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54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本实用新型尤其是关于以海绵材料制成之中层鞋底在加压过程被压缩前,用以处理不同形状中层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可以简单迅速的方式执行相当困难的工作,低成本制造大量的中层鞋底。
一般而言,鞋底可分成外层鞋底及中层鞋底。中层鞋底以海绵,发泡聚酰胺或聚乙烯制成,外层鞋底则以橡胶(包括人造橡胶)制成。
于一些特定例子中,鞋底并未被分成外层鞋底与中层鞋底。
典型的鞋底以二种代表性的方法制造。第一种方法中,中层鞋底及外层鞋底分开制造,之后再以粘性材料将之互相粘合。另一种方法中,当外层处于软或非软状态后,其上表面被该粘性材料覆盖,即被插入一模型机,适当量的发泡聚酰胺被倒入该模型机。然后加热及加压于该模型机,将该发泡聚酰胺即中层鞋底与外层鞋底粘合成单一整体。
于第二种方法的改良方法中,于完成的中层鞋底被置入该外层鞋底及被置入模型机后,施加热及压力,因而将中层鞋底及外层鞋底粘合成一整体。
因外层鞋底之橡胶材料有良好塑模特性,于进行较高难度的处理过程时不会产生特定问题,但中层鞋底的海绵材料则需额外的中间处理步骤以完成中层鞋底的成形。
因此,该中层鞋底于中间处理步骤(该加压过程前)中,被处理成配合该外层鞋底之形状,是以下述方法达成首先使用一量规在该海绵片上形成一处理线(依据该外层鞋底之形状),沿该处理线之整个边缘进行人工研磨。
当然,完成研磨作业的中层鞋底,在加压过程后被制成一鞋底完成品。
依赖人工研磨方法,有许多缺点,因为产品品质实质上不好,且加压塑模的切削角及宽度并不精确及一致。
此外,还有工作效率低,不良产品发生居高不下的问题,因而生产力减低。
为解决此问题,乃有自动化研磨机可轻易执行研磨作业。但此自动化研磨机显示下列缺点。
第一,因传统研磨机一固定切割器无法调整角度,该中层鞋底之边缘(外缘)不是以立体方式研磨。
举例而言,该中层鞋底形成一弧形部分,即脚底凹部接触部。于此例中,该弧形部分之左、右侧角度理应不同。
但因传统研磨机设固定切割器,该弧部分之左、右侧角度并非真正不同。
因此,产生一困难,即该弧形部分必须以人工完成。
此外,传统研磨机不适合使用于需不同研磨角及宽度的中层鞋底。
其次,传统研磨机有结构缺陷,于处理中层鞋底时,该中层鞋底整个边缘不能被360度转动。
换言之,该中层鞋底一半首先以180度转动处理,另一半接着再处理。
因此可知生产率低且研磨精确度受损。
此外,传统研磨机结构复杂无法制造精确的中层鞋底。
因切割器包含石头材质,易产生磨耗,研磨精确度自然降低。尤有甚者,因切割器必要时必需换新,造成成本耗损增加,且因低冲击抗阻,切割器易受损。
此外,传统研磨机的切割器因无法随切割数量调整切割速度,研磨精确度受损且生产率低。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以海绵材料制成中层鞋底于加压过程中被压缩前,用以处理不同形状中层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可以轻易迅速方式执行高难度工作,以低成本生产大量的中层鞋底。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此目的及其他目的,提供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包括一作用单元可固定及转动一海绵片,并将其侧边移动至与一样品对应;一切削角调整单元,与该作用单元接合可调整一切削面的切削角度;一板仰角调整单元,与该作用单元及切削角调整单元接合,可调整该切削面的上、下切削宽度;一切削单元与该切削角调整单元及板仰角调整单元接合,于一切割器呈一角度前后移动直接执行切削作用时上升;及一振动隔离单元,可于研磨中层鞋底时防止产生的粉状灰尘飞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切割器与周边装置接触的问题可获解决,因而提高耐用度,另外,可轻易调整一切削面的研磨宽度。与传统研磨机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可节约成本及提高生产力,降低暇疵品的发生率,因而可大量生产精密的中层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方面,可于参阅配合
