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无缝钢管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6920发布日期:2023-03-22 08:4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钢管抛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用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无缝钢管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缝钢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钢管与圆钢相比,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轻,是一种经济截面钢材,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如石油钻杆、汽车传动轴、自行车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钢脚手架等。
3.现有的无缝钢管在抛光时,难以对无缝钢管内外壁同时进行抛光,同时无缝钢管在抛光时,容易产生大量的铁屑粉尘,而铁屑粉尘在无缝钢管内部更是难以及时清除,进而在抛光时铁屑粉尘会与抛光件一同运动,从而造成无缝光管内壁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进而降低钢管抛光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装置难以对无缝钢管内外壁同时进行抛光,且在抛光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铁屑粉尘,而铁屑粉尘会造成无缝光管内壁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进而降低无缝钢管抛光质量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用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无缝钢管内外壁抛光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田用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无缝钢管抛光装置,包括有底架,底架中部固接有中间立架,底架设置有支撑座,底架滑动连接有推进管,推进管一侧设置有用于使其移动的传动齿条,底架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固接有与推进管的传动齿条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底架设置有支撑驱动座,底架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上部为半圆形,支架转动连接有电动轮,电动轮与底架接触,支架对称设置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伸缩端固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对称转动连接有承载轮,支架设置有用于抛光无缝钢管外壁的外抛光机构,外抛光机构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支架,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设置有传动组件,支架周向设置有调节齿条,调节齿条靠近无缝钢管的一端固接有u形板,u形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一抛光轮,第一转轴另一端与传动组件相连,支架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抛光轮位置的调节机构,u形板设置有用于清理无缝钢管外壁的清理机构,支架设置有用于收集铁屑粉尘的收集机构,推进管设置有用于抛光无缝钢管内壁的内抛光机构,内抛光机构设置有用于吹动铁屑粉尘的吹风组件,内抛光机构设置有用于清理无缝钢管内壁的清理组件,底架设置有用于去除铁屑粉尘的循环机构。
6.进一步,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驱动电机,支架周向滑动连接有调节齿条,第三驱动电机固接于支架,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设置有第二主动齿轮,中间立架滑动连接有与第三驱动电机输出轴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半齿圈,中间立架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半齿圈啮合,第一齿轮与调节齿条啮合。
7.进一步,清理机构包括有偏转滑杆,偏转滑杆滑动连接于u形板,偏转滑杆固接有中间连杆,u形板设置有与偏转滑杆滑动配合的弧形槽,中间连杆转动连接有清扫滚刷,清扫滚刷与第一转轴通过皮带带轮连接,u形板弧形槽内固接有弧形杆,弧形杆与偏转滑杆滑动连接,偏转滑杆与u形板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
