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8246发布日期:2023-11-22 19:1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磨抛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属于机械设计制造。


背景技术:

1、在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中,有的设备由于长期运行或生产工艺存在瑕疵,会导致密封槽不平或出现锈蚀。同时,密封槽与透平油或其他介质接触并通过密封垫密封,长期使用后会在槽面出现轻微锈蚀和机械杂质堆积,导致密封圈密封效果降低。另外,设备运行压力较大时,密封不严导致的轻微泄漏会对密封圈产生持续的油压冲击和油流影响,将大幅缩短密封圈使用寿命并可能造成密封圈结构损坏。上述密封不严导致的泄漏问题,会对精密机械设备控制和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出现设备卡涩故障,对安全生产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对密封槽口进行人工打磨,现有的打磨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密封槽边角处无法打磨到位、各个方向打磨受力不均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机械设备密封槽口修复打磨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包括与电钻相连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销轴与磨头套尾端活动连接,磨头套首端设有螺杆,该螺杆上自后向首端依次套设有大夹块、小夹块及锁紧螺母,大夹块与小夹块之间设有打磨片,以便将磨头套首端插入待打磨的密封槽中,并通过插头插接到电钻上后,即可在电钻带动下使磨头套旋转,从而使大夹块上的打磨片对密封槽口进行有效打磨、抛光,由于磨头套尾端通过活动连接的插头与电钻插接,故可在打磨、抛光时适当调整角度,从而对密封槽边角处进行打磨、抛光。

3、所述插头设为圆柱体,其前端设有其上设插销孔的插头,尾端设有与电钻锥形端口相配接的内端大外端小的锥形插杆,以便通过插头将本装置稳定地连接到电钻上。

4、所述磨头套设为圆柱体,其前端与螺杆同轴相连、尾端设有与插头前端的插销相配接的插槽,插槽的上、下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销孔,第一销孔内设有销轴,该销轴还与插销上的第二销孔相配接,以便通过销轴连接、固定插销于磨头套的插槽中,同时使插销绕销轴在插槽内作适当摆动,进而使磨头套上的打磨片对密封槽边角进行打磨、抛光。

5、所述磨头套首端的螺杆上的大夹块、小夹块为直径一大一小的两个圆盘,两个圆盘通过其中心轴孔依次与螺杆相套接,大夹块、打磨片、小夹块、锁紧螺母依次从螺杆首端套入,位于最内侧的大夹块与磨头套前端相抵触,并通过位于最外侧的锁紧螺母进行锁紧,以便通过打磨片进行打磨、抛光。

6、所述打磨片设为常规产品。

7、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能方便地将磨头套首端插入待打磨的密封槽中,并通过插头插接到电钻上后,即可在电钻带动下使磨头套旋转,从而使大夹块上的打磨片对密封槽口进行有效打磨、抛光,由于磨头套尾端通过活动连接的插头与电钻插接,故可在打磨、抛光时适当调整角度,从而对密封槽边角处进行打磨、抛光,打磨均匀无死角,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对精密设备检修维护更加可靠,结构简单,加工携带方便,组装容易快捷,效果明显。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包括与电钻相连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销轴与磨头套尾端活动连接,磨头套首端设有螺杆,该螺杆上自后向首端依次套设有大夹块、小夹块及锁紧螺母,大夹块与小夹块之间设有打磨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为圆柱体,其前端设有其上设插销孔的插头,尾端设有与电钻锥形端口相配接的内端大外端小的锥形插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套设为圆柱体,其前端与螺杆同轴相连、尾端设有与插头前端的插销相配接的插槽,插槽的上、下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销孔,第一销孔内设有销轴,该销轴还与插销上的第二销孔相配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套首端的螺杆上的大夹块、小夹块为直径一大一小的两个圆盘,两个圆盘通过其中心轴孔依次与螺杆相套接,大夹块、打磨片、小夹块、锁紧螺母依次从螺杆首端套入,位于最内侧的大夹块与磨头套前端相抵触,并通过位于最外侧的锁紧螺母进行锁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封槽打磨抛光装置,包括与电钻相连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销轴与磨头套尾端活动连接,磨头套首端设有螺杆,该螺杆上自后向首端依次套设有大夹块、小夹块及锁紧螺母,大夹块与小夹块之间设有打磨片。将磨头套首端插入待打磨的密封槽中,并通过插头插接到电钻上后,在电钻带动下使磨头套旋转,使打磨片对密封槽口进行有效打磨、抛光,可在打磨、抛光时适当调整角度,从而对密封槽边角处进行打磨、抛光,打磨均匀无死角,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对精密设备检修维护更加可靠,结构简单,加工携带方便,组装容易快捷,效果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谷定洪,蒋三林,王强,杨庆山,丁川,姜发兴,沈新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联合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