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018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土壤酸瘦。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并在使用中能获得特定肥料效应能增加植物产量或提高品质的生物制剂。

在国内已申请的相关专利中,专利《腐殖酸微生物生态肥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申请号:201510482541.7,公开日:2015-12-16)公开了一种腐殖酸微生物生态肥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作为目标微生物,然后加之于腐殖酸有机质基体的微生物生态肥料,但该肥料不仅不能降低土壤酸度,反而会提高土壤的酸度,甚至将正常的土壤酸化,另外,由于肥料一般用于培育植物,而植物更易于吸收被分解为无机物的营养质,而该专利中所提到的三种菌均不擅长分解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无法增加土壤肥度,这三种微生物功能相近,因此相互之间并无互补,综合治理效果不好;专利《一种利用乳酸工业废弃物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方法》(申请号:201010202974.X,公开日:2011-12-21)公开了一种包括乳酸渣,腐植酸,秸秆灰,碳酸氢铵或/和过磷酸钙,造粒辅助剂,酵母菌,微生物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但由于其所采用的基质也是酸性的,会增长土壤酸度,另外由于其微生物本质所限,属厌氧菌,在需深度翻耕的酸性土壤中寿命短,因此治理时效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改良酸性环境、增加土壤肥度、各种有效微生物功能互补,综合治理效果好,治理时效长的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由基础肥料、改良肥料、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组成,其中:所述基础肥料为普通农家肥;所述改良肥料为磷矿石粉;所述目标微生物包括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白腐真菌、白色链霉菌;所述营养粉体由重量比按4-5∶2-3∶3混合的黄豆粉、玉米粉和米糠组成;所述微生物肥料按重量份包括:普通农家肥120-150份、磷矿石粉1-2份、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10-12份;所述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按重量份包括: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3-4份、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4-5份、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3-4份。

上述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育

①采用150℃-20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根据目标土壤的PH值,选用稀盐酸对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进行酸化处理,至粉末状营养基的PH值与土壤PH值相当,获得酸化营养基;

③采用步骤②获得的酸化营养基对H6球形芽孢杆菌进行驯化,再采用标准培养方法对驯化后的H6球形芽孢杆菌株进行纯化和分离,即获得需目标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种子菌株;

④将步骤③获得的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0℃-35℃下保藏7天-15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

2)白腐真菌的筛选与培育

①采用150℃-20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对酸性土壤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其PH值及主要酸性成份;

③根据步骤②检测出的结果,选用含相同酸性成份且相同PH值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对白腐真菌进行纯化和分离;所述纯化和分离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至少划分4个区,纯化周期为3-4周,至少纯化2次;将纯化后获得的白腐真菌从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即获得目标白腐真菌种子菌株;

④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白腐真菌种子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0℃-35℃环境下培育7天-10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

3)白色链霉菌的筛选与培育

①采用150℃-20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对酸性土壤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其PH值;

③根据步骤②检测出的结果,采用稀盐酸对标准种子培养基进行酸化处理,具体为在配置种子培养基前,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原料混合均匀,即获得酸化种子培养基;

④采用步骤③获得的酸化种子培养基对白色链霉菌进行纯化和分离,所述纯化和分离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至少划分4个区,纯化周期为3-4周,至少纯化2次;将纯化后获得的白色链霉菌从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即获得目标白色链霉菌种子菌株;

⑤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白色链霉菌种子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28℃-30℃、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下培育7天-10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

4)肥料配比与制造

①按权利要求1所述比例将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机械混合均匀,制成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

②按权利要求1所述比例将普通农家肥、磷矿石粉与步骤①获得的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机械混合均匀,即制得预制微生物肥料;