8.进一步,收集机构包括有挡尘件,挡尘件固接于支架,挡尘件靠近无缝钢管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贴合无缝钢管外壁的密封柔性片,挡尘件与第一转轴滑动连接,挡尘件与调节齿条滑动连接,中间立架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与挡尘件连通。
9.进一步,内抛光机构包括有中间管,中间管固接于推进管靠近中间立架的一端,中间管固接有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输出轴固接有第三主动齿轮,中间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环,第一转环轴向对称固接有中间外齿圈,靠近第四驱动电机的中间外齿圈与第四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第三主动齿轮啮合,中间管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远离第四驱动电机的中间外齿圈啮合,中间管固接有第一转板,第一转板周向设置有弧形槽,中间管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第二转板周向设置有直槽,第二转板远离第一转板的一侧固接有传动外齿圈,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滑动连接,第一转板弧形槽与第二转板直槽内限位滑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固接有第二抛光轮,第二转轴靠近第二抛光轮的一端固接有第三齿轮,中间管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五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输出轴固接有与第二转板传动外齿圈啮合的第四主动齿轮。
10.进一步,吹风组件包括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周向固接于第一转环,第一固定块滑动连接有扇叶,扇叶与第一固定块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
11.进一步,清理组件包括有第二转环,第二转环转动连接于中间管,第二转环设置有从动外齿圈,第二转轴靠近第二转环的一端固接有第四齿轮,中间管周向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转环周向固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之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
12.进一步,循环机构包括有移动小车,推进管靠近中间管的一端周向设置有长条通孔,移动小车设置于底架,移动小车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靠近无缝钢管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壳,该密封壳靠近无缝钢管的一侧设置有橡胶片,中间管内设置有第三风机,推进管内固接有锥台壳,锥台壳位于第三风机靠近推进管的一方,中间管内设置有网兜,推进管周向固接有l形宽管,l形宽管通过长条通孔与推进管连通,中间管远离推进管的一端固接有导流环,导流环外侧设置有用于与无缝钢管内壁紧密贴合的弹性环。
13.进一步,l形宽管呈弯曲状,l形宽管远离推进管的一端向第二抛光轮弯曲。
14.进一步,导流环两侧设置为弧形,该弧形自外向内弯曲,且导流环周向设置有弧形通槽,该弧形通槽由靠近第三风机一侧的外边缘向另一侧的内边缘弯曲。
15.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抛光轮上下移动,完成与不同外径无缝钢管外壁的正常接触,实现对不同外径无缝钢管外壁进行抛光,增大装置的适用范围,偏转滑杆在第一弹性元件拉力的作用下使清扫滚刷始终与无缝钢管外壁紧密接触,保证清扫滚刷对无缝钢管外壁的清理效果,挡尘件的橡胶密封柔性片对不同直径的无缝钢管外壁进行紧密贴合,保证挡尘件对铁屑粉尘的包裹效果,避免飘荡的铁屑粉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16.2、通过第二抛光轮的偏移对多种不同内径的无缝钢管内壁进行抛光,提高了装置
扇叶,703-第二弹性元件,801-第二转环,802-第四齿轮,803-第五齿轮,804-第二固定块,805-第一滑块,806-第三弹性元件,807-第二滑块,808-第四弹性元件,901-移动小车,902-第二风机,903-第三风机,904-锥台壳,905-网兜,906-l形宽管,907-导流环,10-无缝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35.