的实施例后,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一顶视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
图2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
图3是一底视略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
图4是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作用单元实施例。
图5是一剖视图,显示图4所示作用单元内的一夹持具。
图6是一侧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切削角调整单元实施例。
图7是一剖视图,显示图6所示该切削角调整单元内的一凸轮。
图8是一剖视图,显示图6所示该切削角调整单元内的一滚子及其零件。
图9是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板仰角调整单元。
图10是一侧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切削单元实施例。
图11,12是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切割器及其使用状态。
图13是一分解透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中层鞋底工模实施例。
图14是一透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研磨机所制造的一中层鞋底。
图15是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振动隔离单元使用状态。
图16,17是截面、部分透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凸轮制造方法实施例。
图18是一剖视图,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作用单元实施例。
依据本实用新型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实施例,其结构及操作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图1至3,显示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一研磨机,包括一作用单元1可固定及转动一海绵片S并使其侧边与一样品对应;一切削角调整单元2与该作用单元1接合,可调整一切削面的切削角度;一板仰角调整单元3与该作用单元1及切削角调整单元2接合,可调整该切削面9a的上、下切削宽度;一切削单元4与该切削角调整单元2及板仰角调整单元3接合,于一切割器45呈一角度前后移动直接执行切削作用时上升;及一振动隔离单元5可于研磨中层鞋底9时防止产生的粉状灰尘飞扬。
如图4所示的作用单元1被拆解成可在一滑动轴11上移动的一外壳15,及设于该外壳15上的一托架12。该托架12上设置一轴13,一工模14则耦合于该轴13上。
形成于该轴13底座表面上的一蜗旋齿轮8与该外壳15的一蜗旋齿轮8′啮合,而后者与该滑动轴11耦合。
一定时滑轮6耦合于该外壳15另一侧上且通过一定时皮带61与一马达M的一驱动轴接合。该马达M的驱动力通过转动轴13而获得,该轴13与滑动轴11接合使轴13上之工模14转动。
工模14是由形状相同的一夹持台14a及一引导台14b所组成。此外,该夹持台14a及引导台14b与中层鞋底9的外缘有相同形状及标准。待处理之海绵片S被附着于该夹持台14a上,引导台14b的外缘表面与一引导滚子17接触。