③将步骤②获得的预制微生物肥料存放于温度20℃-25℃,相对湿度20%-30%的通风环境下保存待用,即获得所需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H6球形芽孢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来源广阔,适应性强,经过特定的酸化处理培养基驯化后更能适应酸性土壤环境,该菌在酸性土壤中自然发酵并繁殖,不断产生晶体毒素和Mtx类毒素,这两种毒素不会对害虫幼虫之外的其它生命体造成毒害,并可自然分解,不会影响环境,且由于其灭杀的幼虫蛋白质含量高,可再次被微生物分解成营养素,增肥土壤;白腐真菌最佳繁殖PH值约为5(酸性),正好与酸性土壤(4.5-6)的PH值相适性,因此可以长期生存并快速繁殖,白腐真菌可以快速对作物死坏根茎进行分解,同时也能快速分解营养粉末,产生大量活性无机营养质供给给作物营养,可以在减少消耗的同时增加酸性土壤肥度,同时其分泌物可通过胞外沉淀的方式固化重金属,减少其对植物的危害,并使土壤不易板结;白色链霉菌是链霉菌属的代表菌种,同样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而且其还会在自然生长繁殖过程中不断产生农业抗生素——链霉素,可以明显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防止灰霉病、根腐病为代表的由致病菌导致的病害;由上可知,三种有效微生物可以综合适性各种常规酸性土壤,适用范围广,且能在酸性环境下自行生长繁殖,治理时效长,达到长效治理和不断扩大范围治理的目的,综合治理效果好;一为杀虫、一为增肥、一为抗病,三种微生物形成了完整的保护作物、增肥土壤的综合作用;磷矿石粉是一种长效缦释性碱性磷肥,其的加入除了长效增肥外,还能对酸化土壤进行一定的改良;采用普通农家肥,也可中和一定的酸性土壤,同时一方面为肥料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有大量微生物的作用,农家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分解慢、肥效慢的弱点,大大增加其增肥土壤的效率;整个肥料所有成份均有增肥、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同时也有防板结功效,适于长期使用,长效维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由普通农家肥、磷矿石粉、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组成,其按重量份为:普通农家肥120份、磷矿石粉1份、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10份;所述目标微生物包括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白腐真菌、白色链霉菌;所述营养粉体由重量比按4∶2∶3混合的黄豆粉、玉米粉和米糠组成;所述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按重量份包括: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3份、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4份、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3份。

上述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育

①采用15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根据目标土壤的PH值,选用稀盐酸对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进行酸化处理,至粉末状营养基的PH值与土壤PH值相当,获得酸化营养基;

③采用步骤②获得的酸化营养基对H6球形芽孢杆菌进行驯化,再采用标准培养方法对驯化后的H6球形芽孢杆菌株进行纯化和分离,即获得需目标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种子菌株;

④将步骤③获得的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0℃下保藏7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

2)白腐真菌的筛选与培育

①采用15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对酸性土壤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其PH值及主要酸性成份;

③根据步骤②检测出的结果,选用含相同酸性成份且相同PH值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对白腐真菌进行纯化和分离;所述纯化和分离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划分4个区,纯化周期为3周,纯化2次;将纯化后获得的白腐真菌从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即获得目标白腐真菌种子菌株;

④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白腐真菌种子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0℃环境下培育7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

3)白色链霉菌的筛选与培育

①采用15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对酸性土壤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其PH值;

③根据步骤②检测出的结果,采用稀盐酸对标准种子培养基进行酸化处理,具体为在配置种子培养基前,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原料混合均匀,即获得酸化种子培养基;

④采用步骤③获得的酸化种子培养基对白色链霉菌进行纯化和分离,所述纯化和分离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划分4个区,纯化周期为3周,纯化2次;将纯化后获得的白色链霉菌从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即获得目标白色链霉菌种子菌株;

⑤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白色链霉菌种子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28℃、相对湿度40%的环境下培育7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

4)肥料配比与制造

①按权利要求1所述比例将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机械混合均匀,制成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

②按权利要求1所述比例将普通农家肥、磷矿石粉与步骤①获得的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机械混合均匀,即制得预制微生物肥料;