一种油田用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无缝钢管抛光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有底架101,底架101中部螺栓连接有中间立架102,底架101螺栓连接有两个用于支撑无缝钢管10的支撑座103,底架101滑动连接有推进管104,推进管104上侧设置有传动齿条,底架101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05,第一驱动电机105输出轴键连接有与推进管104的传动齿条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底架101固接有两个用于支撑以及使无缝钢管10转动的支撑驱动座106,底架101上侧滑动连接有支架201,支架201上部设置为半圆形结构,用于定位无缝钢管的10轴线,支架201转动连接有电动轮202,电动轮202与底架101接触,电动轮202在底架101上侧滚动,并带动支架201及其上零部件左右移动,进而对无缝钢管10各处进行抛光,支架201对称固接有液压推杆203,液压推杆203伸缩端螺栓连接有支撑架204,支撑架204对称转动连接有承载轮,承载轮用于支撑并定位无缝钢管10,防止无缝钢管10抛光区域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产生的形变,进而导致无缝钢管10抛光不均匀,支架201设置有用于抛光无缝钢管10外壁的外抛光机构,外抛光机构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301,第二驱动电机301螺栓连接于支架201,第二驱动电机301输出轴设置有传动组件302,传动组件302由定轮、张紧轮及皮带组成,保障抛光工作的正常进行,支架201周向滑动连接有三个调节齿条303,三个调节齿条303相邻端均指向支架201上部圆形结构,便于对无缝钢管10定位,调节齿条303下端固接有u形板304,u形板304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05,第一转轴305左端键连接有第一抛光轮306,传动组件302为第一转轴305提供动力,支架201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抛光轮306位置的调节机构,使抛光轮306对不同外径的无缝钢管10进行接触抛光,提高装置适用范围,u形板304设置有用于清理无缝钢管10外壁的清理机构,支架201设置有用于收集铁屑粉尘的收集机构,推进管104设置有用于抛光无缝钢管10内壁的内抛光机构,内抛光机构设置有用于吹动铁屑粉尘的吹风组件,内抛光机构设置有用于清理无缝钢管10内壁的清理组件,底架101设置有用于去除铁屑粉尘的循环机构。
36.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驱动电机307,第三驱动电机307螺栓连接于支架201,第三驱动电机307输出轴键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支架201滑动连接有与第三驱动电机307输出轴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半齿圈308,半齿圈308为弧形齿环,保证在完成抛光调节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避免与支撑座103和支撑驱动座106发生碰撞,支架201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309,第一齿轮309与半齿圈308啮合,第一齿轮309与调节齿条303啮合。
37.如图5所示,清理机构包括有偏转滑杆401,偏转滑杆401滑动连接于u形板304,偏转滑杆401固接有中间连杆402,u形板304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偏转滑杆401滑动配合的弧形槽,该弧形槽自左至右逐渐向下弯曲,中间连杆402转动连接有清扫滚刷403,清扫滚刷403与第一转轴305通过皮带带轮连接,清扫滚刷403与无缝钢管10相对转动,发生滑动摩擦,清
扫滚刷403对无缝钢管10外壁上抛光时产生的铁屑粉尘进行清理,保证无缝钢管10外壁的光洁度,减少由于铁屑粉尘对抛光工作的影响,u形板304弧形槽内固接有弧形杆404,弧形杆404与u形板304弧形槽弯曲形状相匹配,弧形杆404与偏转滑杆401滑动连接,偏转滑杆401与u形板304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405,第一弹性元件405为拉簧,第一弹性元件405持续对偏转滑杆401施加向下的拉力,进而使清扫滚刷403始终与无缝钢管10外壁紧密接触。
38.如图6所示,收集机构包括有挡尘件501,挡尘件501固接于支架201,挡尘件501靠近无缝钢管10的下侧设置有用于贴合无缝钢管10外壁的密封柔性片,该密封柔性片为橡胶材质,橡胶密封柔性片在对不同外径的无缝钢管10进行接触时,时刻保持挡尘件501与无缝钢管10之间的密闭性,减少由抛光产生的铁屑粉尘飞溅,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挡尘件501与第一转轴305滑动连接,避免调整第一抛光轮306位置时,第一抛光轮306与挡尘件501发生干涉,挡尘件501与调节齿条303滑动连接,支架201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第一风机502,第一风机502与挡尘件501连通,通过第一风机502对挡尘件501隔绝的铁屑粉尘进行收集,避免铁屑粉尘在挡尘件501中积留过多影响正常的抛光工作。
