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及退火炉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2.铸管退火炉用于铸铁管球化的退火。球墨铸铁管球化退火是将管子通过加热、保温、快冷进行退火处理,消除管子在铸造过程中生成的渗碳体、珠光体,将基体转变成铁素体的球墨铸铁管基体组织。
3.铸管退火炉炉体长度一般在30多米-80多米不等,铸管在几十米的轨道滚动,大负载连续式不停机工作,一旦驱动装置出现故障,需要整线停机维修。该驱动装置处于炉底下方,工人要在较高温状态下进行维修更换工作,由于更换时间较长,检修困难、检修效率较低。且停机检修,铸管在几十米长的炉内无法取出,人力无法干预解决,会使炉内铸管无法正常保证退火工艺,造成全炉费管。不仅耽误生产而且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更换时间较长,检修困难、检修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及退火炉运输系统,两套驱动机构可快速切换,方便检修,提高检修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以及两套驱动机构;
6.所述驱动轴上设置链轮;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驱动机构;
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离合器和气缸;
8.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设置离合器;
9.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轴套、外圈、连接套、第二轴套、拨叉、离合器轴和摇杆;
10.所述第一轴套固定在减速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轴套固定在驱动轴上;
11.所述第一轴套端部活动套设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圆周方向具有凹槽;所述连接套朝向第二轴套;所述连接套朝向第二轴套的一端设置内齿圈;
12.所述第一轴套靠近连接套的一端设置第一外齿圈;
13.所述第二轴套靠近连接套的一端设置第二外齿圈;
14.所述外圈活动设置在连接套的凹槽中,所述外圈的两侧铰接拨叉;所述拨叉的底端安装在离合器轴上,所述离合器轴的一端设置摇杆;
15.所述摇杆与气缸的伸缩杆铰接。
16.优选的,所述电机和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连接。
17.优选的,所述拨叉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离合器轴上。
1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架上。
19.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退火炉运输系统,包括:炉前入口转向站、炉内运
输链、炉后出口转向站、滚子链条以及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
20.所述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的链轮通过滚子链条与炉后出口转向站连接;所述炉后出口转向站通过炉内运输链与炉前入口转向站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及退火炉运输系统,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设置两套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气缸的活塞的伸缩,实现离合器的闭合或脱开;两套驱动机构可快速切换,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节省时间,方便检修,提高检修效率;大大的减少损失,提高铸管退火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器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器在停机状态下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2、炉前入口转向站;3、炉内运输链;4、滚子链条;5、炉后出口转向站;101、电机;102、联轴器;103、减速机;104、支架;105、离合器;106、气缸;107、驱动轴;108、链轮;109、第一轴套;110、外圈;111、连接套;112、第二轴套;113、拨叉;114、轴承座;115、离合器轴;116、摇杆;117、第一外齿圈;118、第二外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107以及两套驱动机构。
31.所述驱动轴107上设置链轮108;所述驱动轴107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套驱动机构。驱动轴107可通过轴承座支撑,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架104上。
32.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架104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01、减速机103、离合器105和气缸106;所述电机101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03通过联轴器102连接;所述减速机103的输出端设置离合器105。
33.如图2-4所示,所述离合器105,包括:第一轴套109、外圈110、连接套111、第二轴套112、拨叉113、离合器轴115和摇杆116。
34.所述第一轴套109固定在减速机103的输出端,第一轴套109与减速机103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轴套112固定在驱动轴107上,第二轴套112与驱动轴107同步转动。
35.所述第一轴套109端部活动套设连接套111,所述连接套111上圆周方向具有凹槽;所述连接套111朝向第二轴套112;所述连接套111朝向第二轴套112的一端设置内齿圈;
36.所述第一轴套109靠近连接套111的一端设置第一外齿圈117;所述第二轴套112靠
近连接套111的一端设置第二外齿圈118;所述内齿圈的齿与第一外齿圈117、第二外齿圈118的齿相匹配;所述内齿圈在停机状态下与第一外齿圈117啮合,在工作状态下与第二外齿圈118啮合。
37.所述外圈110活动设置在连接套111的凹槽中(嵌在凹槽中,但是外圈110不旋转,连接套111可旋转),所述外圈110的两侧通过销轴铰接拨叉113;所述拨叉113的底端安装在离合器轴115上,所述离合器轴115的一端设置摇杆116;所述摇杆116与气缸106的伸缩杆铰接。具体的,所述拨叉113通过轴承座114安装在离合器轴115上。外圈110可由两个半圈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整环,与连接套111保持一定的间隙。拨叉113与摇杆116公用一根离合器轴115,气缸106伸缩拨动摇杆116和拨叉113同时摆动。当拨叉113转动,可以推动销轴带动外圈110前后水平移动。
38.本实用新型可快速切换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39.电机101和减速机103通过联轴器102连接,传递动力,减速机103和驱动轴107通过离合器105连接,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轴107,链轮108通过键安装在驱动轴107上,将动力传递在链轮108上。
40.本实用新型设置两套驱动机构,第一套驱动机构的离合器105处于闭合状态,第二套驱动机构的离合器105处于脱开状态,此时,链轮108的动力由第一套驱动机构的电机101提供,第二套驱动机构处于停机;当第一套驱动机构的电机101出现故障时,快速切换驱动机构。第一套驱动机构的气缸106拨动拨叉113,使离合器105脱开;然后第二套驱动机构的气缸106拨动拨叉113,使离合器105闭合。此时第二套驱动机构的电机101开启给链轮108提供动力,此时第一套驱动机构的电机101停机检修,不影响整套装置正常运转,为保证动力不间断的提供。
41.本实用新型离合器105闭合和脱开的原理:
42.气缸106的活塞杆缩回,推动摇杆116向图3、图4中右侧摆动,摇杆116摆动带动拨叉113摆动;拨叉113与外圈110铰接,外圈110又置于连接套111中,拨叉113摆动通过外圈110带动连接套111伸向第二轴套112;第二轴套112上设置第二外齿圈118,连接套111的内齿圈与第二外齿圈118啮合,实现第二轴套112和驱动轴107与减速机103的输出轴对接,即实现离合器闭合;此时减速机103的输出轴旋转就通过第一轴套109、连接套111带动第二轴套112和驱动轴107旋转;外圈110活动安装在连接套111中,连接套111旋转,外圈110不旋转。实现对应的驱动机构工作,闭合后效果如图3。
43.当气缸106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摇杆116向图3、图4中左侧摆动,摇杆116摆动带动拨叉113摆动;拨叉113摆动通过外圈110带动连接套111远离第二轴套112;第一轴套109上设置第一外齿圈117,连接套111的内齿圈与第一外齿圈117啮合,实现第二轴套112和驱动轴107与减速机103的输出轴脱离,即实现离合器脱开;该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停机状态如图4。
44.实施例二
45.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退火炉运输系统,包括:炉前入口转向站2、炉内运输链3、炉后出口转向站5、滚子链条4以及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1。
46.所述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1的链轮108通过滚子链条4与炉后出口转向站5连接;所
述炉后出口转向站5通过炉内运输链3与炉前入口转向站2连接。
47.在本实施例中,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1的电机101提供动力,通过滚子链条4连接铸管退火炉驱动装置1的链轮108和炉后出口转向站5的大链轮,使动力传递到炉内运输链3上,实现退火炉铸管运输。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