③将步骤②获得的预制微生物肥料存放于温度20℃,相对湿度20%的通风环境下保存待用,即获得所需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

本实施例在实验土壤里进行实地效果验证,情况如下:取云南省玉溪市某酸性土壤作为实验土壤,对土壤的PH值分别取样(不同区域)进行5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初始PH值为4.8;以未施肥土壤作为阴性参照,分别种上同种小油菜,按本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后四周,未施肥土壤上的小油菜大量死亡,存活率不足20%,施肥区土壤PH值为5.4,小油菜存活率约50%,生长速度为正常土壤的约70%(小油菜的正常生长周期为40-60天,其中前四周为高速生长期,生长变化明显,下同)。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由普通农家肥、磷矿石粉、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组成,其按重量份为:普通农家肥150份、磷矿石粉2份、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12份;所述目标微生物包括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白腐真菌、白色链霉菌;所述营养粉体由重量比按5∶3∶3混合的黄豆粉、玉米粉和米糠组成;所述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按重量份包括: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4份、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4份、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4份。

上述一种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育

①采用20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根据目标土壤的PH值,选用稀盐酸对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进行酸化处理,至粉末状营养基的PH值与土壤PH值相当,获得酸化营养基;

③采用步骤②获得的酸化营养基对H6球形芽孢杆菌进行驯化,再采用标准培养方法对驯化后的H6球形芽孢杆菌株进行纯化和分离,即获得需目标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种子菌株;

④将步骤③获得的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5℃下保藏15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

2)白腐真菌的筛选与培育

①采用20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对酸性土壤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其PH值及主要酸性成份;

③根据步骤②检测出的结果,选用含相同酸性成份且相同PH值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对白腐真菌进行纯化和分离;所述纯化和分离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划分5个区,纯化周期为4周,纯化4次;将纯化后获得的白腐真菌从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即获得目标白腐真菌种子菌株;

④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白腐真菌种子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5℃环境下培育10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

3)白色链霉菌的筛选与培育

①采用200℃的温度将营养粉体进行高温除菌和烘焙除水,即可获得粉末状营养基;

②对酸性土壤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其PH值;

③根据步骤②检测出的结果,采用稀盐酸对标准种子培养基进行酸化处理,具体为在配置种子培养基前,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原料混合均匀,即获得酸化种子培养基;

④采用步骤③获得的酸化种子培养基对白色链霉菌进行纯化和分离,所述纯化和分离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划分5个区,纯化周期为4周,纯化4次;将纯化后获得的白色链霉菌从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即获得目标白色链霉菌种子菌株;

⑤将上一步骤获得的白色链霉菌种子菌株植入步骤①获得的粉末状营养基,在30℃、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培育10天,即获得所需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

4)肥料配比与制造

①按权利要求1所述比例将保藏有耐酸H6球形芽孢杆菌的营养粉体、保藏有白腐真菌的营养粉体、保藏有白色链霉菌的营养粉体机械混合均匀,制成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

②按权利要求1所述比例将普通农家肥、磷矿石粉与步骤①获得的保藏有目标微生物的营养粉体机械混合均匀,即制得预制微生物肥料;

③将步骤②获得的预制微生物肥料存放于温度25℃,相对湿度30%的通风环境下保存待用,即获得所需用于酸性土壤改良增肥的微生物肥料。

本实施例在实验土壤里进行实地效果验证,情况如下:取云南省玉溪市某酸性土壤作为实验土壤,对土壤的PH值分别取样(不同区域)进行5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初始PH值为4.8;以未施肥土壤作为阴性参照,分别种上同种小油菜,按本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后四周,未施肥土壤上的小油菜大量死亡,存活率不足20%,施肥区土壤PH值为5.6,小油菜存活率约60%,生长速度为正常土壤的约75%。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种植喜酸性土壤的树本植物的区域,如茶树、红枫树、罗汉松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仅为了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