39.当需要对无缝钢管10外壁进行打磨时,工作人员先将无缝钢管10放置于支撑座103与支撑驱动座106,随后控制支撑座103和支撑驱动座106上升,直至无缝钢管10轴线与支架201半圆形部分圆心重合后控制支撑驱动座106开始带动无缝钢管10转动,无缝钢管10外壁与第一抛光轮306正常接触,使第一抛光轮306对无缝钢管10外壁进行均匀抛光,工作人员再根据不同无缝钢管10外径启动第三驱动电机307,第三驱动电机307输出轴带动其上的第二主动齿轮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半齿圈30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经第一齿轮309传递动力,使得与第一齿轮309啮合的调节齿条303上下移动,进而使第一转轴305上下移动,第一抛光轮306随第一转轴305一同上下移动,通过张紧轮位置的自适应调节,使皮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实现变径抛光的同时,传动组件302与第一转轴305之间的动力传递保持顺畅,完成与不同外径无缝钢管10外壁的接触后关闭第三驱动电机307,增大装置的适用范围,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液压推杆203,液压推杆203伸缩端伸出,带动对称的两个支撑架204向上移动直至支撑架204上端对称的两个承载轮边缘与无缝钢管10外壁空间水平重合,工作人员关闭液压推杆203,承载轮对无缝钢管10进行支撑,使无缝钢管10外壁始终与第一抛光轮306接触,避免抛光时由于无缝钢管10抛光处形变导致无缝钢管10外壁局部与第一抛光轮306脱离致使抛光不均匀。
40.当调节完成开始对无缝钢管10外壁抛光时,工作人员开启第二驱动电机301,动力经传动组件302传递至第一转轴305,第一转轴305开始转动,第一转轴305带动第一抛光轮306一同转动,工作人员再开启电动轮202,电动轮202逆时针转动并沿底架101向左滚动,带动支架201及其上零件组件等一同向左移动,随着支架201向左移动,对称的两个支撑架204向后与无缝钢管10外壁接触,对无缝钢管10进行支撑,防止无缝钢管10抛光处与第一抛光轮306接触不良从而致使抛光不均匀,提高抛光效果,随后转动的第一抛光轮306与无缝钢管10外壁接触。
41.在调整第一抛光轮306位置时,清扫滚刷403的位置也一同调整,清扫滚刷403的位置低于第一抛光轮306的位置,使接触无缝钢管10外壁时,清扫滚刷403挤压无缝钢管10外壁保证二者的接触压力,提高清扫滚刷403的清理效果,工作时第一转轴305通过皮带带轮
将动力传递至清扫滚刷403,清扫滚刷403随第一转轴305一同转动,当清扫滚刷403接触无缝钢管10外壁时,清扫滚刷403受无缝钢管10外壁作用力,清扫滚刷403开始以第一转轴305轴线为转动中心向上偏转,经中间连杆402带动,偏转滑杆401受弧形杆404限位在u形板304弧形槽内以第一转轴305轴线为转动中心向上偏转滑动,拉伸第一弹性元件405,偏转滑杆401受第一弹性元件405拉力保持具有向下的力,使清扫滚刷403始终与无缝钢管10外壁紧密接触,保证清扫滚刷403对无缝钢管10外壁的清理效果,以清扫滚刷403的自转实现对无缝钢管10外壁的铁屑粉尘扫除清理,从无缝钢管10外壁抛光下来的铁屑粉尘沿清扫滚刷403与无缝钢管10外壁接触处切线方向移动,使被清理的铁屑粉尘集中向第一风机502移动,便于后续的收集,在开始抛光无缝钢管10外壁时,工作人员启动第一风机502,第一风机502开始吸风,由于挡尘件501对抛光产生的铁屑粉尘的包裹,使得铁屑粉尘集中在挡尘件501与无缝钢管10外壁形成的空腔内,挡尘件501下侧延伸设置的橡胶片对不同直径的无缝钢管10外壁进行紧密贴合,保证挡尘件501对铁屑粉尘的包裹效果,第一风机502将铁屑粉尘进行统一收集,避免飘荡的铁屑粉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42.工作人员在开启电动轮202的同时开启第一驱动电机105,第一驱动电机105输出轴带动其上第一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主动齿轮与推进管104上侧传动齿条啮合并带动推进管104向左沿底架101滑动,推进管104携带内抛光机构、吹风组件等机构一同向左移动,随着推进管104不断左移,内抛光机构对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抛光,进一步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及抛光效率,吹风组件对抛光无缝钢管10内壁时堆积在无缝钢管10内的铁屑粉尘进行吹离,防止堆积的铁屑粉尘影响对无缝钢管10内壁的正常抛光,清理组件对堆积在无缝钢管10内的铁屑粉尘进一步清扫,进一步保证对无缝钢管10内壁的抛光效果,循环机构对无缝钢管10内吹动的铁屑粉尘进行定向吹动并收集,并降低抛光无缝钢管10内壁时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防止内抛光机构持续工作产生的高温使其寿命降低,待无缝钢管10打磨完成后,工作人员将电动轮202与第一驱动电机105输出轴反转,电动轮202顺时针转动并沿底架101向右滚动,电动轮202带动支架201及上零部件一同向右移动,第一驱动电机105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条带动推进管104向右移动,推进管104带动其上零部件一同向右移动,直至支架201上零部件与推进管104上零部件全部脱离无缝钢管10后,工作人员关闭电动轮202与第一驱动电机105并将其余零部件复位并关闭电源。
实施例2
