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式混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06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式混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冲击式混砂装置,属铸造设备技术领域。
目前,我国铸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混砂装置,其工作原理是,用辗轮或叶片等机械部件搅拌和辗压型砂原料,从而达到混砂目的。在生产过程中,辗轮式常出现辗轮区底盘粘砂和刮板磨损严重;混制后的型砂透气率低,并常混有大团块,需使用松砂机松砂;而且,混砂装置磨损件更换与维修工作量大。发明入在1986年设计的间歇式颤震混砂机(见CN86210963U)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技术缺陷给生产带来的影响,但因噪声治理费用高而未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冲击式混砂机,这种混砂机既能克服辗轮式和叶片式混砂机的弊端,又能降低功耗和噪声,无须作噪声治理,并能混制各种类型的型砂。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附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机架(1)、电动机(2)、皮带传动(3)、减速箱(4)、掷砂叶轮(5)、转盘(6)、刮砂板(7)、导砂板(8)、冲击环(9)、支撑架(10)、盛砂筒(11)、卸料斗(12)、主传动轴(13)。在
图1中,盛砂筒、卸料斗、刮砂板、导砂板和冲击环是沿A--A剖视旋转绘制,转盘全剖视,叶轮与减速箱未剖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是冲击式混砂机包括机架(1)、电动机(2)、皮带传动(3)、减速箱(4)、转盘(6)、刮砂板(7)、支撑架(10)、盛砂筒(11)、卸料斗(12)、主传动轴(1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水平放置的掷砂叶轮(5)、导砂板(8)、冲击环(9),主传动轴(13)带动掷砂叶轮(5)旋转,减速箱(4)的低速传动轴带动转盘(6)转动,导砂板(8)及冲击环(9)依靠支架(10)固定在机架的横梁上。掷砂叶轮的中心开口是进砂口,侧面开口是出砂口。盛砂筒(11)顶部开口是加料口,侧面开口是卸料口。刮砂板(7)、导砂板(8)和冲击环(9)固定不动,冲击环与导砂板形成冲击区,砂料在冲击区内承受冲击和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及原理机架(1)支撑整机,电动机(2)驱动皮带传动(3)和减速箱(4),主传动轴(13)带动掷砂叶轮(5)旋转,减速箱的低速传动轴带动转盘(6)转动,转盘(6)与传动轴之间用花键连接,转盘(6)带动盘上型砂转动。叶轮(5)与转盘(6)作逆时针转动时,进行混砂程序;作顺时针转动时,型砂沿刮砂板(7)运动,进行卸砂程序。导砂板(8)及冲击环(9)依靠支撑架(10)固定在机架的横梁上。盛砂筒(11)顶部开口是加料口,侧面开口是卸料口。进行混砂程序时,型砂沿刮砂板(7)和导砂板(8),由叶轮中心的进料口进入叶轮内。型砂在叶轮内受到加速度后,沿叶轮出口抛射到冲击环和刮砂板内的冲击区,即可实现冲击混砂。转盘顺时针转动时,混制好的型砂即可从卸料口卸出。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水平放置的掷砂叶轮(5)是冲击混砂的动力元件,导砂板(8)将砂料送入叶轮内,砂料在高速旋转的叶轮内得到加速后,被抛射到冲击区,进行连续地冲击挤压和充分地混合,50秒即可混合均匀,2分钟达到铸造型砂的良好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冲击混砂方式,避免了辗压摩擦,所以,磨损件少,功耗低,噪声低,混砂速度快。经检测,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指标均比辗轮式混砂机好(见下表)。
测量数据对比表
表中所列数据,除“噪声级”外,其它数据均以辗轮式混砂机为1作对比。
权利要求1.一种冲击式混砂机,包括机架(1)、电动机(2)、皮带传动(3)、减速箱(4)、转盘(6)、刮砂板(7)、支撑架(10)、盛砂筒(11)、卸料斗(12)、主传动轴(13),其特征是设置了水平放置的掷砂叶轮(5)、导砂板(8)、冲击环(9),主传动轴(12)带动掷砂叶轮(5)旋转,减速箱(4)的低速传动轴带动转盘(6)转动,导砂板(8)及冲击环(9)依靠支架(10)固定在机架的横梁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混砂机,其特征在于掷砂叶轮的中心开口是进砂口,侧面开口是出砂口,盛砂筒(11)顶部开口是加料口,侧面开口是卸料口。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式混砂机,其特征在于刮砂板(7)、导砂板(8)和冲击环(9)固定不动,冲击环与导砂板形成冲击区,砂料在冲击区内承受冲击和挤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混制各类铸造型砂的冲击式混砂机。它设置了水平放置的掷砂叶轮、导砂板、冲击环,主传动轴带动掷砂叶轮旋转,减速箱的低速传动轴带动转盘转动,导砂板及冲击环依靠支架固定在机架的横梁上。由于采用冲击混砂方式,避免了辗压摩擦,磨损件少,功耗低,结构简单,易损件少,噪声小。
文档编号B22C5/04GK2221455SQ9521578
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1日
发明者谷兴平 申请人:谷兴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