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67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器,具体说是一种介质阻挡放电中的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应用的臭氧,大多是采用空气或氧气为原料用电晕放电的方法产生的。通常采用的臭氧发生器有管式和板式两种,为了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必须对放电电极进行冷却和防腐保护处理。如CN2450205Y、CN2451565Y、CN2450204Y所公开的高浓度臭氧发生器,CN2245056Y所公开的制备臭氧水的装置中都对放电电极设置了水冷却或电极防腐保护措施。水冷却简单易行、成本低,但却使整个装置体积臃肿,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水冷,也可以空气冷却、使用寿命高的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由壳体、介质层、高压放电极、接地电极及电机等组成,介质层置于高压放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当臭氧发生器为管式时,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电极间的介质层上设有可以沿管的轴心旋转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介质层可以沿管的轴心旋转;当臭氧发生器为板式时,高压放电极、接地电极和其间的介质层是平行的,介质层上设有可以沿电极极板的垂直方向旋转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介质层沿极板的垂直方向转动;当臭氧发生器为板式时,传动轴位于电极极板的对称中心的垂直方向上,传动轴带动介质层转动,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高压电极和/或接地电极是平行静止不动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寿命高。本实用新型的介质阻挡放电中的介质层可以旋转,避免了其局部过热,电极上每一点都是间歇放电,不易被击穿,不易发热。
2.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介质阻挡放电的介质层可以旋转,臭氧的产量提高,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3.电极自愈修复。臭氧发生器的放电极具有自愈和修复功能,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电极间的放电间隙能够智能调整。
4.制作简单。本实用新型空气冷却即可,便于实现,易于实施及大型化。
5.可采用空冷、水冷、蒸汽冷、油冷等各种形式散热冷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如图1-2所示,从外向内由PVC或PP-R材料制成的管状壳体1,管状接地电极2,由玻璃、陶瓷、硅橡胶或其它耐高频高压材料制成的管状介质层3,管状高压放电极4,电极由凸凹凸不平的金属材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接地电极2与介质层3之间形成一反应腔(O2→O3),高压放电极4与介质层2之间也形成另一反应腔(O2→O3)。本实例可采用水冷、蒸汽冷、空气冷或油冷等冷却方式。介质层3连有可以沿管的轴心旋转的传动轴7,壳体1上设有轴承5,传动轴与电机通过传动轮6连接。
实施例2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如图3-4所示,从外向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接地电极2,由玻璃、陶瓷、硅橡胶或其它耐高频高压材料制成的管状介质层3,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高压放电极4,电极由凸凹凸不平的金属材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接地电极2与介质层3之间形成一反应腔A(O2→O3),高压放电极4与介质层2之间也形成一反应腔B(O2→O3)。本实例可采用水冷、蒸汽冷、空气冷或油冷等冷却方式,接地电极2与介质层3之间嵌有旋转轴承8,在发生器一端介质层的外侧设有传动轮6(在发生器的另一端也可以同时设有另一传动轮),传动轮6带动介质层3转动,传动轮6与电机7传动连接(见图4)。
权利要求1.一种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由介质层(3)、高压放电极(4)、接地电极(2)及电机等组成,介质层(3)置于高压放电极(4)与接地电极(2)之间;其特征在于当臭氧发生器为管式时,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电极间的介质层上设有可以沿管的轴心旋转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当臭氧发生器为板式时,高压放电极、接地电极和其间的介质层是平行的,介质层上设有可以沿电极极板的垂直方向旋转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当臭氧发生器为板式时,传动轴位于电极极板的对称中心的垂直方向上,传动轴带动介质层转动,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介质层旋转式臭氧发生器,由壳体、介质层、高压放电极、接地电极及电机等组成,介质层置于高压放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当臭氧发生器为管式时,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电极间的介质层上设有可以沿管的轴心旋转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当臭氧发生器为板式时,高压放电极、接地电极和其间的介质层是平行的,介质层上设有可以沿电极极板的垂直方向旋转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为臭氧发生器的寿命长,效率高,制作简单,便于实现。
文档编号C01B13/11GK2747214SQ20042011346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宋中庆, 任国玉, 宋立平, 沈丽, 张锦 申请人:宋中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