43.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7-图9所示,内抛光机构包括有中间管601,中间管601固接于推进管104左端,中间管601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第四驱动电机602,第四驱动电机602输出轴键连接有第三主动齿轮,中间管601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环603,第一转环603轴向对称固接有两个中间外齿圈604,右侧的中间外齿圈604与第四驱动电机602输出轴的第三主动齿轮啮合,中间管601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05,第二齿轮605与左侧的中间外齿圈604啮合,中间管601固接有第一转板606,第一转板606周向等距设置有八个弧形槽,弧形槽自下至上逆时针弯曲,中间管601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板607,第二转板607周向设置有八个直槽,直槽自下至上顺时针偏斜,直槽与弧形槽相交错,第二转板607左侧固接有传动外齿圈,第一转板606与第二转板607滑动连接,第一转板606弧形槽与第二转板607直槽内限位滑动
连接有第二转轴608,对第二转轴608进行限位,使第二转轴608在不影响其自身转动的前提下发生偏转,进而实现对不同内径的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抛光,提高装置适用范围,第二转轴608固接有第二抛光轮609,第二转轴608右端键连接有第三齿轮610,中间管601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第五驱动电机611,第五驱动电机611输出轴键连接有与第二转板607传动外齿圈啮合的第四主动齿轮。
44.当对不同内径的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抛光时,工作人员先开启第五驱动电机611,第五驱动电机611输出轴带动其上第四主动齿轮转动,与第四主动齿轮啮合的传动外齿圈带动第二转板607一同转动,在第一转板606弧形槽与第二转板607直槽内共同限位下第二转轴608开始以第二齿轮605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第二转轴608在第一转板606弧形槽与第二转板607直槽内滑动,第二转轴608带动第二抛光轮609及第三齿轮610一同转动,第三齿轮610沿第二齿轮605滚动,直至第二抛光轮609偏移至与无缝钢管10内壁匹配的位置,然后工作人员关闭第五驱动电机611,第二抛光轮609的偏移实现对多种不同内径的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抛光,提高了装置适用范围,调节完毕后,工作人员开启第四驱动电机602,第四驱动电机602输出轴带动第三主动齿轮转动,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一转环603右侧的中间外齿圈604啮合,中间外齿圈604带动第一转环603一同转动,第一转环603左侧的中间外齿圈604将动力经第二齿轮605传递至第三齿轮610,第三齿轮610开始转动,第三齿轮610带动第二转轴608及其上第二抛光轮609一同转动,第二抛光轮609摩擦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抛光,待对无缝钢管10抛光完毕后,工作人员关闭第四驱动电机602并将其余零部件复位并关闭电源。
实施例3
45.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7、图10及图11所示,吹风组件包括有八个周向等距设置的第一固定块701,八个第一固定块701周向等距固接于第一转环603,第一固定块701滑动连接有扇叶702,扇叶702的转动伴随风流产生,该风流对无缝钢管10内由抛光产生的铁屑粉尘进行吹离,避免铁屑堆积影响抛光工作的正常进行,扇叶702与第一固定块701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703,第二弹性元件703为拉簧,根据不同内径的无缝钢管10,调整扇叶702的转速增大其所受离心力,扇叶702向外滑动,进而拉伸第二弹性元件703,增大吹风面积,从而适应抛光不同内径无缝钢管10时的工作需求,清理组件包括有第二转环801,第二转环801转动连接于中间管601,第二转环801设置有从动外齿圈,第二转轴608左端键连接有第四齿轮802,中间管601周向等距转动连接有八个第五齿轮803,第五齿轮803与第四齿轮802啮合,第二转环801周向等距固接有八个第二固定块804,第二固定块804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05,第一滑块805与第二固定块804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806,第三弹性元件806为拉簧,第一滑块805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807,第二滑块807为清理毛刷,第二滑块807与第一滑块805之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808,第四弹性元件808为拉簧,第二转环801带动第二固定块804、第一滑块805及第二滑块807转动时,第一滑块805与第二滑块807受离心力作用分别拉伸第三弹性元件806与第四弹性元件808并向外滑动,直至第二滑块807顶端接触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清理,防止铁屑粉尘堆积,影响第二抛光轮609与无缝钢管10内壁的正常接触。