多数枝针14c设置于该工模14夹持台14a上表面所有方向上,稳固待塑模的海绵片S。夹持台14a上部设有一应力床72,可加压于置于该夹持台14a上的海绵片S。
应力床72置于一气缸71上,后者形成于该托架12内,该托架12可沿一水平框B上表面上的一滑动轨12a前后移动。
外壳15于一气缸15a底面与其活塞杆连接,倘气缸15a运转,外壳15及托架12即被拉动,使工模14引导台14b的外周边表面与引导滚子17接触。
引导滚子17置于一夹持具18上且被以螺丝固定于一簧片齿轮19后端上。簧片齿轮19与一传动齿轮19a啮合,后者则与耦合于一轴16上的一调整机构19b啮合。该轴16设置于该水平框B上与一调整柄16a于其尽头耦合。
另一方面,切削角调整单元2可调整及决定中层鞋底9切削面9a之倾斜角度。
就结构而言,其上装有引导该切削面9a倾斜度的凸轮23a的一凸轮法兰盘23耦合于一轴22上。轴22设置于水平框B上,耦合于该轴22较低端上的一蜗旋齿轮8a与一水平轴21上的一蜗旋齿轮8b接合。一定时滑轮6a与蜗旋齿轮8b另一侧组合在一起并与一马达42通过一定时皮带连接。
滑动轴11及水平轴21上的定时滑轮6、6a被设计成具有相同旋转率,使工模14与凸轮23a的旋转率实质上相同。因此,切削器45的倾斜度被依凸轮23a的旋转率调整,于是切割器45于海绵片S上有理想位置及角度。
同时,凸轮23a与套合于一夹持具25上的一凸轮滚子24接触,夹持具25的一齿条机构26与一正齿轮26a啮合。正齿轮26a与同一轴上的另一正齿轮27a啮合,后者与和一连杆托架29端部组合一起的一齿条机构27啮合。
齿条机构26与正齿轮26a,以及齿条机构27与正齿轮27a的旋转比率为1∶3,为精简该系统之尺寸,夹持具25沿凸轮23a周边表面轨道前移动的距离被以1∶3比例传达至连杆托架31为佳。
齿轮机构26、正齿轮26a、齿轮机构27及正齿轮27a设于另一外壳内,连杆29及连杆托架31则呈一角度移动状态与齿轮机构27的后端连接。
夹持具25的后端形成似一倾斜面25a,下端有一倾斜面25c的一调整柄25b形成与倾斜面25a呈垂直方向上。此时,倾斜面25a,25c系表面接触。
倘调整柄25b操作时,夹持具25前后移动,因而凸轮滚子24与凸轮23a的接触距离被调整成可调整连杆托架29的移动角度。所以中层鞋底9不论其尺寸可以单一凸轮23a处理。
切削单元4设于连杆托架31上,由一板41所组成,该连杆托架31即耦合于此。
马达42设于板41上,借助一皮带44与切割器45的滑轮43、46连接。切割器45为圆锥形状,具一较大部分及一较小部分。
此时,切割器45的旋转速度可借助一直流马达如马达42自由调整为佳。
切割器45以工具钢制成,多数个切割边缘45a于其整个外周边表面所有方向呈一固定间距形成。于是当研磨海绵片S时,产生之粉状灰尘(分度废料)不至于聚集于切割器45外周边表面上。
板仰角调整单元3设于板41两面上。
板仰角调整单元3由被该板套合的一切割器装置托板34所形成。切割器装置托架34借助一销33耦合于一俯仰轴32的上端上,且呈一角度移动。俯仰轴32系可上升式架设于水平框B上托架31的一俯仰孔37上,且耦合于一引导滚子32a下端。
引导滚子32a与套合于一凸轮轴35上的一“Z”形凸轮36接触,后者的外周边表面突出,可规则性的升高俯仰轴32。
被Z形凸轮36套合的凸轮轴35后端有一定时滑轮耦合并借助一定时皮带连接于一马达M。
一仰角螺帽38形成俯仰轴32上,依中层鞋底9的尺寸调整俯仰轴32的上升高度。
另一方面,图16、17显示凸轮23a的一作业状态。一图形凸轮材料C套于凸轮法兰盘23上,然后转动后者。于该凸轮材料上显示该凸轮轨道的一工作材料28a所放置的一工作材料夹持具28与夹持具25配合。
接着,完成的中层鞋底9被放在夹持台14a上,切割器45被沿中层鞋底9的切削面9a引导前进。
结果上设切割器45的板41其切削角度改变,板41的可变程度经由连接托架31、夹持具25、18的连杆托架29及齿条机构27、正齿轮27a,齿条机构26及正齿轮26a而传达引导工作材料夹持具28。
工作材料夹持具28的工作材料28a于凸轮法兰盘23凸轮材料C上显示凸轮23a的轨道,凸轮法兰盘23沿完成后中层鞋底9的切削面9a与滚子24接触。因此完成凸轮23a的制造。
