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664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适用机械加工厂(尤其是模具加工厂)和刃具制造厂。
球头立铣刀也叫球头模具铣刀。球头立铣刀的工作部分有螺旋线刃和球头圆弧刃。目前,刃具制造厂和机械加工厂的刀具车间,在刃磨球头立铣刀的螺旋线刃的后刀面和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时,一般都采用两次刃磨法。
所谓两次刃磨法是把球头立铣刀的螺旋线刃的后刀面和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分别磨出。这种刃磨法的主要问题在于在螺旋线刃和球头圆弧刃的交接处有接刀痕迹,而不是圆滑过渡,用这样的铣刀加工出的模腔,质量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在一次磨削出球头立铣刀的螺旋线刃的后刀面和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无接刀痕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参看


图1和图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结构图。
图1和图2之间没有比例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刃磨削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主要由底座A、下工作台系统B、手摇进给系统C和转臂工作台系统D组成,在底座A的上面安装下工作台系统B,转臂工作台系统D在下工作台系统B之上,手摇进给系统C在底座A的内部。
在底座A的上面装有两条水平方向的直线滚动导轨(1)和(2),其中直线滚动导轨(1)和(2)分别位于底座A上面的左侧和右侧。下工作台系统B支承在直线滚动导轨(1)和(2)之间,通过直线滚动导轨(1)和(2),底座A和下工作台系统B联结,从而下工作台系统B能够做纵向进给运动。
下工作台系统B由下工作台(3)、直线滚动导轨(4)和(5)、齿条(6)组成。直线滚动导轨(4)和(5)呈水平状态并安装在下工作台(3)的左端下部,其中直线滚动导轨(4)在(5)的上方,齿条(6)则装在直线滚动导轨(4)和(5)之间,从而齿条(6)能够做纵向移动。
手摇进给系统C由齿轮(7)、蜗轮(8)、轴(9)、轴承(10)和(11)、蜗杆(12)和手轮(13)组成。轴(9)的上端固定着齿轮(7)和蜗轮(8),齿轮(7)在蜗轮(8)的上方,齿轮(7)和齿条(6)啮合。轴(9)的下端装有轴承(10)和(11),轴承(10)和(11)装在底座A下部的垂直孔(14)内。蜗杆(12)和蜗轮(8)啮合,蜗杆(12)的一端装有手轮(13)并伸出底座A的外部,蜗杆(12)和底座A之间自然有轴承联结。
转臂工作台系统D由转臂(15)、轴(16)、轴承(17)和(18)、绳轮(19)和绳(20)、拉簧(21)和齿轮(22)组成。轴(16)的上端固定在转臂(15)的孔(23)内。轴(16)的中部装有轴承(17)和(18),轴承(17)和(18)装在下工作台(3)中部的垂直孔(24)内。轴(16)的下端固定有绳轮(19)和齿轮(22),绳轮(19)在齿轮(22)的上方。在绳轮(19)上绕有绳(20),绳(20)的一端固定在绳轮(19)上,另一端和拉簧(21)的一端连接。拉簧(21)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工作台(3)上。齿轮(22)和齿条(16)啮合。
在底座A上装有调整导轨间隙的装置(25)和(26),分别用来调整直线滚动导轨(1)和(2)的间隙。在下工作台(3)上也装有调整导轨间隙的装置(27),用来调整直线滚动导轨(4)和(5)的间隙。在底座A上安装的润滑装置(28)主要用来润滑蜗轮(8)。
在底座A上装有定位挡块(29),在下工作台(3)上装有撞块(30)。
在转臂(15)上装有铣刀夹具(31),球头立铣刀(32)安装在铣刀夹具(31)的孔内。
铣刀夹具(31)和通常的铣刀夹具相同。使球头立铣刀转动以便刃磨螺旋线刃的后刀面和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的装置也与通常的装置相同,在附图中未出现,这些在本说明书中也不再赘述。
显然轴(16)的轴线是转臂工作台D的回转中心。调整铣刀夹具(31)的位置,使球头立铣刀(32)的球头中心位于轴(16)的轴线上。
