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水扒渣的锯齿形状的扒渣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445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铁水扒渣的锯齿形状的扒渣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冶金炼钢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铁水扒渣的锯齿形状的扒渣头,在扒渣过程中便于铁液从锯齿部流回铁水包,降低铁损,提高扒渣效率。
【背景技术】
[0002]铁水预处理技术在提高钢水质量、扩大产品的种类、减轻高炉和转炉的冶金负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钢铁冶金企业优化工艺流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决定转炉出钢钢水中最终硫含量的重要工艺环节,目前已经为钢铁企业所普遍采用。铁水脱硫主要是将铁水中的硫脱除到渣中,因此在铁水预处理后,铁水上会有一层含硫的高硫渣,为了防止渣中的硫重新进入铁水或之后的钢水,这层渣必须在铁水进转炉前去除。如何干净、彻底、快速且有效地将含高硫的铁水渣去除,是稳定脱硫最终效果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转炉终点出钢时钢中的硫含量。
[0003]目前实际生产中,铁水包内除高硫渣采用的较多方法是机械扒渣法。其原理通常是将铁水包倾翻到一定程度,此时扒渣板可以位置正好低于铁/渣界面的位置,然后进行扒渣,将铁水渣扒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将扒渣头下沿稳定控制在铁水和固态渣的交界面,因此会出现扒渣板插入深度过深的情况,这样在扒渣过程中将把铁水扒除,导致扒渣过程的铁损量较大;而扒渣板插入深度过浅,则扒渣力度不足,固态渣不容易扒出,导致扒渣效率低。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锯齿形状的扒渣头,即将扒渣头底部改成锯齿形状,锯齿的高度在80?150mm之间,这样既保证了扒渣头的强度,同时在扒渣过程中给扒渣头的插入深度提供较宽裕的控制范围,保证了当插入深度低于铁水和渣界面时被扒出的铁水可以从锯齿部位流回铁包,能有效降低铁损量。同时两侧钢板与中间钢板成水平夹角100?150°,避免扒出的渣从两侧流回铁包,提高了扒渣效率和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铁水扒渣的锯齿形状的扒渣头,通过将扒渣头的底部改成锯齿形状,更容易控制扒渣头插入深度,可使随渣扒出的铁液从锯齿部位流回铁包,能有效降低铁损量,提高扒渣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包括中间钢板1、侧壁钢板2、锯齿3、连接孔4 ;其中,侧壁钢板2与中间钢板I为焊接连接,锯齿3和连接孔4为在中间钢板I上切割而成。侧壁钢板2与中间钢板水平夹角为100?150° ;锯齿部分的厚度与中间钢板厚度相同,锯齿的个数为3?10个,据齿宽度为50?100mm,据齿高度为80?150mmo
[0007]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其他工序扒渣或其他领域的扒渣,如钢水扒渣等。优点在于,该结构能使固态渣包裹的液态铁能从锯齿部流回铁水包,降低铁损。同时侧壁钢板与中间钢板的水平夹角避免了扒出的渣从两侧流回铁包,提高扒渣效率。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中间钢板1,侧壁钢板2,锯齿3,连接孔4。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将锯齿状的扒渣头通过连接孔与扒渣臂相连,装配在扒渣机上。如图1所示,扒渣头由中间钢板I,侧壁钢板2,锯齿3,连接孔4四部分组成,其中侧壁钢板2与中间钢板I为焊接连接,锯齿3和连接孔4为在中间钢板I上切割而成。侧壁钢板2与中间钢板I水平夹角100?150° ;锯齿个数为3?10个,宽度为50?100mm,高度为80?150mm。在铁水扒渣过程中,该结构能使固态渣包裹的液态铁能从锯齿部流回铁水包,降低铁损。同时侧壁钢板与中间钢板的水平夹角避免了扒出的渣从两侧流回铁包,提高扒渣效率。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铁水扒渣的锯齿形状的扒渣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钢板(I)、侧壁钢板(2)、锯齿(3)和连接孔(4),侧壁钢板⑵与中间钢板⑴为焊接连接,锯齿(3)和连接孔(4)在中间钢板(I)上切割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渣头,其特征在于:侧壁钢板(2)与中间钢板(I)水平夹角 100 ?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扒渣头,其特征在于:锯齿(3)的厚度与中间钢板(I)厚度相同。
4.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扒渣头,其特征在于:锯齿的个数为3?10个,锯齿宽度为50?100mm,据齿高度为80?150mm。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铁水扒渣的锯齿形状的扒渣头,属于钢铁冶金炼钢设备领域。包括中间钢板、侧壁钢板、锯齿、连接孔;其中,侧壁钢板与中间钢板为焊接连接,锯齿和连接孔为在中间钢板上切割而成。侧壁钢板2与中间钢板水平夹角为100~150°;锯齿部分的厚度与中间钢板厚度相同,锯齿的个数为3~10个,锯齿宽度为50~100mm,锯齿高度为80~150mm。优点在于,该结构能使固态渣包裹的液态铁能从锯齿部流回铁水包,降低铁损。同时侧壁钢板与中间钢板的水平夹角避免了扒出的渣从两侧流回铁包,提高扒渣效率。
【IPC分类】B22D43-00
【公开号】CN204584259
【申请号】CN201520205700
【发明人】刘金刚, 张利君, 王立峰, 朱志远, 郝珊, 李战军, 顾林豪, 郝宁, 初仁生, 王彦锋, 闫新慧, 王森, 王东柱
【申请人】首钢总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