为避免研磨中层鞋底时产生灰尘飞扬,乃设一振动隔离单元5,由一吸收导管52及空气喷嘴53所组成,前者设置于切削单元4切割器45后部上,后者则形成于切割器前面部分上将灰尘吹到吸收导管52。
此外,一空气喷嘴54设于该水平框B前侧上,可将灰尘吹至吸收导管52,避免灰尘飞扬于外。
此外,一振动隔离板51分别设置于该水平框B的上表面及左右侧上,可将灰尘吹送至吸收导管52,避免灰尘飞扬于外。
如上所述之结构,依据中层鞋底9尺寸形状选择工模14后,海绵片S被固定于夹持台14a上。此作业状态下,操作员可轻松的制造精确的产品。
工模14置于作用单元1的轴13上,对应中层鞋底9外周边表面形状及切削面9a角度引导一切削角的凸轮23a则与切削角调整单元2的凸轮法兰盘23耦合。
于上述状态,海绵片S的外周边表面对应夹持台14a的外周边表面而被置于夹持台14a上。
此时,海绵片S被夹持台14a上表面上的多数枝针14c固住,因气缸71的操作而被下降的应力床72即与该海绵片S上表面接触,避免该海绵片S移动。
当然,于前述过程中,操作员转动调整柄16a,并旋转与调整机构19b及传动齿轮19a啮合的簧片齿轮19,旋转以前、后方向以螺丝接合于簧片齿轮19的夹持具18。
结果因与引导滚子17接触的引导台14b间隔调整,海绵片S的工作起点可从中层鞋底9a尺寸而调整。
引导台14b与引导滚子17的后侧接触,置于夹持台14a上的海绵片S与切割器45接触。若马达M被驱动,藉定时皮带61与马达M及定时滑轮6连接的该作用单元的滑动轴11、该切削角调整单元2的水平轴21、及凸轮轴35即以相同旋转比率旋转。
此时,假设滚子24耦合的夹持具25其移动宽度为1,连接齿条机构27的连杆托架31其宽度为3,呈角度移动连接连杆托架29的板41。
结果,板41上的切割器45呈一角度移动,研磨以一正确切削角度被固定于夹持台14a上该海绵片S的外周边表面。
切削角调整单元2切削面9a的作业宽度以下列过程调整。
当与Z型凸轮36连接引导滚子32a套合的俯仰轴32被上升时,与之对应呈一角度移动的切割器装置托架34,即根据销33被下降。
接着,切割器装置托器34的板41被升高,切割器45与海绵片S之间的上、下研磨间距可调整,调整切削面9a之上、下研磨宽度。
因此,切割器45被俯仰轴32的上升作业升高,切割面9a的角度调整同时借助凸轮23a达成,执行切割面9a的研磨作业。
换言之,左右中层鞋底之中有一完成。
另一方面,若另一中层鞋底9的处理作业欲执行,只要将工模14转过来,重覆上述的作业过程即可。
更详细的说,于工模14与轴13分开后,夹持台14a被置于较低部分,引导台14b则被置于较上部分。接著,若翻覆的工模14被套合于轴13上,工模14的引导台14b及夹持台14a形状与第一过程呈相反方向。
此时,凸轮23a被以相反次序组合以调整切削面9a的角度,但因其形状呈左右对称方向,而角度亦如此,凸轮23a的组合次序逆转亦无妨。
换言之,倘被引导滚子17引导的夹持台14b起始点对应凸轮23a的起始点,凸轮23a的组合次序无需逆转。
同时,调整切削面9a角度的夹持具25与凸轮23a接触时,转动调整柄25b,向前、后移动夹持具18。
因与凸轮23a接触的滚子24其操作距离被调整,连杆托架引导的移动距离亦调整,切削面9a的角度可依中层鞋底9的大小适当调整。
因此,操作员不用依中层鞋底9的尺寸而用不同凸轮23a,以上述简单操作即可研磨中层鞋底9。
振动隔离单元5可将研磨作业产生的灰尘全部吸至吸收导管52,保持清洁工作环境,并避免因灰尘造成的环境污染。
图18显示借助真空状态将中层鞋底9固定于夹持台14a的该作用单元,夹持台14a上未设置针。
参阅图18,夹持台14a中央部分上有一孔81,及一向内倾斜的倾斜面80,朝向该孔81而形成。接著,上部开放的一孔90形成于轴13的中央部分,及多数个孔91垂直越过孔90而形成于孔90的下部。接着轴13的上端被插入工模14的孔80内,且借助一键或一螺栓固定,一孔301形成于托架12的一轴承壳300上。一软管130连接孔301并连接与一电磁阀100相接的一连接管120。连接一鼓风机110的一连接管与该电磁阀100相接。
密封技术可想而知被应用于轴承壳300的内部,让其保持封闭,最好还有一消音器101附着于中磁阀100。
