渣头16对套筒4的内部进行吸风,打磨后产生的碎渣会随着吸渣头16,进入到吸渣管15之中,在通过吸渣管15进入到滤渣网18中,可以实现在对轴头进行抛光的过程中进行碎渣收集,防止碎渣散落在加工车间中对轧辊的生产造成影响。
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