手动方式转动手轮(13),蜗杆(12)转动并使蜗轮(8)、轴(9)、齿轮(7)转动,从而使齿条(6)产生有相对于下工作台(3)移动的趋势,以及转臂工作台系统D也有转动的趋势。由于直线滚动导轨(1)和(2)的摩擦力很小,并当拉簧(21)在轴(16)上产生的扭矩大于齿条(6)在轴(16)上产生的扭矩时,齿条(6)与下工作台(3)之间无相对移动,转臂(15)不转,转臂(15)随着下工作台(3)一起做纵向进给运动,此时刃磨球头立铣刀(32)的螺旋线刃的后刀面。
当砂轮已经接触球头立铣刀(32)的螺旋线刃和球头圆弧刃的交接处时,撞块(30)刚好接触定位挡块(29),下工作台(3)停止纵向进给运动。这时增大手轮(13)的手轮力,并且克服了拉簧(21)等力的合力在轴(16)上产生的扭矩后,齿条(6)继续纵向移动,并推动齿轮(22)和转臂(15)转动,从而磨出球头立铣刀(32)的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
显然,当刃磨完螺旋线刃的后刀面之后,就立即刃磨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没有接刀痕迹,即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任务。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转臂工作台D转过90°后,也可刃磨普通立铣刀的端面刀。
本实用新型的刃磨球头立铣刀的装置,可安装在万能工具磨床上,利用原机床的床身、砂轮架即可刃磨球头立铣刀,因此凡有万能工具磨床的厂家均可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座A、下工作台系统B、手摇进给系统C和转臂工作台系统D组成,在底座A的上面安装下工作台系统B,转臂工作台系统D在下工作台系统B之上,手摇进给系统C在底座A的内部,在底座A的上面装有两条水平方向的直线滚动导轨(1)和(2),其中直线滚动导轨(1)和(2)分别位于底座A上面的左侧和右侧,下工作台系统B支承在直线滚动导轨(1)和(2)之间,所述的下工作台系统B由下工作台(3)、直线滚动导轨(4)和(5)、齿轮(6)组成,直线滚动导轨(4)和(5)呈水平状态並安装在下工作台(3)的左端下部,其中直线滚动导轨(4)在(5)的上方,齿条(6)则装在直线滚动导轨(4)和(5)之间,所述的手摇进给系统C由齿轮(7)、蜗轮(8)、轴(9)、轴承(10)和(11)、蜗杆(12)和手轮(13)组成,轴(9)的上端固定着齿轮(7)和蜗轮(8),齿轮(7)在蜗轮(8)的上方,齿轮(7)和齿条(6)啮合,轴(9)的下端装有轴承(10)和(11),轴承(10)和(11)装在底座A下部的垂直孔(14)内,蜗杆(12)和蜗轮(18)啮合,蜗杆(12)的一端装有手轮(13)並伸出底座A的外部,所述的转臂工作台系统D由转臂(15)、轴(16)、轴承(17)和(18)、绳轮(19)和绳(20)、拉簧(21)和齿轮(22)组成,轴(16)的上端固定在转臂(15)的孔(23)内,轴(16)的中部装有轴承(17)和(18),轴承(17)和(18)装在下工作台(3)中部的垂直孔(24)内,轴(16)的下端固定有绳轮(19)和齿轮(22),绳轮(19)在齿轮(22)的上方,在绳轮(19)上绕有绳(20),绳(20)的一端固定在绳轮(19)上,而另一端和拉簧(2)的一端连接,拉簧(21)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工作台(3)上,齿轮(22)和齿条(6)啮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A上装有调整直线滚动导轨(1)和(2)导轨间隙的装置(25)和(26),在下工作台(3)上装有调整直线滚动导轨(4)和(5)导轨间隙的装置(27),在底座A上装有润滑蜗轮(8)的润滑装置(28)。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A上装有定位挡块(29),在下工作台(3)上装有撞块(30)。
专利摘要一种刃磨球头立铣刀后刀面的装置,主要由底座A、下工作台系统B、手摇进给系统C和转臂工作台系统D组成。能够一次刃磨出螺旋线刃的后刀面和球头圆弧刃的后刀面,没有接刀痕迹。可装在万能工具磨床的床身上,利用原机床的床身和砂轮架即可刃磨球头立铣刀的后刀面,因此凡有万能工具磨床的厂家均可应用。
文档编号B24B3/08GK2056886SQ8920354
公开日1990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1日
发明者孙为, 汪永顺 申请人:北京工具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