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6389发布日期:2023-10-28 22:3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1、浇注系统是由浇口杯,直浇口,横浇口,内浇口组成,为将液态金属引入铸型型腔而在铸型内开设的通道。浇口杯的作用是将浇包倾注的液态金属导入直浇口。小型铸件的浇口杯大都为漏斗形,上口的直径应是直浇口的 2倍以上,而且一般都在造型时直接在铸型上做出。

2、制作浇口杯蜡模时需要在模具内预埋一根金属杆,机器人通过夹持金属杆来控制模组的姿态完成沾浆、撒砂等动作。即在浇铸蜡模之前放入模具内,填蜡时将蜡模与金属杆固定在一起,以便于后续的操作。但是现有的制作浇口杯蜡模的模具,金属棒往往是一半伸入模具内,另一半是漏在模具外边的,这种蜡模在注蜡时,容易从金属棒与模具的连接缝隙处跑蜡,造成蜡液的浪费,同时制作成的浇口杯蜡模也无法使用。

3、而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6226820 u的一种带杆浇口杯及其蜡模模具,蜡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固定模套设在上模和下模中部,用于支撑金属杆,而且固定模套连同金属杆暴露在模具外部,这种模具在填蜡时,蜡液很容易沿着固定模套和金属杆之间的缝隙以及固定模套和模具之间的缝隙流漏出去,造成蜡液的浪费,同时制作成的浇口杯蜡模也无法使用。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能够避免蜡液流漏出模具,保证浇口杯蜡模的质量,使得浇口杯蜡模正常使用。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棒,上模和下模均设有半个的主浇槽、副浇槽、第一圆弧凹槽、第二圆弧凹槽和浇道,上模和下模合在一起之后,形成完整的主浇槽、副浇槽、第一圆形通道、第二圆形通道和浇道;所述浇道与主浇槽联通,浇道与外部联通;

4、所述主浇槽、第一圆形通道、副浇槽和第二圆形通道依次设置;

5、所述主浇槽与预成形浇口杯的形状尺寸相配合;

6、所述第一圆形通道两端分别与主浇槽和副浇槽联通;

7、所述第二圆形通道设在副浇槽一侧,并与副浇槽连通,且设在模具内,未与模具外部连通;

8、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之间最大距离小于金属棒的长度;

9、所述金属棒两端搭置在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上;

10、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的直径相同,与金属棒的尺寸相配合;

11、在浇入蜡液时,蜡液首先进入主浇槽内,由于金属棒与第一圆形通道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蜡液有可能穿过第一圆形通道流至副浇槽,在整个浇蜡过程中,蜡液不会流漏出模具;

12、所述上模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13、优选地,所述主浇槽、第一圆形通道、副浇槽、第二圆形通道同心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之间最大距离为金属棒长度的80~90%。

15、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对应位置上均设有半个限位槽,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在第二圆形通道一侧,所述金属棒穿过第二圆形通道的一端置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通道,所述金属棒穿过第二圆形通道的一端变径,金属棒末端直径变大,限位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与金属棒配合,对金属棒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进而做到浇口杯蜡模的精准制作;另一方面能够为防止蜡液溢出增加一道备用防线。

16、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直径为第二圆形通道的1.1~2倍。

17、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直径为第二圆形通道的1.5倍。

18、优选地,所述下模设置两个定位槽关于中心对称,设在下模的两角处,为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与主浇槽、副浇槽不相通;所述上模在对应位置设置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突出体,便于上模与下模进行合模,保证合模的准确性。

19、优选地,所述下模设置一圈定位环槽,与主浇槽、副浇槽和第二圆形通道均不相通;所述上模设置一圈与定位环槽相配合的插入环体,合模时,插入环体插入定位环槽内,加强合模准确性,同时增加一道阻碍,防止蜡液溢出模具。

20、具体来说,将金属棒置于下模内,上模和下模合模之后,金属棒完全置于模具内部;

21、蜡液从浇道进入主浇槽内,由于金属棒联通主浇槽和副浇槽,金属棒与第一圆形通道之间仍存有缝隙,蜡液有可能会从缝隙流至副浇槽内,由副浇槽负责外漏蜡液的容纳;

22、待蜡液浇铸完毕后,冷却开模,蜡模和金属棒连接在一起,然后机器人或者其他夹持工具对金属棒进行后续操作。

2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内设置副浇槽,金属棒两端横穿副浇槽,使得蜡液从缝隙流至副浇槽内,对外流的蜡液收集起来,能够避免蜡液流漏出模具,保证浇口杯蜡模的质量,使得浇口杯蜡模正常使用。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副浇槽一侧设置限位槽,一方面能够与金属棒配合,对金属棒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进而做到浇口杯蜡模的精准制作;另一方面能够为防止蜡液溢出增加一道备用防线。

26、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蜡液流漏出模具,保证浇口杯蜡模的质量,使得浇口杯蜡模正常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金属棒,所述上模和下模均设有半个的主浇槽和第一圆弧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还设有半个的副浇槽、第二圆弧凹槽和浇道,上模和下模合在一起之后,形成完整的主浇槽、副浇槽、第一圆形通道、第二圆形通道和浇道,所述主浇槽、第一圆形通道、副浇槽和第二圆形通道依次设置;所述浇道与主浇槽联通,浇道与外部联通;所述主浇槽与预成形浇口杯的形状尺寸相配合;所述第一圆形通道两端分别与主浇槽和副浇槽联通;所述第二圆形通道设在副浇槽一侧,并与副浇槽连通;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之间最大距离小于金属棒的长度;所述金属棒两端搭置在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上;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的直径相同,与金属棒的尺寸相配合;所述上模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浇槽、第一圆形通道、副浇槽、第二圆形通道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之间最大距离为金属棒长度的8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对应位置上均设有半个限位槽,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在第二圆形通道一侧;所述限位槽设在第二圆形通道一侧,所述金属棒穿过第二圆形通道的一端置于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通道,所述金属棒穿过第二圆形通道的一端变径,金属棒末端直径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直径为第二圆形通道的1.1~2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直径为第二圆形通道的1.5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设置两个定位槽关于中心对称,设在下模的两角处,为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与主浇槽、副浇槽不相通;所述上模在对应位置设置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突出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设置一圈定位环槽,与主浇槽、副浇槽和第二圆形通道均不相通;所述上模设置一圈与定位环槽相配合的插入环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造浇口杯蜡模的浇铸模具。本技术的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设有半个的主浇槽、第一圆弧凹槽,副浇槽、第二圆弧凹槽和浇道,合模后形成完整的主浇槽、副浇槽、第一圆形通道、第二圆形通道和浇道,主浇槽、第一圆形通道、副浇槽和第二圆形通道依次设置;浇道与主浇槽联通;第一圆形通道分别与主浇槽和副浇槽联通;第二圆形通道设在副浇槽一侧,与副浇槽连通;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之间最大距离小于金属棒的长度;金属棒两端搭置在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上;第一圆形通道和第二圆形通道的直径相同,与金属棒的尺寸相配合。本技术能够避免蜡液流漏出模具,保证浇口杯蜡模的质量,使得浇口杯蜡模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华恩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