在如上所述结构中,中层鞋底9可被正确的固定于夹持台14a上,后者无需设置针。
因此,因针造成的记号不会形成于中层鞋底9上,产品品质得以改良,此外因中层鞋底被保持无暇疵或刮痕,产品的耐用性得以确保。
倘鼓风机110运作,中磁阀100同时操作以连接上、下连接管120、111。因此,工模14轴13及软管130上的孔81、91内遗留的空气被排放于外。
因此,整条管线呈真空状态,夹持台14a上表面上的中层鞋底9被朝向孔81吸且牢牢接触该夹持台14a的倾斜面80。
因下列作业过程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以免造成本说明书冗长。
如上所述之结构免除在夹持台14a上设置针,改良中层鞋底的品质及耐用性。此外,有一优点即当中层鞋底9被切割器45研磨时,无需使用将中层鞋底9由上部至下部施加应力的应力床72。
换言之,中层鞋底9的位置可被固定以研磨其侧面,无需使用应力床72及气缸71。
所以,因应力床及周边装置引起的研磨作业干扰不会产生,可执行不同的功能,如切割器的角度调整功能、工模的360旋转功能,切削面的宽度调整功能,切削角调整功能等等,因而可生产不同种类、更精密的产品。
此外,切割器与周边装置接触的问题可获解决,因而提高其耐用度。
从上述说明很明显可见,提供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其中圆切割器的角度可自由调整,可处理中层鞋底的不同左、右侧角度,且因其可旋转约360度,该中层鞋底可精确研磨。此外,依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可轻易调整一切削面的研磨宽度,而切割器的耐用度可大予提高。
因此,倘待处理的材料被置入,接着执行简单操作,中层鞋底可以快迅精确制造。与传统研磨机器比较,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可确保改良成本节约及生产力,降低暇疵品的发生率,因而可大量生产精密的中层鞋底。
虽然在此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形式,熟知此项技艺者当知不同变化、相同用途,都为熟知此项技艺者可想而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此说明书所限定,而以权利要求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以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作用单元,可固定及转动一海绵片,并将其侧边移动至与一样品对应;一切削角调整单元,与该作用单元接合可调整一切削面的切削角;一板仰角调整单元,与该作用单元及切削角调整单元接合,可调整该切削面的上、下切削宽度;一切削单元与该切削角调整单元及板仰角调整单元接合,于一切割器呈一角度前后移动直接执行切削作用时上升;及一振动隔离单元,可于研磨中层鞋底时防止产生的粉状灰尘飞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作用单元包括一设置于一托架上的第一轴,该托架于一水平框上表面上沿一滑动轨前、后滑动;一第一蜗旋齿轮形成于该轴底部表面上与一外壳的第二蜗旋齿轮啮合,该外壳与滑动轴耦合;一定时滑轮套合于该外壳另一侧上与一马达通过一定时皮带连接;一较低气缸可向后拉该外壳;一工模设置于该第一轴上被引导滚子引导;一夹持具与该引导滚子耦合,并通过螺丝与将和一第二轴的一调整机构及传动齿轮啮合的一簧片齿轮耦合,调整该工模与引导滚子的间距;及一应力床套合于该气缸较低端上,在该工模上侧上给该海绵片加压,该气缸设置于一调定托架的一气缸装置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作用单元包括一形成于一工模的一夹持台中央部分上的第一孔;向内朝该第一孔倾斜的一倾斜面;形成于一轴的中央部分上的上部开放的一第二孔,该轴的上端被插入工模的该第一孔内,且通过一键或一螺栓固定;垂直越过该第二孔而形成于该第二孔的下部的多数个孔;形成于一托架的一轴承壳上的一第四孔;连接该第四孔并连接与一电磁