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7395发布日期:2023-11-23 04:2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淬火设备,具体为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


背景技术:

1、淬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钢的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2、淬火工艺中对工件进行加热方式主要有淬火炉加热(将工件放置到淬火炉中进行加热)和感应加热(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来对工件进行加热);在对大型工件进行加热时,上述两种加热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3、淬火炉加热:由于大型工件自身的重力较大,在加热到临界温度后,工件自身的重力,会导致工件的下端产生较大的变形,这会增加后期加工的繁琐度(需要增大工件的磨削量、对工件的平面度进行修正等),严重时还会导致工件报废(工件尺寸因变形较大,超出合格尺寸的范围);

4、感应加热:在工件为非长圆柱形(例如:方形或法兰)时,这时在对工件进行淬火时,需要使用夹头夹住工件,然后通过夹头的移动带动工件缓慢穿过加热区域,从而对工件进行加热;在加热时,夹头不能穿过加热区域,这导致工件在被夹头夹住的尾部无法进行加热;另外在工件的长度较大时,工件处于加热区域下端的部位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对加热区域中处于临界温度的部分进行拉扯,当在加热区域下端的工件重力较大时,也会导致工件产生较大的变形;

5、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使用感应加热且带有双夹头的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用于防止加热区域下端的工件产生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感应加热的淬火装置处于加热区域下端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拉力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包括:

3、外防护箱;所述外防护箱内腔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侧安装有导向支撑柱,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调节箱,所述下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距传动轴,所述外防护箱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中支撑板,所述中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主动传动轴;

4、上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外侧的上压安装板,所述上压安装板与同距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安装板与主动传动轴螺接,所述上压安装板的下端活动安装有上夹持机构,所述外防护箱的上侧安装有驱动上压安装板移动的电动推杆;

5、下传动机构,所述下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外侧的下压安装板,所述下压安装板与同距传动轴螺接,所述下压安装板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下夹持机构;

6、电磁加热器,所述电磁加热器安装在外防护箱的内腔侧壁,且位于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之间;

7、所述同距传动轴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从动齿轮,所述调节箱的内腔下壁活动安装有间隔齿轮、一号调节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所述一号从动齿轮与一号调节齿轮相对应,所述二号从动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均与间隔齿轮相对应;所述调节箱的内腔下壁安装有驱动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从动齿轮移动的一号电磁升降器以及驱动一号调节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移动的二号电磁升降器;所述主动传动轴的外侧套设有驱动一号调节齿轮转动的主动伞齿轮。

8、优选的,所述下夹持机构和上夹持机构均包括承重盘,上下侧所述承重盘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夹头,上下侧所述承重盘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驱动夹头滑动的液压推杆;

9、所述承重盘的另一侧连接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四通旋转接头,所述液压推杆通过管道与四通旋转接头连通,所述空心轴的外侧套设有一号同步齿轮。

10、优选的,所述上压安装板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二号同步齿轮,所述二号同步齿轮与上夹持机构上的一号同步齿轮啮合;

11、所述下压安装板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三号同步齿轮,所述三号同步齿轮与下夹持机构上的一号同步齿轮啮合;

12、所述下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同步传动轴,所述二号同步齿轮和三号同步齿轮均滑动套设在同步传动轴的外侧。

13、优选的,所述下压安装板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渗透外壳,所述空心轴贯穿下压安装板并伸入到渗透外壳的内侧,所述下夹持机构上的四通旋转接头和一号同步齿轮均位于渗透外壳的内侧。

14、优选的,所述上压安装板的上侧安装有承重支撑柱,所述承重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承压板,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贯穿外防护箱并与承压板连接。

15、优选的,所述上压安装板和下压安装板均设置呈u型,所述上夹持机构位于上压安装板u型部外侧的下端,所述下压安装板位于u型部内侧的上端。

16、优选的,所述外防护箱的内侧壁安装有监测台;

17、所述监测台包括纵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监控滑台,所述监控滑台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监控滑台的外侧螺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贯穿监控滑台并与纵向导轨贴合;

18、所述监控滑台的外侧安装有用于监测上压安装板的红外传感器,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升降器及二号电磁升降器连接。

19、优选的,所述同距传动轴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机构;

20、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下支撑板上侧的复位盘,所述复位盘的内侧连接有复位盘簧,所述复位盘簧的另一端与同距传动轴的光轴端连接。

21、优选的,所述外防护箱的内腔下壁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后侧贯穿外防护箱;

22、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前侧安装有一号推杆,所述一号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推出板;所述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二号推杆,所述二号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位于推出板的后侧。

23、优选的,所述外防护箱的前后侧均设置有送料叉车。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装置通过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分别在工件的上下端对工件进行夹持,下端的下夹持机构可以为工件提供支撑力来抵消重力,从而避免电磁加热器中高温部位的工件被拉伸;同时上端的上夹持机构可以在工件的上方对工件提供拉力来抵消重力,从而避免电磁加热器中高温部位的工件被压缩;

26、2)本装置通过同距传动轴和主动传动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使得上压安装板在下移时,会带动下压安装板同步下移,从而使得上压安装板和下压安装板之间可以保持恒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上夹持机构和下夹持机构对工件形成挤压或拉伸,进而对工件进行保护;

27、3)本装置通过一号电磁升降器来控制一号从动齿轮和二号从动齿轮进行升降,通过二号电磁升降器来控制一号调节齿轮和二号调节齿轮进行升降,从而控制一号从动齿轮与一号调节齿轮之间的传动以及二号调节齿轮与二号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进而使得上压安装板在上移移动时,均可以控制下压安装板进行下移,进而使得下压安装板可以带动工件完全浸泡到冷却油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机构(64)和上夹持机构(54)均包括承重盘(541),上下侧所述承重盘(54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夹头(542),上下侧所述承重盘(54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驱动夹头(542)滑动的液压推杆(5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活动安装有二号同步齿轮(557),所述二号同步齿轮(557)与上夹持机构(54)上的一号同步齿轮(544)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安装板(63)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渗透外壳(62),所述空心轴(545)贯穿下压安装板(63)并伸入到渗透外壳(62)的内侧,所述下夹持机构(64)上的四通旋转接头(546)和一号同步齿轮(544)均位于渗透外壳(6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安装板(53)的上侧安装有承重支撑柱,所述承重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承压板(531),所述电动推杆(51)的伸缩端贯穿外防护箱(20)并与承压板(5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安装板(53)和下压安装板(63)均设置呈u型,所述上夹持机构(54)位于上压安装板(53)u型部外侧的下端,所述下压安装板(63)位于u型部内侧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箱(20)的内侧壁安装有监测台(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距传动轴(92)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机构(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箱(20)的内腔下壁放置有冷却箱(70),所述冷却箱(70)的后侧贯穿外防护箱(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箱(20)的前后侧均设置有送料叉车(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叉车式移动淬火机构,包括:外防护箱;所述外防护箱内腔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侧安装有导向支撑柱,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上侧安装有调节箱,所述下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同距传动轴,所述外防护箱的内腔左右侧均安装有中支撑板,所述中支撑板与调节箱之间活动连接有主动传动轴;上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导向支撑柱外侧的上压安装板,本装置通过同距传动轴和主动传动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使得上压安装板在下移时,会带动下压安装板同步下移,从而使得上压安装板和下压安装板之间可以保持恒定的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科,王振永,宋传海,夏吉震,李记山,荆永乐,杨战胜,王振广,白云霞,庸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天利热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