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渣粒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7589发布日期:2023-04-20 01:1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熔渣粒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冶金,特别是涉及一种熔渣粒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冶金技术是将地壳中的有价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分离富集的过程,有价金属被收集利用其它元素形成熔渣。高温冶金过程产生大量高温液态熔渣,如钢铁冶金产生大量炼铁渣和炼钢渣,现有熔渣处理工艺多采用大量工业水急速冷却或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后再做资源化处置利用,熔渣携带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回收与利用。

2、高炉熔渣绝大多数用水粒化急冷后作为水泥原料,热量转化为水蒸汽高空排放。冶金科技工作者持续研发冶金熔渣热回收与利用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是熔渣干法粒化工艺,核心原理是利用机械能将约1500℃的熔渣破碎成直径约2-5mm的颗粒,回收热量后的渣粒制造成路基材料或水泥。该工艺的核心装备之一是熔渣粒化装置,要求具有极高的高温寿命和机械性能,然而现有设备多采用耐高温合金制作,存在使用寿命短、稳定性较差、可靠性差、造价较高且运维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高温熔渣粒化装置,提高高温熔渣热量回收与利用技术的效率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渣粒化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熔渣粒化装置的使用寿命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熔渣粒化装置,包括:固定基体和用于承接熔渣的转动基体,所述转动基体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基体上,所述转动基体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压力冷却介质的驱动部,且所述固定基体与转动基体之间设有容纳压力冷却介质的容纳腔,所述驱动部设置在转动基体朝向容纳腔的一侧。

3、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为设置于所述转动基体底部的多个旋转叶片,多个所述旋转叶片沿转动基体的周向排布。

4、可选地,所述转动基体的顶面铺设有一层用于与熔渣接触的耐材基体。

5、可选地,所述耐材基体的上表面用于与熔渣接触,所述耐材基体的下表面与转动基体之间通过燕尾槽或锚固件连接。

6、可选地,所述固定基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承托部、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转动基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承托部上,且所述转动基体与所述承托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承托部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分别用于连接供液单元和排液单元。

7、可选地,所述进液口靠近承托部的中心,所述排液口靠近承托部的外周,且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沿所述承托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

8、可选地,所述承托部和转动基体均为向下凹入的内凹结构,所述转动基体的底部通过第一滚动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承托部的底部,所述转动基体的外缘通过第二滚动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承托部的外缘上。

9、可选地,所述转动基体的底端设置有凸出的支撑轴,所述承托部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轴通过所述第一滚动部件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转动基体上位于支撑轴的上侧设置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将容纳腔与第一滚动部件隔开。

10、可选地,所述承托部呈敞口杯状或圆盘状,所述支撑部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或圆柱状。

11、可选地,所述固定基体的内部沿上下方式设置有延伸至转动基体的引风通道,所述固定基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引风通道连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靠近引风通道的底部,所述排气孔靠近引风通道的顶部,所述引风通道内设置有连接于转动基体底部的引风扇。

1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基体和转动基体之间的容纳腔内循环所述压力冷却介质,利用压力冷却介质一方面驱动粒化器组件旋转,另一方面冷却粒化器组件,使得设备在合理的温度下稳定、可靠地工作,提升高温熔渣干式粒化工艺设备的效率,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体和用于承接熔渣的转动基体,所述转动基体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基体上,所述转动基体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压力冷却介质的驱动部,且所述固定基体与转动基体之间设有容纳压力冷却介质的容纳腔,所述驱动部设置在转动基体朝向容纳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设置于所述转动基体底部的多个旋转叶片,多个所述旋转叶片沿转动基体的周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基体的顶面铺设有一层用于与熔渣接触的耐材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材基体的上表面用于与熔渣接触,所述耐材基体的下表面与转动基体之间通过燕尾槽或锚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承托部、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转动基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承托部上,且所述转动基体与所述承托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承托部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分别用于连接供液单元和排液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靠近承托部的中心,所述排液口靠近承托部的外周,且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沿所述承托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和转动基体均为向下凹入的内凹结构,所述转动基体的底部通过第一滚动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承托部的底部,所述转动基体的外缘通过第二滚动部件可转动地支撑在承托部的外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基体的底端设置有凸出的支撑轴,所述承托部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轴通过所述第一滚动部件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转动基体上位于支撑轴的上侧设置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将容纳腔与第一滚动部件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呈敞口杯状或圆盘状,所述支撑部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或圆柱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渣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体的内部沿上下方式设置有延伸至转动基体的引风通道,所述固定基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引风通道连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进气孔靠近引风通道的底部,所述排气孔靠近引风通道的顶部,所述引风通道内设置有连接于转动基体底部的引风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熔渣粒化装置,包括:固定基体和用于承接熔渣的转动基体,所述转动基体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基体上,所述转动基体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压力冷却介质的驱动部,且所述固定基体与转动基体之间设有容纳压力冷却介质的容纳腔,所述驱动部设置在转动基体朝向容纳腔的一侧。本技术利用压力冷却介质驱动转动基体旋转,同时冷却转动基体,使设备在合理温度下稳定可靠地工作,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栋,蔡端星,葛书成,董会国,胡元祥,肖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