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346751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氧化铝生产中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属于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氧化铝工业,拜耳法生产通常采用烧碱为氧化铝生产系统补充消耗的苛性碱,如采用液体苛性碱,苛性钠浓度约42 45%,通常设置液碱卸车及储运工序,将外来液体苛性碱卸车,并设置液碱贮槽满足一定的缓冲时间,通过液碱泵将液体苛性碱送入碱液调配工序,与蒸发母液和种分母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补入生产系统;如采用固体苛性碱为系统补碱,苛性碱以NaOH计含量> 98%,通常设置化碱工序,在化碱池内用新水或循环水将固体苛性碱溶解为液体苛性碱,存储在液碱槽内,再通过液碱泵送入碱液调配工序,与蒸发母液和种分母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补入生产系统。采用以上两种形式的苛性碱为氧化铝生产系统补充消耗的苛性碱,需要设置单独的液碱卸车及储运工序或 化碱工序,并且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的苛性碱,都有超过一半的无用水随着有用成分苛性碱加入氧化铝生产系统,增加了系统的进水量,加重了蒸发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无用水进入系统,加重蒸发负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采用固体苛性碱为氧化铝生产系统补碱,取消了固体苛性碱化碱工序,在碱液调配工序或相邻工序设置固体苛性碱堆存、定量给料装置,经计量的固体苛性碱与蒸发母液、种分母液一起进入调配混匀槽,调配混匀槽带搅拌,加速固体苛性碱的溶解,固体苛性碱的加入量根据调配混匀槽的出料密度进行调节。堆存在堆栈内固体苛性碱通过定量给料装置加入到调配混匀槽内。固体苛性碱的加入量根据调配混匀槽的出料处的出料密度计显示的密度值调节。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对于采用液体苛性碱作为系统补碱的生产系统可取消液碱卸车及储运工序;对于采用固体苛性碱作为系统补碱的生产系统可取消单独的化碱工序,可减少建厂的一次投资及运行费用。2、作为碱液缓冲的设施,采用固体苛性碱堆栈取代液碱槽,由于固体苛性碱中的有用成分含量更高,减少了必需的苛性碱储存量。3、由于固体苛性碱在调配槽加入,苛性碱溶解所释放的热量直接用于调配所得合格碱液的加热,提高了出料温度。
4、由于采用固体苛性碱作为系统补碱,而非液体苛性碱,且取消了化碱工序,进入系统中的水量大大减少,减少系统进水约7(T200 kg/t-AO,若按汽水比0.25计算,可减少蒸发蒸汽消耗量约17.5^50 kg/t-AO,可降低吨铝综合能耗约0.046、.138 GJ/t-AO。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图中:1、固体苛性碱;2、堆栈;3、定量给料装置;4、调配混匀槽;5、蒸发母液;6、种分母液;7、出料密度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如图1所示,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采用固体苛性碱I为氧化铝生产系统补碱,取消了固体苛性碱化碱工序,在碱液调配工序或相邻工序设置固体苛性碱堆存、定量给料装置3,经计量的固体苛性碱I与蒸发母液5、种分母液6—起进入调配混匀槽4,调配混匀槽4带搅拌,加速固体苛性碱I的溶解,固体苛性碱I的加入量根据调配混匀槽4的出料密度进行调节;堆存在堆栈2内固体苛性碱I通过定量给料装置3加入到调配混匀槽4内,固体苛性碱I的加入量调配混匀槽4的出料处的出料密度计7显示的密度值调节。
权利要求
1.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采用固体苛性碱为氧化铝生产系统补碱,取消了固体苛性碱化碱工序,在碱液调配工序或相邻工序设置固体苛性碱堆存、定量给料装置,经计量的固体苛性碱与蒸发母液、种分母液一起进入调配混匀槽,调配混匀槽带搅拌,加速固体苛性碱的溶解,固体苛性碱的加入量根据调配混匀槽的出料密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堆存在堆栈内固体苛性碱通过定量给料装置加入到调配混匀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苛性碱的加入量根据调配混匀槽的出料处的出 料密度计显示的密度值调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氧化铝生产中降低系统蒸水量的方法,属于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下述步骤采用固体苛性碱为氧化铝生产系统补碱,取消了固体苛性碱化碱工序,在碱液调配工序或相邻工序设置固体苛性碱堆存、定量给料装置,经计量的固体苛性碱与蒸发母液、种分母液一起进入调配混匀槽,调配混匀槽带搅拌,加速固体苛性碱的溶解,固体苛性碱的加入量根据调配混匀槽的出料密度进行调节。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取消了液碱卸车及储运工序和化碱工序,减少了建厂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用固体苛性碱堆栈取代作为碱液缓冲的设施的液碱槽,减少了必需的苛性碱储存量;利用了苛性碱溶解所释放的热量,提高了出料温度;大大减少了进入系统的水量,减少了蒸发的蒸汽消耗量。
文档编号C01F7/02GK103101940SQ20111035883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李志国, 王鹏 申请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