46.如图12与图13所示,循环机构包括有移动小车901,推进管104左端周向设置有四个长条通孔,移动小车901设置于底架101,移动小车901螺栓连接有第二风机902,第二风机
902右侧固接有密封壳,该密封壳右侧设置有橡胶片,橡胶片与无缝钢管10左端面紧密贴合,防止气体泄漏影响后续对铁屑粉尘的收集,中间管601内固接有第三风机903,推进管104内固接有锥台壳904,锥台壳904自左至右开口逐渐增大,锥台壳904位于第三风机903右方,中间管601内固接有用于对抛光产生的铁屑粉尘进行收集的网兜905,推进管104周向固接有四个l形宽管906,l形宽管906通过长条通孔与推进管104连通,中间管601左端固接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导流环907,导流环907外侧设置有用于与无缝钢管10内壁紧密贴合的弹性环,保证气流的流动,提高对铁屑粉尘的收集效果,l形宽管906呈弯曲状,l形宽管906相背端向左弯曲并指向第二抛光轮609与无缝钢管10内壁抛光的区域,使抛光时产生的铁屑粉尘在第一时间被吹离,并对抛光处进行降温,防止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第二抛光轮609高温,进而影响后续抛光,导流环907左右两侧均设置为弧形面,该弧形面自外向内自上向下弯曲,且导流环907周向设置有弧形通槽,该弧形通槽右侧外边缘向左侧内边缘弯曲,对扇叶702产生的气流与l形宽管906排出的气流均向下,引导气流中携带的铁屑粉尘通过导流环907后,再受由第二风机902与第三风机903产生气流的作用沿中间管601向右移动,最终被网兜905收集。
47.当对无缝钢管10内壁进行抛光时,周向等距固接在第一转环603外侧的八个第一固定块701随第一转环603一同转动,第一固定块701带动扇叶702一同转动,扇叶702转动时产生向左的风流,该风流将抛光时产生的铁屑粉尘向左吹动,防止铁屑粉尘过度堆积进而影响抛光工作的正常进行,随着第一转环603的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扇叶702沿第一固定块701向外滑出并拉伸第二弹性元件703,通过调节第四驱动电机602输出轴转速控制第一转环603的转速,进而控制扇叶702沿第一固定块701向外滑出的距离,针对不同内径的无缝钢管10进行全方位吹风,避免由于无缝钢管10内径变化导致风流难以对铁屑粉尘全方位吹动,进一步防止铁屑粉尘过度堆积。
48.在对无缝钢管10内壁抛光过程中,转动的第二转轴608带动其左端的第四齿轮802一同转动,动力经第五齿轮803传递至第二转环801,第二转环801开始在中间管601左端转动,第二转环801带动其上周向等距固接的八个第二固定块804一同转动,第二固定块804带动其上第一滑块805与第二滑块807一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第一滑块805沿第二固定块804向外滑动并拉伸第三弹性元件806,第二滑块807沿第一滑块805向外滑动并拉伸第四弹性元件808,第二滑块807接触无缝钢管10内壁并对无缝钢管10内壁遗留的铁屑粉尘进行清理,防止铁屑粉尘的粘连使第二抛光轮609与无缝钢管10内壁难以正常接触,进而对后续的抛光工作造成影响,同时第二滑块807还将无缝钢管10内壁的铁屑粉尘进行扬起,增大铁屑粉尘在无缝钢管10内的弥散状态,便于后续的收集。
49.对无缝钢管10内壁抛光前,工作人员先推动移动小车901使第二风机902右侧的密封壳右侧与无缝钢管10左端贴合,保证二者之间的密闭性,使后续无缝钢管10内的气流稳定,提高对铁屑粉尘的收集效果,开始对无缝钢管10内壁抛光后,工作人员开启第二风机902与第三风机903,第二风机902向无缝钢管10内鼓风,第三风机903从无缝钢管10内向右吸风,与扇叶702配合在无缝钢管10内形成一股外循环气流,方便对抛光时产生的铁屑粉尘进行收集,防止铁屑粉尘在无缝钢管10内积存,从而影响第二抛光轮609与无缝钢管10内壁之间的正常接触,进而影响抛光效果,第二风机902向无缝钢管10内鼓动的风流在流动至导流环907左侧时,受导流环907左弧形面引导,风流携带铁屑粉尘向中间管601内流动,风流
经过网兜905时,风流中携带的铁屑粉尘被网兜905拦截收集,然后风流在经过锥台壳904时,一部分风流受锥台壳904引导进入推进管104右端长条通孔后经l形宽管906重新进入无缝钢管10内,形成内循环气流,增加无缝钢管10内气流强度,提高对铁屑粉尘的收集效果,其余风流通过锥台壳904后向右流动直至排出推进管104并带离部分热量,l形宽管906流出的气流径直吹向第二抛光轮609与无缝钢管10内壁接触的位置,使抛光时产生的铁屑粉尘在第一时间被吹离,并对抛光处进行降温,防止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第二抛光轮609高温,进而影响后续抛光,始终保持第二抛光轮609与无缝钢管10内壁的正常接触,再配合扇叶702转动产生的气流将铁屑粉尘吹至中间管601左端,然后通过导流环907弧形通槽,再受第二风机902向右鼓进无缝钢管10内风流作用最终进入推进管104内被网兜905收集,完成对无缝钢管10内壁的抛光后,工作人员关闭第二风机902与第三风机903及其他动力元件,然后将所有零部件复位后关闭电源。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