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8980发布日期:2023-06-04 16: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退火炉,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背景技术:

1、铜盘管退火的目的是通过回复和再结晶来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降低工件硬度,改善后续的加工性能,以获得所需工艺性能和使用要求的铜管。然而辊底式退火炉退火时铜管内外表面附着的残油在加热区加热后形成油雾弥漫整个加热室,铜管由加热室进入快冷区时中间门打开,大量的含有油雾的氮气进入冷却区,含油氮气经热交换器再次冷却凝结形成油滴,随循环风喷射到铜管表面形成油斑,造成产品品质不良。

2、现有的辊底式连续光亮退火炉,是一种先进的用于铜盘管连续退火设备,广泛应用于铜盘管的生产。退火炉主要由进料台、出料台、入口真空锁气室、出口真空锁气室、加热室、冷却室、辊道驱动系统、保护气供气系统、炉内吹扫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组成。其中,加热室采用电辐射加热,分成多个区,炉顶装有多个带气封的循环风机,用于保持炉内气体流动以获得很好的温度均匀性。冷却室由多个快冷区、多个缓冷区组成,快冷区的喷流冷却系统由水冷式换热器和循环风机组成,保护气通过热交换器和循环风机进入到辊道上、下喷嘴板,由喷嘴板喷出的高速气流穿过工件,带走热量,缓冷段炉壁通水进行缓慢冷却。该退火炉整个退火过程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退火炉装料、加热、卸料连续进行。

3、该退火炉虽设计较为先进但也存在缺陷,主要是辊底退火炉退火时铜管内外表面附着的残油在加热区加热后形成油雾弥漫整个加热室,铜管由加热室进入快冷区时中间门打开,大量的含有油雾的氮气进入冷却区,含油氮气经热交换器再次冷却凝结形成油滴,随循环风喷射到铜管表面形成油斑,造成产品品质不良。现有的解决方案为加大炉内氮气的补充量和废气的排放量,依靠氮气的排放带走油雾,但效果不佳,产品表面仍然有大量油斑,产品表面油斑也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铜管表面形成油斑,造成产品品质不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遮挡油滴效果好,可提高产品品质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包括退火料架、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具有多个,阵列分布在退火料架上,且每排侧挡油孔板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每排的两个侧挡油孔板之间均适于设置至少两组铜管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的弧长大于或等于铜管外表面圆周长度的二分之一。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局部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位于侧挡油孔板一端的中间位置。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连接在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铜管结构的顶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顶挡油板为中间设有第一通风孔的圆环状结构,第一通风孔的直径小于铜管的内直径;顶挡油板的外环的半径大于或等于侧挡油孔板圆弧的半径;顶挡油板的外边缘设置多个贯穿孔,贯穿孔适于通过铜线与铜管的打包带捆扎固定。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固定在退火料架上,适于支撑铜管结构。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底板的直径大于铜管的外径;底板为中间设有第二通风孔的圆环状结构。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退火炉,包括上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包括退火料架、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

14、铜管由加热区进入冷却区后,可将至少两个铜管堆叠设置,并由打包带捆扎固定做为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然后将捆扎后的铜管结构放置在退火料架上对铜管结构进行冷却,侧挡油孔板遮挡在铜管结构侧面,可有效阻挡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表面,有效解决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表面形成油斑,影响铜管质量的问题,结构简便,操作方便,遮挡油滴效果好,且实验效果好,可进行大量的推广使用。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侧挡油孔板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16、铜管结构与侧挡油孔板间隔合适的距离,便于铜管结构在退火料架上的装卸,且不影响铜管结构的冷却效果。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连接在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铜管结构的顶部。

18、铜管结构放置在固定有侧挡油孔板的退火料架上后,在铜管结构的顶部放置顶挡油板,可有效阻挡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顶部,有效解决油滴直接飞溅到铜管顶部形成油斑,影响铜管质量的问题。

1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固定在退火料架上,适于支撑铜管结构。

20、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表面凹凸不平,将底板固定在退火料架上支撑铜管结构,可防止退火料架表面对铜管结构的底部造成压伤损坏,并且可以避免铜管结构放置在退火料架上不稳定,造成倾斜歪倒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为圆弧板,套设在对应的所述铜管结构的外周,并与所述铜管结构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具有多个,阵列分布在所述退火料架(1)上,且每排所述侧挡油孔板(3)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每排的两个所述侧挡油孔板(3)之间均适于设置至少两组所述铜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铜管外表面(52)圆周长度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局部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31),位于侧挡油孔板(3)一端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顶挡油板(4),连接在所述铜管结构的顶端,适于遮挡所述铜管结构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挡油板(4)为中间设有第一通风孔(41)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通风孔(41)的直径小于所述铜管(5)的内直径;所述顶挡油板(4)的外环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侧挡油孔板(3)圆弧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4、7任一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板(2),固定在所述退火料架(1)上,适于支撑所述铜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直径大于所述铜管(5)的外径;

10.一种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退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包括退火料架、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退火料架为镂空结构,适于支撑至少一组待冷却的铜管结构,每组铜管结构均包括堆叠摆放的至少两个铜管;至少一个侧挡油孔板底端固定连接在退火料架上,适于遮挡铜管结构侧面;每组铜管结构的侧面均匹配一个侧挡油孔板。本技术提供的退火炉的冷却装置及退火炉操作简便,遮挡油滴效果好,可提高产品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叶胜蓝,黄伟生,陈胜祥,陈彦林,熊绍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