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闸门,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高炉槽下料仓3的下料口4通常为弧形,在下料口4底部设有排料闸门。排料闸门的底部为弧形兜板1,弧形兜板1与下料口4的弧度相同。弧形兜板1的两侧与下料仓3采用闸门轴2转动连接,弧形兜板1可围绕闸门轴2转动,进行开合,从而实现排料。闸门轴2设置在弧形兜板1的圆心位置,弧形兜板1围绕闸门轴2转动时,弧形兜板1始终与下料口4平行,在排料的过程中,料块16很容易卡合在下料口4一侧,无法正常排料,降低生产效率,影响排料闸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有效的解决了弧形兜板卡料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包括弧形兜板,设置在下料仓的底部,与下料口适配,所述下料仓上设有闸门轴,所述弧形兜板的两侧与所述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兜板可围绕所述闸门轴朝向所述下料仓一侧转动,所述闸门轴偏离所述弧形兜板的圆心设置,靠近所述弧形兜板朝向所述下料仓转动的一侧设置,使得所述弧形兜板朝向所述下料仓一侧转动时,所述弧形兜板与所述下料口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3、进一步,所述弧形兜板的两侧设有扇形连接部,所述扇形连接部远离所述弧形兜板的一端与所述闸门轴转动连接。
4、进一步,所述下料仓靠近所述闸门轴的一侧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弧形兜板连接,可带动所述弧形兜板围绕所述闸门轴朝向所述下料仓一侧转动转动。
5、进一步,所述下料仓靠近所述闸门轴的一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所述驱动装置。
6、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伸缩杆或者液压缸。
7、进一步,所述弧形兜板包括第一弧形兜板和第二弧形兜板,所述第一弧形兜板和第二弧形兜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仓的底部,所述闸门轴包括第一闸门轴和第二闸门轴,分别靠近所述下料仓相对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兜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兜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二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兜板可围绕所述第一闸门轴、所述第二弧形兜板可围绕所述第二闸门轴分别朝向所述下料仓相对的两侧转动。
8、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兜板靠近所述第一闸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兜板靠近所述第二闸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二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外啮合。
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排料闸门的渐开式轨迹,有效的防止了卡料,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排料闸门的卡阻,延长了排料闸门的使用寿命。
1.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包括弧形兜板,设置在下料仓的底部,与下料口适配,所述下料仓上设有闸门轴,所述弧形兜板的两侧与所述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弧形兜板可围绕所述闸门轴朝向所述下料仓一侧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轴偏离所述弧形兜板的圆心设置,靠近所述弧形兜板朝向所述下料仓转动的一侧设置,使得所述弧形兜板朝向所述下料仓一侧转动时,所述弧形兜板与所述下料口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兜板的两侧设有扇形连接部,所述扇形连接部远离所述弧形兜板的一端与所述闸门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仓靠近所述闸门轴的一侧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弧形兜板连接,可带动所述弧形兜板围绕所述闸门轴朝向所述下料仓一侧转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仓靠近所述闸门轴的一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所述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伸缩杆或者液压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兜板包括第一弧形兜板和第二弧形兜板,所述第一弧形兜板和第二弧形兜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仓的底部,所述闸门轴包括第一闸门轴和第二闸门轴,分别靠近所述下料仓相对的两侧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兜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兜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二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兜板可围绕所述第一闸门轴、所述第二弧形兜板可围绕所述第二闸门轴分别朝向所述下料仓相对的两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炉槽下渐开式排料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兜板靠近所述第一闸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兜板靠近所述第二闸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二闸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外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