阀相接的一第一连接管的一软管;及一第二连接管,连接一鼓风机,后者与该电磁阀相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切削角调整单元包括有一凸轮置于其上的凸轮法兰盘耦合于一轴上;置于该轴上并连接一水平轴的一定时滑轮,该水平轴通过一定时皮带连接一马达,该轴及水平轴与第一、二蜗旋齿轮啮合,上置一凸轮滚子的一夹持具与该凸轮接触;该夹持具的一第一齿条机构,可前后动滑动与一轴上一第二正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机构,与该第一齿条机构啮合的一第一正齿轮亦在同一轴上;及通过一连杆连接该第二齿条机构的一连杆托架,呈一角度移动设于该连杆托架上的该切削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板仰角调整单元包括一Z形凸轮套合于一凸轮轴上,后者与一定时滑轮耦合并通过一定时皮带与一马达连接,且与一引导滚子于一俯仰轴下端上接触,升高设于一水平框托架上的该俯仰轴;该切割单元置于其上的一切割器装置托架,通过一销而耦合于该俯仰轴上端上,呈一角度移动该切削单元;及形成于该俯仰轴上的一仰角螺帽,可调整该俯仰轴的上升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切削单元包括一板,其上设有该切削角调整单元的该连杆托架,后者位置在该切削单元二侧上的该切割器装置托架之间;一设置于该板上的一马达且该切割器与该马达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振动隔离单元包括置于该水平框上的一振动隔离板;可防止灰尘飞扬;置于该切割器后部上的一吸收导管,可吸收该灰尘;及形成于该水平框前、后侧上的第一、二空气喷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工模包括一夹持台及一引导台,分别设于该作用单元的该第一轴上,与该中层鞋底的外周边形状、标准相同,该夹持台固定该海绵片,与该切削单元的切割器连接,该引导台与该引导滚子接触,且该夹持台及引导台的上表面设有多根针,可稳固住该海绵片。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具的后端形成有一第一倾斜面,该夹持具让下端有一第二表面的一调整柄耦合第一倾斜面,让夹持具通过该调整柄的俯仰调整向前、后操作,进而调整与该支持具配合的该凸轮滚子及该凸轮间距离,并依该中层鞋底尺寸调整该切削面的一切削角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设于该切削单元上的该切割器的形状为圆锥状,具有一较大及一较小较低部分,并于其整个外周边表面上所有方向等距方式形成多数个切割边缘,避免该海绵片的碎屑附着于其外周边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具耦合一工作材料夹持具,后者上可有一种工作材料配合作业,该轴的凸轮法兰盘耦合该轴上的圆形凸轮材料,让通过藉该夹持具向前、后操作而置于该夹持具上的该工作材料夹持具的工作材料于该凸轮材料上,沿该完成中层鞋底切削面处理该凸轮材料的轨道。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处理鞋底侧边的研磨机,包括一作用单元可固定及转动一海绵片,并将其侧边移动至与一样品对应;一切削角调整单元,与该作用单元接合可调整一切削面之切削角度;一板仰角调整单元,与该作用单元及切削角调整单元接合,可调整该切削面之上、下切削宽度;一切削单元与该切削角调整单元及板仰角调整单元接合,于一切割器呈一角度前后移动直接执行切削作用时上升;及一振动隔离单元,可于研磨中层鞋底时防止产生的粉状灰尘飞扬。
文档编号B24B37/00GK2353486SQ9824754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8日
发明者姜在德, 曹永浩 申请人:姜在德, 曹永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