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废热可再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01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余热、废热可再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碳化硅用电阻炉。
背景技术
碳化硅又称金刚砂或耐火砂,它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等原料在电 阻炉内经高温冶炼而成,其硬度介于刚玉和金刚石之间,机械强度高于刚玉,性脆而锋利, 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用其制作磨具,适用于加工抗张强度低的金属和非金属材 料,如灰铸铁、有色金属、石材、皮革、橡胶等,碳化硅微粉在高级耐火材料、电热电器元件材 料、特性填充料等非磨削用途中广泛应用。碳化硅冶炼属于高能耗行业,生产一吨碳化硅能 耗在6000-7000kwh左右,占碳化硅总生产成本的50%以上,目前国内碳化硅冶炼一般均采 用地槽炉或窑炉等电阻炉,其结构一般为由耐火砖砌成炉体,炉体内安装电阻发热材料, 炉壁有钢板或直埋地下形成,生产碳化硅的电阻炉的长度一般在60-80米左右,工作温度 在1850-1900摄氏度之间,每合成一炉碳化硅需用30-40小时,电阻炉在生产碳化硅时,电 能转化为电阻释放的热能,除了一部分被合成碳化硅时利用外,其余热能均以向炉外界散 热形式被浪费。而当电阻炉内的碳化硅合成后,因电阻炉处于高温状态,还需引风交换散 热,待电阻炉及炉内碳化硅等材料冷却后才能从电阻炉内取出,电阻炉从高温到冷却所散 去的废热也被白白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余热、废热可再 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降低因炉壁向外界散热而造成的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废热可再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其特征在于炉体的两横向侧壁的 内壁与外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密闭储水层,所述储水层具有进水口和出汽口,所述进水口 设置于储水层底部,所述出汽口设置于储水层顶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储水层内设置有水位自动控制装置。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的横向侧壁与保温层之间设置一密闭储水层,储水层内 的水不断吸收炉壁散发的余热,进而转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再由汽轮发电设备将热能转化 为电能,然后被重新应用到工业生产碳化硅工艺中,同时也可以将储水层的出汽口直接与 供暖管道连通,在冬天为居民提供暖气。2、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将生产碳化硅时产生的余热、废热收集再利用,节约成本,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炉外温度,改善工作环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废热余热系统流程图。图中标号1炉体、2内壁、3外壁、4储水层、5进水口、6出汽口、7蒸汽塔、8高压蒸 汽塔、9汽轮发电机、10变压器、11其他生产生活用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生产碳化硅用电阻炉,由耐火砖砌成的炉壁,炉体1 的内壁2的两端设置有电极,炉体内放有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等原料,当电极通 电后,炉体内原料自身形成一高热电阻,为生产碳化硅提供热量,在炉体的两横向侧壁的内 壁2与外壁3之间分别设置一密闭储水层4,储水层4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 5,顶部设置有 出汽口 6,进水口与供水管道相连并设置有进水控制阀,储水层中设置的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控制进水控制阀的开闭,出汽口与余热、废热再利用系统相连。余热、废热再利用系统有余 热、废热供暖系统和余热、废热发电系统两部分,其中余热、废热发电系统流程为,参见图4, 碳化硅炉储水层中的水吸收余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从出汽口进入蒸汽塔7,经加压后进 入高压蒸汽塔8,再由高压蒸汽塔输送给汽轮发电机9,汽轮发电机9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经 变压器10变压后重新被应用于生产碳化硅工艺中用或应用于其他生产生活用电11。
权利要求一种余热、废热可再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的横向侧壁的内壁(2)与外壁(3)之间设置有一密闭储水层(4),所述储水层(4)具有进水口(5)和出汽口(6),所述进水口(5)设置于储水层底部,所述出汽口(6)设置于储水层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废热可再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层内设置有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废热可再利用的生产碳化硅电阻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的两横向侧壁的内壁(2)与外壁(3)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密闭储水层(4),所述储水层(4)具有进水口(5)和出汽口(6),所述进水口(5)设置于储水层底部,所述出汽口(6)设置于储水层顶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炉内的余热、废热以水蒸气方式吸收再利用,既可用于汽轮发电机发电,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再重新应用到工业生产碳化硅工艺中,也可直接将水蒸气用于供暖系统中。
文档编号C01B31/36GK201660447SQ20102014870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云松, 熊西贵, 肖来平 申请人:滁州市赛特工贸有限公司;肖来平;熊西贵;李云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