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4424发布日期:2023-11-22 21:1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阳极炉浇铸包,尤其涉及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铜火法精炼阳极炉阳极板浇铸作业过程所使用的浇铸包装置,普遍使用镁粉配粘土砖进行制作。通过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上述传统方法制作的浇铸包存在以下问题:

2、(一)由于高温铜液冲刷,浇铸包会出现包口前沿砖掉落、浇铸包跑铜等问题,导致浇铸作业中断,影响生产连续稳定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二)由于镁粉配粘土砖湿法砌筑而成的浇铸包表面不光滑,且镁粉粘接性、硬度较低,进而导致:1.阳极板浇铸作业过程中,随着铜液的冲刷腐蚀,浇铸包砌筑表面会冲刷形成坑状,造成包内局部冷铜粘结,阳极板浇铸作业结束后,浇铸包表面冷铜粘结量大,清理困难;2.阳极板浇铸作业过程中,浇铸包表面冲刷掉的镁粉等将随着铜液浇铸成阳极板,导致阳极板杂质含量升高,影响阳极板质量,对阳极板电解过程产生不利因素。

4、(三)镁粉配粘土砖制作的浇铸包在阳极板浇铸作业后,均需浇铸包制作人员对整套浇铸包重新制作,进行浇铸包冷铜清理、砌筑、烘烤等流程,整个流程耗时需6~7h/炉,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模具支撑杆,模具支撑杆的两端均超过模具本体边沿0.5m,模具支撑杆的两端均与原包钢壳相接触,原包钢壳与模具本体之间存在5~7cm的间距。

4、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两端均匀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拉钩。

5、所述模具支撑杆插接固定安装在安装拉钩上。

6、所述模具支撑杆的数量为3根。

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具有确保铜阳极炉生产连续、降低阳极铜生产成本、消除铜阳极炉设备故障等优点,投入成本较少,且易于在铜火法精炼阳极炉生产过程中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模具支撑杆(2),模具支撑杆(2)的两端均超过模具本体(1)边沿0.5m,模具支撑杆(2)的两端均与原包钢壳相接触,原包钢壳与模具本体(1)之间存在5~7cm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底部两端均匀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拉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支撑杆(2)插接固定安装在安装拉钩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支撑杆(2)的数量为3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阳极炉浇铸包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制作阳极炉浇铸包的新型装置,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模具支撑杆,模具支撑杆的两端均超过模具本体边沿0.5m,模具支撑杆的两端均与原包钢壳相接触,原包钢壳与模具本体之间存在5~7cm的间距。本技术具有确保铜阳极炉生产连续、降低阳极铜生产成本、消除铜阳极炉设备故障等优点,投入成本较少,且易于在铜火法精炼阳极炉生产过程中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汇,郭玉龙,刘兴奎,肖翔,卢卫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