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9726阅读:1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老式酱料陶缸修复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酱油酿制过程需要将酱料放置在特制的陶质酱缸中进行发酵。酱油的腐蚀性很强,普通的陶缸很容易发生渗漏,不能用于酱油酿制。用于酿制酱油的老式陶缸,由于陶土成分和烧制工艺的不同,老式酱缸的透气性更佳,也更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

由于老式酱油缸的土质稀缺,烧制工艺失传,目前在用的都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缸,由于长时间使用,不免发生破损、开裂,影响正常使用,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成了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修复过程简单,易操作,所用的加固、粘合材料配制方法简单,环保、无污染,修复后使用时间长,不渗漏,不影响酱油酿制品质的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其创新点在于:经过辩识破损情况、裂缝表面预处理、缸壁表面钻孔、利用金属件固定、填充修复材料、静置阴干处理步骤,完成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辩识破损情况:检查缸体外观,用记号笔在破裂处进行标记,以待修复;

(2)裂缝表面预处理:破损面为裂缝状,用钢钎沿着裂缝走势敲击出宽8-10mm,深为3-5mm的凹槽,然后用棕刷将敲击出的凹槽表面的浮尘清理干净;

(3)缸壁表面钻孔:在裂缝中点的两边用电钻各钻出一个深4-5mm,直径3-5mm的圆孔,然后使用钢钎对圆孔进行修形,修成平行于裂缝,口长6-10mm,宽5-7mm,底长8-12mm,底宽为6-10mm的小坑A和小坑B,所述小坑A和小坑B的剖面为梯形结构;

(4)利用金属件固定:量取小坑A、B间的距离,记为x,选择宽5-8mm,厚2-3mm的铁条,将铁条以x+10mm的长度截断,在铁条两端分别向内收5mm的地方进行标记,在标记处用铁钳向同一方向弯折90度,使铁条弯折成“凹”字形,将铁条两端分别对准小坑A和小坑B,用锤敲击,将铁条两端分别嵌入到对应的小坑A和小坑B中,运用铁条的拉力将裂缝绷紧;

(5)填充修复材料:用“铁粉糊”对破损处砸出的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充,将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平处理;

(6)静置阴干处理:将填充“铁粉糊”后的酱缸放置在阴凉处7-10天,待铁粉凝固后即可使用,即完成了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铁粉糊”由生铁粉、白醋和盐水三种混合而成,所述生铁粉70-80份,白醋10-15份,盐水10-15份。

进一步的,所述白醋的度数为5-9度,所述盐水浓度为2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本发明能够将破损的酱缸缸体进行快速修复,其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成本低,原料无毒无污染,容易获取、易于加工,缸体修复后能够长久使用,不影响酱油酿造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一种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经过辩识破损情况、裂缝表面预处理、缸壁表面钻孔、利用金属件固定、填充修复材料、静置阴干处理步骤,完成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辩识破损情况:检查缸体外观,用记号笔在破裂处进行标记,以待修复;

(2)裂缝表面预处理:破损面为裂缝状,用钢钎沿着裂缝走势敲击出宽8mm,深为3mm的凹槽,然后用棕刷将敲击出的凹槽表面的浮尘清理干净;

(3)缸壁表面钻孔:在裂缝中点的两边用电钻各钻出一个深4mm,直径3mm的圆孔,然后使用钢钎对圆孔进行修形,修成平行于裂缝,口长6mm,宽5mm,底长8mm,底宽为6mm的小坑A和小坑B,小坑A和小坑B的剖面为梯形结构;

(4)利用金属件固定:量取小坑A、B间的距离,记为x,选择宽5mm,厚2mm的铁条,将铁条以x+10mm的长度截断,在铁条两端分别向内收5mm的地方进行标记,在标记处用铁钳向同一方向弯折90度,使铁条弯折成“凹”字形,将铁条两端分别对准小坑A和小坑B,用锤敲击,将铁条两端分别嵌入到对应的小坑A和小坑B中,运用铁条的拉力将裂缝绷紧;

(5)填充修复材料:用“铁粉糊”对破损处砸出的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充,将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平处理;“铁粉糊”由生铁粉、白醋和盐水三种混合而成,生铁粉70份,白醋10份,盐水10份,白醋的度数为5度,盐水浓度为20%。

(6)静置阴干处理:将填充“铁粉糊”后的酱缸放置在阴凉处7天,待铁粉凝固后即可使用,即完成了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

实施例2

一种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经过辩识破损情况、裂缝表面预处理、缸壁表面钻孔、利用金属件固定、填充修复材料、静置阴干处理步骤,完成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辩识破损情况:检查缸体外观,用记号笔在破裂处进行标记,以待修复;

(2)裂缝表面预处理:破损面为裂缝状,用钢钎沿着裂缝走势敲击出宽10mm,深为5mm的凹槽,然后用棕刷将敲击出的凹槽表面的浮尘清理干净;

(3)缸壁表面钻孔:在裂缝中点的两边用电钻各钻出一个深5mm,直径5mm的圆孔,然后使用钢钎对圆孔进行修形,修成平行于裂缝,口长10mm,宽7mm,底长12mm,底宽为10mm的小坑A和小坑B,小坑A和小坑B的剖面为梯形结构;

(4)利用金属件固定:量取小坑A、B间的距离,记为x,选择宽5-8mm,厚3mm的铁条,将铁条以x+10mm的长度截断,在铁条两端分别向内收5mm的地方进行标记,在标记处用铁钳向同一方向弯折90度,使铁条弯折成“凹”字形,将铁条两端分别对准小坑A和小坑B,用锤敲击,将铁条两端分别嵌入到对应的小坑A和小坑B中,运用铁条的拉力将裂缝绷紧;

(5)填充修复材料:用“铁粉糊”对破损处砸出的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充,将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平处理;“铁粉糊”由生铁粉、白醋和盐水三种混合而成,生铁粉80份,白醋15份,盐水15份,白醋的度数为9度,盐水浓度为40%。

(6)静置阴干处理:将填充“铁粉糊”后的酱缸放置在阴凉处10天,待铁粉凝固后即可使用,即完成了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

实施例3

一种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经过辩识破损情况、裂缝表面预处理、缸壁表面钻孔、利用金属件固定、填充修复材料、静置阴干处理步骤,完成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辩识破损情况:检查缸体外观,用记号笔在破裂处进行标记,以待修复;

(2)裂缝表面预处理:破损面为裂缝状,用钢钎沿着裂缝走势敲击出宽9mm,深为4mm的凹槽,然后用棕刷将敲击出的凹槽表面的浮尘清理干净;

(3)缸壁表面钻孔:在裂缝中点的两边用电钻各钻出一个深4.5mm,直径4mm的圆孔,然后使用钢钎对圆孔进行修形,修成平行于裂缝,口长8mm,宽6mm,底长10mm,底宽为8mm的小坑A和小坑B,小坑A和小坑B的剖面为梯形结构;

(4)利用金属件固定:量取小坑A、B间的距离,记为x,选择宽6.5mm,厚2.5mm的铁条,将铁条以x+10mm的长度截断,在铁条两端分别向内收5mm的地方进行标记,在标记处用铁钳向同一方向弯折90度,使铁条弯折成“凹”字形,将铁条两端分别对准小坑A和小坑B,用锤敲击,将铁条两端分别嵌入到对应的小坑A和小坑B中,运用铁条的拉力将裂缝绷紧;

(5)填充修复材料:用“铁粉糊”对破损处砸出的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充,将小坑A、小坑B和凹槽进行填平处理;“铁粉糊”由生铁粉、白醋和盐水三种混合而成,生铁粉75份,白醋13份,盐水12份,白醋的度数为7度,盐水浓度为30%。

(6)静置阴干处理:将填充“铁粉糊”后的酱缸放置在阴凉处8天,待铁粉凝固后即可使用,即完成了老式特制酱料陶缸的修复工艺。

采用本发明能够将破损的酱缸缸体进行快速修复,其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成本低,原料无毒无污染,容易获取、易于加工,缸体修复后能够长久使用,不影响酱油酿造的品质。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